APP下载

从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谈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012-03-31钱金萍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大赛岗位

钱金萍

(江苏省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 213032)

0 引言

技能大赛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是实现职业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管用、够用、实用”课程理念的职业院校,纷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在全国范围内确实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然而,如果我们以人的和谐、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对技能大赛的热潮作一番冷静观察和思考的话,不难看出当前的职业教育存在着急功近利和实用主义的一面。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需要克服“以就业为导向”和“管用、够用、实用”课程理念的局限性,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1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第一,由于技能大赛可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于是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追捧,各职业院校纷纷举全校之力抓大赛。“分层教学”、“小班教学”,技能强化班、兴趣小组、大赛训练组一对一、多对一技能指导等做法愈演愈烈,在无形之中将高职教育推上了“精英教育”之路。

第二,由于技能大赛各级各类比赛时间跨度很长,选手的训练也因此而成为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参赛的教师、学生和指导老师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赛中,在无形之中又使得大赛走向了“应赛教育”之路。

第三,技能大赛的侧重点是职业技能的提升,但并非意味着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有些职业院校只抓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对此起着支撑作用的理论知识以及关键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从而使技能大赛走向了单一的“技能教育”。而且,根据调查显示,很多职业院校在赛前通过各层关系搞到题目,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配好辅导材料。如此一来,使得大赛考核选手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趋于消失。

1.2 缺乏与职业岗位技能的对接

尽管一些大赛也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但与多数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不对接,存在与企业岗位脱节的现象,对培养学生岗位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作用不强,难以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

1.3 不能促进高职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

由于各职业院校选派参赛的都是“精英”学生,而其他学生的参与度和普及性远远不够,因此,难以促进高职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也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

2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导致“管用、够用、实用”的课程设计理念在各职业院校中间盛行起来。然而这种理念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导致其知识面窄、浅,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环境适应力差,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知识、创新能力薄弱。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亦是如此,由于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过于集中在社会岗位的固定化要求,使他们的就业范围与其他广大毕业生相比较,不是大大扩大,而是大大缩小了,他们也许“今天”就业,“明天”又失业了。

第二,“以就业为导向”的“管用、够用、实用”的职业教育,一般针对的是“今天的现实岗位”,而不是“明天的现实岗位”。现在“管用、够用、实用”的技能知识,三五年后或将来却不一定“管用、够用、实用”。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更是如此。

第三,由于“以就业为导向”的“管用、够用、实用”的职业教育理念狭隘,被选拔出来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更是在较长时间里身背重负,潜心“拿奖”,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傲慢他人、自我感觉“良好”,甚至狂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不利于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和今后长期的发展。

3 树立“大职业教育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当今社会职业流动性增强,一个人一生中可能不仅仅只从事一项职业。面对技能大赛暴露出的问题,以人的和谐、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来审视目前的职业教育,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职业院校需要树立“大职业教育观”,重视学生职业生涯的终生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赋予教育对象以谋生的手段,其次要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内在潜能,使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完成一定阶段学校教育后所达到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既能满足当前就业的需要,又能满足今后继续发展需要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1)职业教育应具有职业性和高等性的双重属性,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技能性,因此,实践能力在毕业生身上尤其要体现。

(2)毕业生是一线或现场的操作者,而基层工作者执行类工作较多,对于责任心、执行力、吃苦能力等的要求尤为重要。

(3)由于全球知识共享以及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推动,很多企业尤其是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加快了技术革新和结构升级的步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必然要求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

4.1 重视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让人们处理好人生中“生命与生活的紧张”,使人们深刻地意识到自我生命内涵的多面性、丰富性,从而正确体会生命的可贵,确立生活、工作的正确态度与目的,去追求人生的更大价值与意义。职业院校的学生因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时有自卑、厌学、焦虑等负面情绪表现。因此,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生命意义的教育,极有助于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品质。

4.2 开展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志向,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从而走向成功。首先,职业院校应当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整体体验成功,激励他们向难度更大的目标努力;其次,始终体现榜样学习的重要性,不仅让学生被动接受现有的榜样资源,还可让学生学会主动挖掘身边丰富的榜样案例;再次,要注重实践,联系学生自身的思想现状,组织他们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参与中磨练意志,锻炼品格。

4.3 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对处于当今学习型社会里的个人来说,致命的缺点是不能进行自我教育,缺乏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能力,无法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在挑战到来时不会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在机遇到来时又缺乏适当的自我认识、自我激励;面对新知识不知如何去学,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信息又不知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研究学生自我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规律,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构建科学的自我教育体系。

4.4 改善学生知识结构

积极开设与专业相关并涉及其他专业岗位的边缘化课程,和对形成关键能力具有基础性作用的课程,通过开设这些课程,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相互联系的启示,为就业岗位的选择提供多种可能。

4.5 完善职业生涯教育

重视职业生涯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侧重培养学生认知自我、认知社会的能力;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实施策略及评估修正的方法。

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大赛中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检验能力、学习交流的平台,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把课程教学和大赛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深入全面的指导和培训,牢固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加强职业测评。职业测评有利于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正确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特长,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环境,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测评,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和性格等有所了解,并以此为依据,扬长避短,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和职业选择,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学生如能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做出恰当的评价,就可以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主动发展和补充自己相应欠缺的能力,不断思考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提升自我。

强化指导培训。指导培训主要是针对参赛学生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作品过程中,主办方或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为主的指导和培训。指导老师不仅要对参赛学生进行全程性指导,使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不断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而且还要合理安排比赛过程中的培训课程,使之不流于形式。此外,应充分利用社会与企业资源,邀请站在时代与市场前沿的专家讲授就业的形式与政策、岗位胜任能力要求等学生需要知道的内容。

[1] 龚宇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9,(1).

[2] 居晓玮.高职教育对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0).

[3] 张晓燕.以“自我规划”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消费导刊,2012,(1).

[4] 董步学,徐慧诠.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与高职教育责任内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5] 吴继红.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的省思[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6] 茅建民.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发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大赛岗位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