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肠癌术前肠腔内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2012-03-31黄卫陈玉祥

当代医学 2012年18期
关键词:内热肠腔直肠

黄卫 陈玉祥

直肠癌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因为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单一的手术往往不能达到治疗目的,传统的静脉化疗,到达直肠的药物浓度已很低,达不到有效浓度,治疗效果差。肠腔内热灌注化疗是利用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不耐热的生物学特征,通过向直肠腔内注入加热的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周围产生一种恒定温度、较高药物浓度的化疗环境,从而增强局部肿瘤细胞杀灭能力,减少全身毒性反应的一种化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4月~2011年4月行直肠癌根治切除术136例临床资料,探讨直肠癌术前肠腔内热灌注化疗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直肠癌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龄21~75岁。对照组72例,男41例,女31例;年龄23~72岁。术前均经肠镜检查并病理确诊且无远处转移。围手术期常规处理,术前充分肠道准备。治疗组行Dixon手术41例,Miles手术23例,病理报告腺癌51例,粘液腺癌13例;对照组行Dixon手术50例,Miles手术22例,病理报告腺癌56例,粘液腺癌16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于术前3~5d经 CTJ-A 型结肠灌肠机向肠腔内灌注41.6℃ 5-氟脲嘧啶(5-Fu)0.5+羟基喜树碱10mg+生理盐水50ml,每天1次。手术前了解肠腔内热灌注化疗前后患者便血和肛直指诊等对比情况;术后切除标本与热灌注化疗前的标本均作病理组织学对照。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

1.3 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诊断 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依据临床表现和CEA、B超、CT、肠镜等检查进行判断,出现以下情况均要考虑局部复发:(1)患者术后再次出现血便,伴腹部隐痛、包块;(2)CEA高于正常值,B超或CT明确提示盆腔包块;(3)肠镜再次发现新生物;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术后治疗均按常规处理,所有患者于术后1~2个月开始常规静脉化疗。随访中发现,对照组72例术后局部复发10例(13.89%),伴远处转移者4例(5.56%)。治疗组64例术后局部复发3例(4.69%);治疗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0例伴有血便或脓血便患者术前经结肠灌肠机热灌注化疗后,症状有不同程度地减轻者45例,治疗组所有患者术前经结肠灌肠机热灌注化疗后直肠指诊均发现肿瘤不同程度地缩小、变软。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经热灌注化疗后61例癌组织周围有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其中57例可见癌细胞明显变性,部分坏死脱落。3例病理检查显示热灌注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者,术后分期均为T3N2M0期,随访发现一年内局部复发。

3 讨论

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术后残余癌扩散。化疗对其残余癌及扩散、转移有杀灭作用。5-Fu是公认的结肠、直肠癌化疗的首选药物。羟基喜树碱体外抗癌药敏的实验研究表明,羟基喜树碱对结直肠癌的抑制率>56%,可和5-FU作为结直肠癌联合备选药物[1]。肠腔内热灌注化疗是利用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不耐热的生物学特征,通过向直肠腔内注入加热的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周围生成一种恒定温度、较高药物浓度的化疗环境,从而增强局部肿瘤细胞杀灭能力,减少全身毒性反应的一种化疗方法。

术前经CTJ-A型结肠灌肠机向肠腔内热灌注化疗方法简单,全机械操作,给药速度平稳,化疗药物恒温(41.6℃)易控制,药物经直肠粘膜吸收,在直肠壁和肠系膜局部保持较高浓度,而其在骨髓、肝和肺组织的药物浓度远较静脉给药低[2-4]。用5-Fu灌肠30分钟后,肠系膜局部药物浓度是外周静脉血的60~80倍[5]。这样可充分发挥药物对局部肿瘤的疗效,减少其对全身的毒副作用。经研究证实,热化疗后残存癌细胞生长缓慢,分裂指数降低,繁殖功能低下,且染色体出现畸变。细胞存活率和克隆形成率均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在体外实验中已证明,加热到41~43℃时,能提高化疗对癌的治疗作用[6-7]。因此,将热疗与肠腔内化疗结合用于直肠癌的术前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术前热灌注化疗可抑制肿瘤继续增长。治疗组患者有不同程度便血减轻,直肠指诊发现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变软,病理组织学对比检查发现肿瘤组织有变性、坏死,提示化疗后肿瘤细胞活性降低,癌组织周围有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提示化疗后癌组织周围的局部免疫力增强,这对防止癌细胞扩散有一定意义。

直肠癌病人在明确诊断后从住院到手术作术前准备一般约需3~5d,期间给予肠腔内热灌注化疗有利于减轻便血等临床症状和使局部肿瘤组织变小、变软,减少术后复发。

上述结果表明,经结肠灌肠机术前肠腔内热灌注化疗能有效地控制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减轻术前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无痛苦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周立新,王璧瑶,沈卫星,等.羟基喜树碱体外抗癌药敏的实验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杂志,2000,27(9):717-719.

[2]周锡庚,王一春,郁宝铭,等.直肠癌术前5-Fu辅助化疗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88,16(2):81-84.

[3]佟学金,丁立.氟脲嘧啶乳剂直肠内给药的药动力学实验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6,18(1):12-13.

[4]鱼达,车健红,吴金民,等.直肠癌患者不同途径5-FU局部高浓度给药的比较研究[J].肿瘤,1991,11(4):177-178.

[5]吴桂荣,范世雄,张佳文.大肠癌术前射频区域透热化疗的临床病理学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2,30(1):32-34.

[6]Mcsecki J.Effects of microwave-induced.local hyperthermia ondmammary carcinoma in C311 mice[J].Cancer Res,1976,36:2113.

[7]周杰,程宝鸾,周正端,等.热化疗对人直肠癌细胞的协同杀伤效应和残存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3,10(1):43-44.

猜你喜欢

内热肠腔直肠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内热针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外冷内热的荒诞与苦痛:地域空间的炼金术——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解读
基于PMV 模型和FCM算法的车内热舒适评估方法
内热针临床应用研究概述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