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12-03-31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36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医学生

刘 茜

(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0029)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刘 茜

(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0029)

探讨医学人文教育在医科院校的开展现状及问题,探寻促进医学人文教育开展的方式方法,思考西方医学人文教育的可借鉴之处,列举在各学科深入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可行性方案。

医科院校;人文教育;思考;实践

医学人文的观念在中国自古就有,医者仁心的说法更是广为人所知。但由于科学精神的匮乏,医学人文始终停留在观念中,从未形成一个专业性的课题。而西方医学界认识到其重要性则是源于一个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即从“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该模式将医学服务目的定位于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并把医疗服务的人文因素纳入到医疗质量的评价标准中。该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科学素质和精湛的医术,而且还要求医务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具备人道和博爱的情怀。只有首先具备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心怀为病患提高生存质量的仁念,才能更充分地利用已知医学知识致力于实现医学的高尚目标[1-2]。

1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1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

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早提出医学人文教育并付诸实施。我国起步较晚,开始于80年代后期。认知方法加深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认识、理解和诠释是我国医学院校的主要方法,个别院校还开设专门课程进行教学研究。

1.2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存在问题

1.2.1 医学人文学科体系不健全、内容不完善 目前,我国医学人文学科面临的首要难题是缺少对该学科内涵的界定。这是因为我国对其研究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致使分支学科设置混乱,自身不能形成相对成熟、完备的学科体系。

1.2.2 医学人文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医学人文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因此要求从事该学科教育的工作者要拥有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但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工作者一般多为医学教育管理者或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缺乏具有广博知识面的综合性师资人才来专业从事医学人文教育。这是限制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原因。

1.2.3 对医学人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与其他学科相比,医学人文课程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医学人文教育的对象(最多的是高等医学院校的在校学生)也缺乏应有的观念培养。这种轻视医学人文教育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给医学人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在个别院校减少甚至取消了医学人文课程。

1.2.4 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 目前,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的主要方式以群体灌输为主,仅关注道德规范和医德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对以上内容的实践。这样造成了医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熟悉理论知识,而实际上并没有通过临床实践将理论联系实际获得更加深刻及更加个体化的认识,没有将教育转化为自身素养。这说明医学人文课程并没有达到明显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预期效果。

1.2.5 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医学生选课的盲目性较大 近年来,医学人文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被不断肯定和强调,但在具体实施中过多的局限于形式,导致医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医学人文素质在其将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意义。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因为急功近利,学生选课往往只因为学分,而并不是出于提高自身素养的需要。

2 医学人文教育的方式方法探寻

2.1医学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定义

课程渗透教学就是在进行相关内容教学的同时,将一门课程教学中有关素材揉进或链接其他学科知识,从而达到更广泛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科学的渗透,就是利用专业课程中的背景素材,通过挖掘、提炼,采取糅合、链接等方式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从而达到拓展医学生人文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优化人文形态的教育目的。

2.2医学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

医学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不同时代下的人文观念也大有不同。医学人文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如果一味照搬硬套,就会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因此在专业课程中不仅需要回顾一代代医学家的事迹,也需要联系当下的实例,举一反三,培养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还可以在一些教学细节上下功夫,如向用来教学的人体及动物标本致敬致哀,以此培养医学生尊重生命、崇尚感恩的人文情怀;如模拟疑难杂症会诊,培养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敬业奉献的医德[3-4]。

3 西方医学人文教育的可借鉴之处

西方在医学人文教育上起步相对较早,观念与经验都领先于我国。好的经验可以避免走弯路,让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5]。但学习外来经验也需要联系本国国情,此举尤为重要。

3.1先进教育观念的引入和灌输

首先要以患者为中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急,培养医学生的道德情感;二是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医学人文课程应紧贴临床前沿,注重讨论与实践,实现课堂理论教育、医疗和医德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多的接触患者,并引导学生对当前医学领域的常见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以及通过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提出可行性解决办法。此外,还可通过寻找合适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等来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教学方式应突破传统的理论教学,引入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专题讲座教学、案例教学、床边教学等多种形式[6]。

3.2课程架设的参考

西方医学课程基本上可分为三大部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课程,其中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在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相当大比重,比如,在美国和德国的医学院校课程中,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已经占到总学时的20%~25%,在英国和日本,这一比例为10%~15%左右。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已经成为仅次于临床基础科学、自然科学课程的基础课程,其中医学史、医学伦理、医学法学、医学哲学、行为医学及医学社会学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形成了一个围绕医学并与之相关的医学人文学科群,主要包括历史、哲学、法律、宗教、文学、伦理、艺术、行为科学等。但是,美国的医学院并不开设单纯的文科课程,而是进行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学,这是将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联系起来的重要方式。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自主选择课程。英国也已经将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行为医学和医学法学等学科列入医学院的必修课程计划[7]。

3.3教育目标

人文教育是一种以唤醒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觉醒”为目的的教育。主体性主要体现:受教育者本身是一个“主体”,相对于其以外的客观情境(即“客体”)而言,主体地位应优先于客体,故受教育者才具有优先性。现代人文教育是一种促进人的主体意识觉醒的教育方式,使人可以自做主宰、挺立心志,而不再屈服于人以外的“客体”的限制。从当代西方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发达国家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就是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超脱外界干扰能力,使其内心不易受到客观环境的不良影响。

4 应用于各学科的我校医学人文教育实践

学科分类众多,各科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现以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为例阐述我校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方法。

4.1临床医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自己优良言行来影响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采用幽默、生动风趣的语言,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当通过板书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临床病例的讲解同时,适时地穿插必要的医学人文教育知识;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适当提问,与学生交流见解。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实例教学作用,如1位临床医生在不仔细对患者体检的请款下,就要求其进行全身的CT等高级检查,这样既浪费患者的时间又加重其经济负担,还占用医疗资源。教导学生要认真对待患者的诉求,做好仔细体检,掌握检查原则即方便经济、简单,一切从患者利益最大化出发[8]。

4.2基础医学

研究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学习有着重大的意义,可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需结合验证性和综合性的实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为研究性实验教学奠定基础。开放教学实验是研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应该为学生全天开放,学生可在课余时间接触到仪器,并通过实验设计及练习来验证理论知识。同时在实验实施的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促进其通过交流共同学习。不同学生对同样的问题可从不同视觉来思考,集思广益,更好地解决理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9]。

4.3护理学

中国课堂教育的主要方式为灌输式教学,形式枯燥,不易引起护理专业学生的兴趣。对护生的医学人文知识教育应多以实践活动为主,在不断实践中提高护士生自身素质。同时,考虑到医务道德状况和社会道德状况均属于社会性问题,需把好护生临床实习带教,要综合考虑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和医学人文知识水准,通过良好的榜样来强化护生对医学人文知识行为的认同。

人文精神是一个诚信社会的核心价值,医学人文教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成为现代医学中循证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医学人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强化其人文技能。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必须以激发学生“心灵觉醒”为目标。只有经过这种心灵的觉醒,医学生才会将医疗事业视为一种神圣的“召唤”,而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只有这种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平衡的医学教育,才能造就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人才。

[1]冼利青.从人文学在医学中的价值作用和新医改的需要探索医学人文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10,9(5):583-586.

[2]汪一江.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4,4(2):19-21.

[3]胡涵锦,顾鸣敏,富冀枫.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4(28):52-54.

[4]刘东梅,雷红艳,范菲菲.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6):795-796.

[5]刘旭东,黄秀江,赵书昭.当代西方医学人文教育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6):953-955.

[6]杨苏.国外高等教育重视人文教育[J].国外医学教育,2009,9(5):50-51.

[7]张新华,唐志晗,吴移谋.医学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5):701-703.

[8]王沂芹,王代红,唐建英.医学人文教育在血液净化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10):72-73.

[9]郭永松,章锁江,吕世亭.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4(6):12-14.

[编辑]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2.038

2012-10-11

刘茜(1985-),女,江苏镇江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G64

A

1673-1409(2012)12-R085-03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医学生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