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护理观察

2012-03-30刘丙丽

当代医学 2012年33期
关键词:溶栓神经功能脑梗死

刘丙丽

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卒中,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组织坏死,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威胁患者生命,急性期过后可留下后遗症。部分脑梗死患者可在梗死早期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提高患者预后[1]。笔者观察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1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49~76岁,平均(61.3±6.4)岁;合并高血压者34例,糖尿病患者14例,冠心病患者11例,高脂血症患者6例。上述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6h,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脑梗死诊断标准;排除脑出血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疾病患者、脑部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过低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2 溶栓治疗和疗效评定 本组患者均给予溶栓治疗,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剂量为0.6mg/kg,取总剂量的10%静脉注射,5min内推注完毕,其余90%混匀后给予静脉滴注。溶栓治疗过程中,复查头颅CT,观察是否有出血等。同时给予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分[1]。根据治疗前后分数增减情况进行评定疗效:(1)基本痊愈: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减少超过90%,病残程度评定为0级;(2)显著进步: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减少>45%,但<90%,病程程度评定为1~3级;(3)进步: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减少>18%,但<45%;(4)无效: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减少<17%,病情甚至恶化。

1.3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溶栓治疗前,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让患者家属了解溶栓治疗的相关情况。护理人员根据溶栓治疗条件,对患者进行相关实验室项目检查,病房护士在接到溶栓治疗通知后要配合临床医师进行溶栓治疗前准备,护理人员要摆放好相关器械和仪器,争取在短时间内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时,应用静脉留置针,rt-PA不与其他药物配伍滴注,在滴注过程中,要控制好滴速,护理人员要了解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观察患者在溶栓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出血等;(2)在溶栓治疗过程中,要加强血压管理:脑血流的多少与动脉血压有关,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血压改变情况,要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减少亲戚朋友探视,避免患者情绪波动;(3)在开始溶栓治疗后24h内,尽量避免以下操作:如口腔护理、静脉穿刺、采血、导尿等损伤性操作,以免发生出血;(4)健康指导:脑梗死恢复期过后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患者家属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过高,在护理过程中,要向患者家属介绍溶栓治疗的目的和意义,让患者了解溶栓治疗并不能立即使患者神经功能达到以前的正常状态,需要患者配合治疗,帮助患者家属舒缓情绪,使患者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5)并发症观察:观察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皮肤黏膜、穿刺部位是否发生出血,观察牙龈、鼻腔等部位是否发生出现,根据患者出血部位和出血情况,护理人员要采用不同的止血措施。观察再灌注损伤情况,注意脑水肿的发生及脑疝形成。

2 结果

本组患者溶栓治疗24h后,56例溶栓治疗有效,溶栓治疗有效率56.0%;本组100例患者治疗3周后,基本痊愈556例,显著进步27例,进步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0%。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初期,其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构成,中心坏死区神经元在血管闭塞10min后即发生永久性死亡,而缺血半暗带区域的神经元由于局部血流量尚高,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发生永久性死亡,如果及时改善此区域血供,有可能把此区域濒临死亡的神经元挽救过来。rt-PA属于静脉溶栓治疗药物,能够激活纤溶酶降解血小板上的纤维蛋白原,起到溶解血栓作用,当血栓溶解,血流再通,改善了缺血区域供血,减少脑神经元死亡,改善了神经功能缺损状态[2-3]。

在溶栓治疗过程中,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在溶栓时,护理技术配合非常重要。对于溶栓来说,缩短患者发病到溶栓治疗的时间是溶栓治疗的关键。护理人员在溶栓前要做好溶栓准备,根据医嘱正确应用溶栓药物,并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做好患者血压测量,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现象,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所以,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在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过程中实施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提高溶栓治疗临床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显著[5]。

[1]刘聪,童晓欣.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进展[J].国际脑血管杂志,2009,I7(11):866-870.

[2]李小刚.卒中溶栓规范化管理:特殊临床状态的rt-PA溶栓治疗[J].中国卒中杂志,2008,3(8):612-617.

[3]李红梅,宋爱芳,杨晖,等.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2):252.

[4]常红,付玉娟.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对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15):1365-1366.

[5]梁华峰,王宏,张云霞,等.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及安全性[J].当代医学,2011,17(16):144-145.

猜你喜欢

溶栓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