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0例临床分析

2012-03-30陈超燕

当代医学 2012年33期
关键词:早产肝炎病毒性

陈超燕

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的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及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为法定乙类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为孕妇最常见的肝脏并发症之一。可发生于妊娠早、中、晚各期,对母婴健康危害较大[1]。本研究对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卫生院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年龄20~39岁,平均(28.5±5.5)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15例;肝功能正常55例,肝功能异常5例。患者均可见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50例患者有黄疸表现,多为深度黄疸,伴皮肤瘙痒,肝肿大,部分患者有轻度压痛。实验室辅助检查提示黄疸指数(32.5±15.6)μmol/L,黄疸恢复时间(21.5±5.5)d,ALT(300.5±50.6)U,ALT恢复时间(20.5±12.5)d。选择60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入院为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参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的相关标准进行。根据患者有妊娠期无法用妊娠反应或其他原因解释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转氨酶增高,病原学检查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阳性,结合患者与病毒性肝炎接触史,半年内血液注射史或输血史,即可确诊。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正常分娩或人工助产,对于诊断为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1.3.1 营养支持治疗 给予患者高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病情较重者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蛋白质摄入量≤20g。

1.3.2 防治肝细胞坏死,促肝细胞再生治疗 给予肝细胞生长因子(HGF)80~120mg,溶于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个月。给予门冬氨酸钾镁20mg,溶于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个月。

1.3.3 保肝、降酶治疗 给予甘草酸二苷150mg,溶于10%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

1.3.4 产科处理 妊娠早期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行人工流产。妊娠晚期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积极行保守治疗,足月时引产或等待自然分娩。

1.4 疗效标准 参考吴少祯主编的《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3]进行,略有改动。完全应答:乙型肝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肝脾大小恢复正常,肝区无明细压痛及叩痛,肝功能正常、HBV-DNA阴转、e抗原阴转或e抗体阳转;部分应答: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或消失,肝功能正常、HBV-DNA定量较治疗前降低2个指数级及以上,无血清学转换;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好转,HBV-DNA定量较治疗前下降小于2个指数级,肝功能异常,无血清学转换。总有效率=(完全应答+部分应答)/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观察组经治疗后,完全应答22例,部分应答2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1例,恶心1例,呕吐2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2.2 两组孕妇早产及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对照组早产1例,产后出血2例。观察组早产12例,产后出血20例。观察组早产及产后出血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妊娠为复杂的正反馈生理过程,对肝脏有潜在的影响,妊娠生理变化可对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及预后产生影响。我国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居多,考虑可能与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区有关。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宫内感染、母血、阴道分泌物、羊水等传播,产后幼儿可通过接触母亲唾液和乳汁传播。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且以妊娠中、晚期居多,对肝功能损害严重,尤其是妊娠晚期,可导致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而危及母婴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于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预后意义重大[4]。

妊娠晚期因患者伴其他因素引起肝功能异常,因此不能仅凭转氨酶异常就作出诊断,需结合病史及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辅助检查等方可确诊。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在积极治疗病毒性肝炎,待病情稳定后行人工流产,或积极行保守治疗,足月时引产或等待自然分娩。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时,早产率及阴道出血情况显著高于正常分娩组,考虑可能与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增高,妊娠晚期雌激素合成达高峰,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合并病毒性肝炎时,雌激素在肝内灭活减少,胎盘雌激素受体表达增强,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从而损害肝细胞。

综上所述,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早期诊断后,积极行对症支持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行人工流产或助产,可获得较好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孙普英.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5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9):158-159.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胃肠病学,2006,11(9):550-557.

[3]吴少祯.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10.

[4]邬娅杰,崔博.妊娠期病毒性肝炎4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5):71-72.

猜你喜欢

早产肝炎病毒性
《世界肝炎日》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世界肝炎日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