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电子系列重点课程建设的几点经验

2012-03-30王维俊郭军华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教员能力课程

王维俊,冯 平,葛 敏,郭军华,杨 静

(后勤工程学院机械电气工程系,重庆 401311)

2009-2011年,我们开展了电力电子系列重点课程建设,主要对电力电子和电工学两门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建设,在电力电子系列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按照学院优质课程标准,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评为优秀课程,受到同行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下面是我们建设中的一些做法,希望对相关课程建设有所启发。

1 强化实践环节教学

电力电子系列课程在教学中,始终注意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我们主要采用如下做法。

1)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在实验教学中,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项目,进行研究性、探索性的实验,综合性、设计性、自主性实验占实验教学的比例为30%。实验室对学员全面开放,学员可预约进行实验,充分发挥了实验课程的作用,使学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组织学员参加教师科研项目

在电力电子系列课程教学中,我们安排学员一起承担教师科研项目的工作,既锻炼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

系统仿真是科研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科研开发的后续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因此,我们在电力电子系列课程中引入了仿真技术,学员可设计出各种电路来实现教师提出的技术指标,并验证结果、即时修改所设计的电路,在此基础上优选出最佳方案。学员在系统仿真过程中学习了系统建模中的设计思想,掌握了系统建模、仿真结果分析和系统模型完善的方法,这种做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施双语教学

英语应用能力差,是学员科技文献查阅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电力电子系列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了中英文双语教学,课前由教师选好讲义,提前发给学员预习,同时提供主要单词的中英文对照,这样就使得学员在课堂能跟上教师的上课思路。课后我们及时进行问卷式跟踪调查,注意掌握学员的学习动态,适时修改教学方法,激发了学员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5)开展撰写论文活动

我们在电力电子系列课程教学中,布置学员查阅文献,使学员初步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现状、存在的问题、已有的解决方法,然后安排学员写出相关综述报告,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教师结合教学和科研专题,把问题分解到学员中去,指导学员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建议,写出小论文,并组织学员宣读,课堂讨论,教师讲评。使学员在整个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相互学习,最后挑选出高质量的论文推荐给相关学术刊物和学术会,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2 保持课程的学科先进性

近年来,电力电子系列课程发展迅速,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日益明显,电力电子技术、逆变电源、DSP技术、控制技术等内容的逐步成为电力电子技术系列课程的重要内容。为此,课程教学组十分重视,经常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和调研,注意将这些内容及时、完整地反映到电力电子系列课程教学中。我们通过采取更新教材、课堂讲授、开设讲座、网上讨论等多种方式,使新的知识内容及时进入课堂、进入教材、进入学员头脑,保持了课程的学科先进性。

3 教学与科研的密切结合

电力电子系列课程建设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出色成绩,课题组注意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学科优势,促进课程的全面发展。

我们采用了“教研相长,学能并进”的培养模式,在教学的全过程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通过教学和科研的互动,促进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共同提高。在科研活动中,积极组织学员参与工作,通过科研项目培养、锻炼学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坚持学员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既注重传授学员学问,又注重培养学员能力。使“教研相长”与“学能并进”构成一个有机体,二者互为支撑,互相促进。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员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有提高,促进了人才的健康发展。近两年来,本专业每年有30%的本科生考上研究生,教师指导学员撰写的论文被国家级和省部级杂志刊用4篇,达到了以科研促进人才培养和课程全面发展的目的。

4 培养高素质的教员队伍

课程实施中,注意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教员的整体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教师的学术和科研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科技前沿的新技术,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我们鼓励教师提高外语应用能力,以吸取国际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科研项目为牵引,组织了老、中、青三结合的课题小组,积极承担国家和军队多项科研项目,在科研实践中,教师为“攻坚”及时补充新知识,大大提升科研、学术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能力。

我们还采取了送学进修、提高学历和到部队代职等措施,特别注重改善教员队伍知识结构,注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鼓励大家爱一行钻一行。通过到部队调研,参加演习等活动,鼓励大家长期与部队保持紧密联系。教员队伍构成的专业多样性和与部队的密切沟通,为该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部队与院校紧密结合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5 改革教学手段

由于电力电子系列课程内容多,涉及的高科技知识更新快、要求实践动手能力强、部分概念比较抽象等特点,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改革上很下工夫。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广泛采用讨论式、案例式和发现式教学法,教员所选案例均与部队专业实际工作接近,使整个教学全过程都围绕解决问题而展开,既锻炼了学员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调动了教员教学的积极性;我们在授课时采取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制作了各种CAI课件和录像片,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开展了网络教学;改革了实验教学,灵活选择实验室开放时间,在实验内容方面,坚持多开创新性实验的内容,鼓励学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

6 强化资源建设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保障电力电子系列课程正常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主动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电力电子系列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我们在多年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电力电子系列课程重点课程建设要求,系统地进行了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利用校园网,将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习题库、教材、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为学员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学员课后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学有余力的学员对某些感兴趣领域的自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我们加大了实验室、资料室建设的经费投入,对课程涉及的实验场地进行了改扩建。我们坚持搞好教学与科研的融合,随时更新教学内容。近几年来,我们将和部队合作的许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及时反映到教材中,丰富了教学的内容。

7 严格教学管理

为保证教学质量,除严格执行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之外,电力电子系列课程还建立了一系列教学规范和制度,在制度上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比如,青年教员培养计划、青年教员备课检查、学员和教员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教学资料管理制度、学员考核评估体系及统计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管理制度、试题库建设和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完善,保证了“电力电子系列课程”课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通过采取以上的措施,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希望对其他课程建设有所借鉴帮助。

[1] 秦增煌:电工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北京

[2] 余巍巍,许俐俐:从重点课程到精品课程的跨越,《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4):376-379

猜你喜欢

教员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