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多发转移瘤CT平扫加增强20例诊断分析

2012-03-30汤文

当代医学 2012年33期
关键词:诊断学门静脉医师

汤文

肝脏是最容易发生恶性肿瘤转移的器官。最常见淋巴腺转移癌,其次是肝多发转移瘤[1]。肝内转移瘤在国外是比较常见的,我国因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比较低,所以两者较为接近或稍低于后者[2]。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特别选取肝多发转移瘤患者20例,年龄38~66岁,平均52岁,对其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然后将得到的最为清晰的图像交由医师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11月建省福州市第一医院肝多发转移瘤患者20例,年龄38~66岁,平均52岁。原发癌:乳癌1例,卵巢癌1例,肺癌3例,胰腺癌1例,直肠癌1例,食管癌2例,结肠癌5例,胆囊癌1例,前列腺癌1例,胃癌4例,均已经过手术和病理证实。手术前患者肝脏经由CT和B超两项检查均为正常,无异常现象,但手术一年或多年之后随访检查均发现肝脏有病变。绝大多数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肝部疼痛、发热、黄疸、消瘦等症状发生,其中1例无明显症状。

1.2 方法 首先采用Hispeed 双排螺旋 CT机(GE公司,美国),然后4h内不吃东西,在检查前30min,喝一些温热开水,大概800~1000mL,然后采用非离子型的造影剂碘海醇,由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然后再进行扫描采取图像,再将得到的最为清晰的图像交由医师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诊断,清晰的图像可以避免一些误诊及漏诊。

2 结果

20例肝多发转移瘤患者经过CT平扫加增强扫描后,得到的图像显示肝内多发或不均匀分布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像,少数为不规则块状低密度影像。对其使用强化,一般的强化方式多为边缘强化,多数仍然低于正常肝实质强化,也可以对病灶内不均匀强化或不强化,通常低于肝组织密度,边缘比较清楚。20例患者均在1年或数年后发生肝多发转移瘤。

3 讨论

经过CT平扫加增强扫描后的图像均比较清晰,且密度分辨率比较高。CT平扫加增强扫描比普通X线检查要高10~20倍左右。肺部检查能清晰的看到肺部细小的纹理,这样可以很直观的检查肝、脾、胰、肾、肾上腺等器官的外形、轮廓和病变。这些是普通X线无法比拟的。人体任何地方的恶性肿瘤都可以经肝门静脉、肝门动脉及淋巴结进行转移到肝脏,尤其是肝门静脉转移较多,所以原发肿瘤多数是消化系统肿瘤、肺癌和乳腺癌[3]。肝多发转移瘤的大小、数目、形态多变,就是同一个病例的增强类型也有一定差别。肝多发转移瘤在CT上的表现千变万化,缺乏特异性[4]。在相同组织来源的肝转移瘤也是有不同表现的,比如大小不一、密度不一,边缘的强化或不强化均不同,因此肝多发转移瘤很难根据CT所呈图像来推断来源。肝多发转移瘤经过CT平扫加增强扫描后,对肝多发转移瘤是一种高效准确、比较敏感的检查方法,对后期医师进行诊断和分析可以提高准确性,尽量避免误诊、漏诊等。所以对于CT平扫加增强扫描应让患者更加了解及重视,临床中也可运用的更加广泛。

[1]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6.

[2]周康荣.腹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2.

[3]冯亮,陈君坤.CT读片指南[M].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00:303.

[4]鲍润贤.体部肿瘤CT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82-283.

猜你喜欢

诊断学门静脉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