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的优化设计

2012-03-23洪科费雯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景观设计

洪科 费雯

摘要:本文针对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类型以及设计要求进行探讨,提出了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在舒适性、安全性、绿化线条、视觉等方面的设计对策。论文通过分析道路绿化的概念及相关因素,道路绿化建议的解决方案、绿化设计的应用理论知识,讨论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由分析植物的视觉效果、审美和文化内涵等,提出了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和配置原则的可行性。探讨了城市的历史文化文脉及道路绿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层次分类

中图分类号:TU985.18

我国目前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没有发挥绿化在生态学上的意义

城市街道的景观绿化植物配置层次单一,缺少层次性的搭配种植,在一些能够采用复层式的绿地上仍采用“一條道,两边树”的模式,对下的植物绿化不够重视,无论在植物生态学上还是在绿化美学考虑上都有所欠缺,对植物与植物之间、人与植物之间、植物的四季属性等都没有很好的进行研究考虑。因此,在街上的废气污染等没有通过植物的绿化进行良好的解决;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低,由此产生了景观单调且易生病虫害。

每个城市的景观设计出现雷同,没有体现城市个性

城市的快速建设使每个城市的风格趋向雷同,城市因地理环境的不同、社会风俗的不同而本来应有的个性逐渐消失,从而走向趋同发展。伴随着社会城市雷同化的发展大方向,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也呈现出相同的走势。原因在于追求开敞、西式风格,盲目的跟风;在经济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意识日益淡薄,城市绿化体系的个性化设计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如草坪上零星点缀低矮灌木球或棕桐科植物等、根据城市的市花来布置城市的绿化植物,从而导致城市中大多数道路都有该市的市花植物,一味地强调市花、市树,街道景观缺少了可识别性。

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特征

建设道路景观缺乏“以人为本”的观点,忽略了人们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忘记了需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个舒适的交通和优美的空间环境。道路只为汽车的行驶提供了空间而缺乏行人的人性化需求,比如忽略遮阳的大树、没有提供很好的供行人舒适的交谈空间等。如武汉市沿江路段,其地理位置本是极佳的散步交际场所,但行道树不够高大,且树与树间距大,夏天行人要走在骄阳下,并因树木缺少保养而导致大多数枝叶有些枯黄;而在江汉路里面的步行街,该路段路旁众多商铺,人气旺,但两旁的树木却很少,有些路段正在修建,没有树木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要求

功能原则

由于不同的道路有着不同的性质,与其相对应的道路绿化的功能也会有所差异,设计的着重点也会有不同。比如在市区里的公路绿化设计应以安全和防护问题为首,绿化设计时需要考虑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植物主要是以净化空气,遮阴避阳的大尺度树木为主,在靠近人行道地段可布置绿化带来进行层次划分,起到一定的修饰作用;生活型道路由于路面较窄、车辆行驶的比较少、车行速度缓慢等原因,市民在这类道路上行走时对景物的观赏程度就会更加细致。因此在绿化景观设计时要认真设计考虑植物塑造的景观模式和局部细节处理,追求精益求精,而不能像交通型道路那样大尺度的色块分隔,在每个局部上都做好详细精致的景观大样效果,精致对待每一个色块或花坛的细部的绿化设计,从而达到审美的要求。要更多地从静态角度去考虑,植物营造的景观效果,花、红叶的四季变化、植物的形态、高低及所形成的轮廓线等。

生态原则

城市街道绿化要根据不同的道路性质和路面状况来选择最佳适应的植物种类和形式。要创建一个生态高效植物群落,必须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了解植物和他们的环境与和谐的关系。温度、湿度、土壤是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环节。如松软的土壤,水分充足、肥料多,更适合于植物的生长,而城市中的土壤因长年被行人和车辆踩压而僵硬,导致蓄水量低,水分不足,所以在植物的选择上要尽量使用耐旱、易于生存的植物,并且土壤的酸碱量也是影响植物生存的重要因素。

要求合理选择植物搭配

对行道树的要求

为了在街道行道树的选择上与道路环境相适宜,在路面不太宽、车辆来往比较少的路段可多选择一些中、小型的行道树,如常青树种黄葛树、小叶榕、桂花、羊蹄甲、天竺桂等,既丰富道路的绿化,还达到美化的效果。此外,道路树种选择上应注意植物颜色搭配及季节变化不同的树种搭配,如可选择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间隔栽种,呈现出植物群落的动态美和多种观赏效果,在冬日也可以让阳光渗透下来、夏日可以绿树成荫。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季相的街道景观,色彩也随之变化。

对下层灌木类植物的要求

在人行道边的下层植物多选用20-35 厘米高、色彩丰富的灌木,一般以25至35株/平方米的数量进行栽植,比如黄金叶、红继木、红叶石楠、黄杨等;也可采用如杜鹃、葱兰、月季等大量的开花类灌木进行栽植。下层灌木在选择时除考虑尺寸、色彩以外,还不能疏忽嗅觉因素,因为此类植物离人体最接近。可以采用如栀子、海桐、月季等芳香型植物进行点缀搭配,使市民路过时不仅从视觉感官上给以审美欣赏,从嗅觉上也能获得清香的空气。一些道路路段由于在行道上过多的种植树木或过少的种植,从而导致部分路段过荫或过晒,因此必须考虑到植物间的互补关系,在下层灌木的选择中就要尽量选择如八角金莲、木槿、红叶石楠、棕竹等耐荫或耐旱的植物,形成上下植物层次间的互补和丰富市民对城市的绿化要求。对于一些容易被跨越的路段,可以在下层绿化配置中加入钩骨、丝兰等带刺的植物,既美化道路景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行人横穿绿化带的现象。

“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们的户外活动,其内容、形式都非常复杂,动机和目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并经常在变化。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该更加注重和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其设计理念上,“人”就是服务和照顾的对象。对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中,正大力建设专供行人使用的步行空间,这体现出了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道路绿化景观本身就是安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特别是在人行道路边的绿化景观,更要体现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效果,否则就不能说是体现了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特征。另外,要考虑当地的人文特点,结合大众的思想,兼顾人类共有的行为,做一些相关主题的人文绿化景观,把自然绿色主线与人文文化主线紧密结合,将人文融入自然之中,增强城市道路绿化的人性化。

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对策

行道树的种植策略

自然式配置

自然的风格是模仿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分布,采用高低错落的形式来形成配置的不同类型,其优点是层次和色彩丰富,看上去好像没有经过人工处理的痕迹,植物群落天际线的配置有起有伏,层次丰富、种植密度高,充分反映了生态设计的特点,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景观效果。在自然景观配置中,对植物的样式组合也有一定考究,往往植物混合种植,成群成组的种植在绿化带上,形成宛如非人工加工,自然形成的格局特点,体现原生态的自然景象。现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公共绿地或道路绿地对于自然式植物搭配的应用日渐增多。

规则式配置

规则式主要以平面构成为主,运用植物材料组合成具体的或抽象的图案,通过不同的图案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特别是城市迎宾大道,为了强调整洁大气的视觉效果,通常所有的树木都等距离规则配置,种植轴也比较清晰,其特点是节奏感强、颜色鲜艳、视线通透而开阔。规则的配置设计更容易刺激人们的视觉神经,吸引注意力而产生兴奋的视觉效果,它与整齐划一的道路、路灯相对应,充满韵律与节奏之美。

下层次的景观设计策略

要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和层次,城市道路是司乘人员重要的活动空间,植物配置在以阔叶植物为主调的基础土,应考虑观叶、观花植物的点缀来活跃气氛,丰富色彩,力求避免沉闷单一。道路的色块带分割尺寸一般定为每隔5到10 米可重复一段,距离由于受其路面幅度及观赏功能的影響,色块的分割不宜过长,分割带色块图案要求变化丰富,以增加观赏细节。色块的模式可以根据道路的长短及走向进行多种形式的拼接,在动态观赏的情况下尽量避免重复。下层灌木色块一般选用3至6种,如红继木、杜鹃、冬青、黄金叶、红叶石楠等,其色彩丰富而各不相同,都是现今使用比较多的植物品种。

同时,韵律感和节奏感也是道路绿化的重要手段,对车辆和人群也有一定的方向指引作用。在绿化设计时,沿道路的走向以及道路的拐弯方向来选择不同的植物栽植方式,带动景观的连续性和节奏性,同时采用一些小乔木增加厚重感和体积感,让节奏感和韵律感不显单薄而无法成形。这类道路在灌木的设计上不能过于单一或只做简单的辅助绿化设计,为体现设计的细致,常采用各种球形和柱形等人工造型设计,并根据道路弯曲的程度布置,从而增添韵律感和呈现出一定的节奏感。(图1)

景观小品的运用

该类主要针对城市道路中的步行街,绿化设计时要注意合理配用舒适性及文化性点缀,比如合理运用树阵、树池、喷泉、雕塑等来烘托整体的绿化造型。在设计中必须加强对景观的把握,过多的功能景观不利于道路的畅通性,对于老人、残疾人士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并且过多的小品景观在视野上也会导致整体上的凌乱不齐,但只用行道树和花台结合的设计也单调无趣,同时不能为大片的绿地提供游赏效果。树阵、树池式设计是现在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景观,其特点是不需要占据太多的人行道空间,而且满足了行人游赏、休息遮阳以及道路景观塑造的几大功能。游赏性步道和生活型道路中可以适当运用到雕塑,反映其特色或人文历史特征。(图2)

结语

城市景观绿化设计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城市文化与绿化景观的融合与升华。在形成生态的廊道同时营造文化的空间,这势必将增加城市的可识别性和可记忆性。关于植物配置在城市道路绿化中如何达到较为完美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和如何在设计中更好地延续历史文化,既满足人的使用功能又能给人以精神的寄托是我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努力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袁照杰.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2): 352-353.

[2]李翔.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7): 15-22.

[3]徐文辉、范义荣.杭州市城市街道绿化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7(9): 23-25.

[4]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3):18-2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论述适用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提升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