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文脉中的农业景观美学

2012-03-23郑源泓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农田景观功能

郑源泓

摘要: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农业的生态功能,远离自然环境的都市对农田、绿地的需要也开始重新被人们关注和认识,城市农业在现代生活中不但具有产出农业食品的功能,更在维护生态、创建景观与传承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景观设计农业景观城市文脉审美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problems that people started to re-examine th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function, away 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urban green space of farmland, the need to also began to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by people and know, urban agriculture in modern life has not only output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function, more in the 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create landscape and cultur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city context aesthetic

1 城市农业景观的概念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用地紧张、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农业的生态功能。作为人类与自然之间天然的纽带和桥梁,农业体现着人与自然间本能的亲缘关系。近年来,远离自然环境的都市对农田、绿地的需要开始重新被人们关注和认识,城市农业在现代生活中不但具有产出农业食品的功能,更在维护生态、创建景观与传承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城市农业景观学以景观设计、生态理论为基础,开始逐步应用于城市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中。这种新的景观形式不但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清洁的空气、宜人的田园风景,还成为了现代人重新构建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场所。因此,城市农业景观不但保护着城市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也在延续地方文脉,提升城市魅力和居民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城市农业景观的人文价值与审美

进入现代社会,城市农业景观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美化城市风貌,改善区域气候等生态环境功能上,而其产出性的经济功能则居于次要地位,然而自然的农业风光,采摘休闲体验等回归自然的景观结构仍是农业景观体现人文价值的重要特征。作为人们文化、思想以及世界观的一种反映,景观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崇尚“自然”与“天性”的展示,而城市农业景观正有助于现代人从文化角度去理解传统文化与园林文化,并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情境中深入理解人与自然间的哲学关系。作为对思考有益并能唤起崇高道德观念的场所,农业景观有其内在的秩序,景观设计者应从这一角度阐述生命与自然的内在本质,使置身于景观中的人们通过体验和交流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寄托,从而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生命之美。此外,从农耕时代开始,农业景观就反映着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地域特点。为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整齐划一的耕地、人工灌溉与道路系统,都必须最大限度地遵循自然规律及客观条件,因此农业景观必然与自然环境结合紧密,并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地区的人们根据自身环境特点和风俗习惯选择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农业景观,因此农业景观延续了不同城市的文化、风俗以及历史传承,符合本地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是漫长的历史文化与审美习惯的积累与延伸。

3 农业景观在城市中的规划和实现

3.1 农业景观规划的原则

3.1.1 重视景观功能的复合性

规划应体现农业景观的各方面功能,并进行相应的扩展。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例,由于农田对的土地的利用属于高效集约化方式,經人工灌溉和化学肥料的投入,单位面积农田的生物量要比自然林地、草地的生物量大得多,设计者应关注其生态效益的特点,选用本地优良作物品种,提高其放氧量等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同时,应对景观水源、灌溉方式等作出详细规划,保证作物产出的安全性,发挥其可持续的经济功能。

景观的各种功能还应与城市社会生活相融合,通过景观结构的调整为居民提供自然、清新、富有情趣的农业旅游资源。作为一种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供游客领略在其他风景名胜欣赏不到的自然意趣,并能在旅游中体验现代化的农业技术。通过以旅游、教育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让居民融入农业空间,体验农业的发展及生态农业的自然情趣。在农耕体验区,居民可在观光、休闲、参与、品尝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放松疲惫的身心,并受到潜移默化的生态教育,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知识。

3.1.2 参考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现代城市普遍存在着用地紧张,生态用地不足的问题,随着城市结构形态由中心模式向多中心模式转化,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都在这场扩张运动中逐渐成为高楼林立的建筑群,在城市中开发大片的土地用于种植农业作物的方法是难以推广的,因此设计者应利用社区绿地、校园绿地、隔离带绿地等土地进行农业景观的开发。以校园为例,目前我国城市中,已建成或在建的大学城多达数十所,它们小则几平方公里,大则几十平方公里,每年占用着大量的土地面积。因此,将校园内的景观利用于农作物造景,既避免了土地的浪费,又可以在反映城市历史特色的复合景观里享受一年四季的田园美景,使学生同时接受自然与人文熏陶和教育。而利用社区绿地种植作物则可通过居委会的帮助,以市民农园为主要经营方式,在满足精神需要的同时增加了社区的农副产品产出。社区内也可以组织退休群体等从事一些适当的农业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增添生活的乐趣。

3.2 具体设计方法

首先,应将大田作物及果园果树作为人工植被的有效补充,在注重农田对城市区域气候的改善、丰富生态多样性与稳定性等作用的同时,将这些作物作为绿化隔离带内物种或小区绿化物种点缀城市空间,丰富城市景观的形式和色彩。在物种的选择上,应首先选择本地常见农作物品种,既增强了植物对气候等环境的抗逆性,也能使本地居民产生出亲切感与归属感。此外,还应在设计中体现出居民的审美需求,如考虑其四季的季相变化,使居民可以见到春天金黄色的油菜花、秋天的麦田和稻浪等等,使居民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感受自然的变迁。

其次,应将作物作为镶嵌配置在城市基质的残余斑块或者干扰斑块,使城市绿色环境与郊野农田相连,将城市植被面积扩展到整个农村的绿色基质中,维持城市绿色景观的稳定和发展,并沿交通干线、河流两侧建设林地与农田交替式的绿色走廊,以该走廊连通其他成片的耕地和绿地,构成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通道。用基本农田代替宽林带,能够将交通线两侧的田园风光、村落与城镇景观相融合,作为城乡交错区城镇与农村居民点之间的高效填充。既能有效控制城市扩张,又可以发掘和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改善居民点周围的生态环境。城市远郊区的居民点应在农田基质中作镶嵌式分布,耕地的空间布局要将城镇与农村居民点镶嵌在广阔的耕地生态系统基质之中,这样既加强了农田基本建设和保护,又发展了现代化生态农业,使之成为城市的主要农副产品的优良产地。

4 结语

景观作为各种土地利用单元的组合镶嵌在城市中,组成了一个丰富、完善的生态整体。生态农业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既加强了城市居民与自然的联系,也使其能在一年四季的季相变化中发现生命的本质,找到心灵上的寄托。因此设计师必须运用专业知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土地利用上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审美功能的平衡和统一。

参考文献

[1] 林箐, 王向荣. 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 中国园林, 2005, (5):16-24.

[2] 王向荣, 韩炳越. 资源保护、历史延续与景观再生——杭州湘湖保护与开发启动区块规划[J]. 中国园林, 2005, (01).

[3] 俞孔坚. 田的艺术——白话景观与新乡土[J]. 乡土景观, 2007, (08):10-14.

[4] 李艳秋, 申瑞玲, 高鹏. 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J]. 北方环境, 2010, (04).

[5] 吕金伍. 对于现代生态宜居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农田景观功能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数学的翻译功能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汪岗镇三万亩农田改造工程启动
我有特异功能
古代器具灌农田
黑板像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