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努日西铜矿矿区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2-03-23邹睿馨高小雷曾海兰淋亮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找矿方向铜矿

邹睿馨 高小雷 曾海 兰淋亮

摘要:努日西铜矿由10个矿化(体)组成,在空间上呈似层状、透镜状分布。其中Ⅰ、Ⅱ、Ⅲ、Ⅳ矿群成矿较好。矿区白垩系比马组第四岩性段为主要控矿层位,矿层普遍受褶皱影响,呈蛇曲状延伸。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矽卡岩型,近矿围岩出现斑岩型矿体的蚀变类型的分带特征,指示深部可能有隐伏斑岩型矿体。

关键词:铜矿;成矿特征;找矿方向;努日西

Abstract: Mr Th west by 10 copper mineralization (body) composition, in space is like a layer, lens shape distribution. Among them Ⅰ, Ⅱ, Ⅲ, Ⅳ ore group of mineralization is better. Mining area in the cretaceous horse group than the fourth lithologic section as the main control through a, through the common influence by drape, a snake song shape extensions. Genetic types of ore deposits for stratabound skarn type, near the surrounding rock ore appear porphyry orebody altered types of zo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how deep may have concealed porphyry ore body.

Keywords: copper;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direction; Nunavut day west

中圖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努日西铜矿区位于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次级构造单元: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东段,即“冈底斯铜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南缘(冈底斯火山岩浆弧—雅鲁藏布江碰撞结合带区域)。区内地质构造环境独特,断裂及岩浆活动强烈,各种热液蚀变发育,成矿条件优越,为Ⅰ级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笔者于2010—2011年在西藏地区参加了该矿区的普查工作,对该矿的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初步研究。

1区域地质

矿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次级构造单元:“冈底斯铜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南缘(冈底斯火山岩浆弧—雅鲁藏布江碰撞结合带区域)。区域地质构造环境独特,断裂及岩浆活动强烈,各种热液蚀变发育,成矿条件优越,为Ⅰ级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出露主体地层为三叠系上统—白垩系上统及第三系,构造线及岩浆岩总体走向近东西,次级构造方向主要为北东向。含矿标志层为一套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为主的块状矽卡岩和层纹条带状矽卡岩,含矿层位主要为上侏罗—下白垩统(区域性铜矿源层:南带为比马组、中带为门中组、北带为多底沟组)。侵入岩以燕山晚期中酸性和喜山期酸性侵入岩为主;以巨大复式花岗岩基和小型侵入体发育为特征。

1-断层;2-上白垩统-古近系;3-门中组;4-比马组;5-多底沟组;6-中侏罗统;7-三叠系;8-喜山期中酸-酸性火成岩;9-铜矿床;10-铜钼矿床;11-铜多金属矿床

图1-1 区域含矿(成矿)层位分布略图

2矿区地质

2.1地 层

区内地层单一,仅出露白垩系下统比马组(第四岩性段K1b4),白垩系上统-第三系(古近系)旦师庭组(K2-Ed)及第四系。

a、白垩系比马组(K1b4):主要出露比马组第四岩性段,大面积分布于矿区的中部。因受褶皱影响,地层产状变化较大而呈蛇曲状延伸。下部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变质粉砂岩夹角岩、矽卡岩;中部为褐色(含矿)石榴子石矽卡岩、大理岩或矽卡岩化大理岩与变质粉砂岩互层,并夹中厚层状硅质岩、角岩;上部以浅灰色厚层~块状结晶灰岩、变质粉砂岩为主夹安山岩、矽卡岩及少量安山质火山角砾岩。

该岩性段为本区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主要成矿(含矿)层位,厚度大于300米。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上部层状石榴子石矽卡岩中,部分产于变质粉砂岩或角岩中。含矿矽卡岩呈灰~褐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石榴子石(60%),方解石(18%),硅灰石(10%)和石英(10%)等;岩石具硅化,绿帘石化蚀变。

b、旦师庭组(K2-Ed):小范围分布于矿区中部,不整合覆盖于比马组层位之上。岩性以中酸性火山集块岩及火山角砾岩韵律性互层为主,夹凝灰岩、安山岩及少量板岩、大理岩和砂岩。厚度小于300米。

c、第四系(Q):分布于矿区南部及中部一带,由风成沙及坡积层(岩屑及砂质土等)组成,厚数米~大于30米。

2.2构造

矿区构造以褶皱发育为特征,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各主要构造特征如下:

a、褶皱构造

发育于矿区中~北部,受褶皱地层为比马组第四段(K1b4),总体表现为一不对称的向斜构造,轴向东~北东,北翼稍陡(45-68°),南翼相对较缓(一般35-60°,局部陡),且褶皱两翼(尤其是南翼)还发育一系列次级小褶曲。在平面上地层沿走向常呈蛇曲状(缓S形)或弧形延伸;在剖面上则表现为岩层倾向和倾角变化较频繁,产于比马组第四段中的矿体亦随地层褶皱而同步弯曲。

b、断裂构造

F1断裂:位于矿区中部,发育于比马组第四段层位,呈近东西向延伸。区内长约600米,东端延出区外。断裂出露宽2-10余米,产状:走向100°,倾向190°,倾角58°±。沿断裂带发育黄铁绢英岩化和硅化等蚀变。断裂性质为张扭性,其两侧次一级南北向(部分为北西向)高角度张性裂隙发育。断裂上下盘层位均为比马组第四段。

F2断层:位于矿区南部,出露长大于400 米,出露宽1-10 m;西段延出区外,东段被第四系风成沙所掩盖。断裂走向北西西,倾向北北东,倾角70-85°。上盘地层为比马组第四段及花岗闪长斑岩,下盘为石英斑岩。断裂带中见构造角砾岩、碎裂状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岩等分布,局部见弱侵染状铜矿化。断裂性质为张扭性,断面较平直。

2.3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较发育,主要为喜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分布总面积大于1km2,与区内成矿存在成因联系。区内主要侵入岩特征如下:

a、花岗闪长岩(γδE2):大范围分布于矿区北西-北部,呈小岩株状侵入于比马组(第四段)层位中,区内出露面积约0.78km2。岩石呈灰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28-30 %)、石英(20-25 %)、钾长石(10-15 %)、黑云母(10-15 %)、角闪石(15 %±)。该岩体与成矿(形成矽卡岩)存在成因联系,区内部分矿体产于其外接触带,且花岗闪长岩亦具铜矿化现象,局部形成脉状矿体。

b、石英闪长(玢)岩(δoE2):零星分布于矿区南部,呈不规则脉状产出。走向近东西—北西,倾向北或南西,倾角60-76°。出露长数十~百余米,宽十余米~30余米。岩石为灰色,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为主,部分为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矿物组成以中长石-更长石为主,约占65-70 %,暗色矿物为角闪石(25 %±),少量石英(5-10%)。石英闪长(玢)岩具明显的硅化蚀变,并伴有细脉状~细粒浸染状铜矿化,沿岩脉与比马组接触带发育铜、钨矿化矽卡岩,Ⅰ、Ⅱ号铜矿体产于该接触带中。

猜你喜欢

找矿方向铜矿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Freeport或将与印尼政府摊牌全球铜供应面临威胁
安徽省贵池区赖湖岭金多金属矿矿床及外围地质特征、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湘南九嶷山锡多金属矿田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其找矿方向
山东省蓬莱市侯格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全球最大铜矿开始罢工
甘肃山金矿的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
对老挝平然村铜镍矿床成因类型及下一步找矿方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