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绿色生态住宅设计中的问题综述

2012-03-23张鑫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住宅设计生态建筑绿色生态

张鑫

摘要:绿色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设计模式,是当今人类社会面对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追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必然选择。所以,要及时把"绿色生态理念"引入到住宅设计中,解决住宅节能、节水和住区环境保护问题,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本文就此做出了深入的论述,可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建筑; 住宅设计; 绿色生态;

Abstract: Green architecture is a kind of new architecture design patterns, is the human society face a life environment deteriorating, pursue the human socie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uild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inevitable choice. So, to get the "green ecological ideas" into the residential design, solve residential energy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residenti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question, for the occupants provide comfortable, health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igh efficiency and beautiful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ade it a deep discusses, availabl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Residential design; Green ecological

中圖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绿色生态住宅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综合系统效率最优原则,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这里的环境不仅涉及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体、土地、绿化、动植物、能源等,也涉及住宅区的人文环境、经济系统和社会环境。培育生态住宅概念主要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在住宅建设与发展中始终以生态问题为中心,在环保、绿化、安居、道路管网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使住宅区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之中。

一、生态住宅的理念

1、舒适性: 生态住宅的基础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的是人体的舒适性, 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以满足人体热舒适。过去某些为了节能而降低热舒适标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但舒适也并不意味着盲目享乐和浪费, 西方国家( 特别是美国) 建立在消耗大量能源基础上的那种生活方式绝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舒适性标准。

2、健康:首先, 生态住宅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 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 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健康方面, 生态住宅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密性, 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等要求。其次, 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 是指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 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3、高效: 所谓高效, 是指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 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建筑业以及与建筑业相关的其它产业( 如建材生产、运输等) 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据统计, 在西方国家建筑及其相关产业的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 40- 60% , 比例之高令人瞠目。这包括建材生产和运输、建筑施工所消耗的能源, 而其中所占份额最大的是建筑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建筑照明、采暖、空调等) 。如此高能耗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人为的浪费造成的: 如从主观上漠视气候及其它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影响, 过分地依赖人工照明、空调等高能耗的机械设备, 低劣的建筑质量, 粗放的施工工艺以及基于高能耗的粗放的( 甚至是奢靡的) 生活方式。而生态住宅正是要杜绝这种粗放、浪费的模式, 以最低的能源、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效益。

4、美观: 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 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 包括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生态美学是生态住宅不可或缺的灵魂。从美学特征来说, 生态住宅没有可以套用的模式。它是各门专业相互协调, 相互配合, 综合作用的科学结果。它尊重材料固有的美学特性, 发挥材料最大的物理性能, 不矫揉造作; 高技术的条件下, 它能显示建造技术的精密、严谨; 适用技术的条件下, 它能体现纯朴、自然、谦恭的态度。

二、生态住宅的技术方法分析研究

1、建筑主体节能。建筑主体节能要求在保证舒适、健康的室内热环境基础上, 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 降低建筑全年能耗, 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 在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 如地区、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 应根据不同供暖空调方式来设计外墙的热工性能; 寒冷地区的围护结构设计要考虑周边热桥的不利影响, 同时应注意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 在夏季炎热地区, 应充分考虑屋顶保温、遮阳、夜间通风等隔热降温措施的使用; 此外, 应充分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与降温, 如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等。

2、可再生能源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 , 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 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 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能源系统中的比例, 同时要注意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效率。

3、水的循环利用与中水处理。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 保证安全的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和娱乐景观用水, 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

4、材料与资源的有效使用。应选择在生产和输送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少且能持久的建筑材料; 同时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实现材料的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和可再生使用; 应选择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的建材; 减少垃圾的产出、暴露和运输, 减少对环境污染。在技术成熟、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地使用新材料、新技术, 提高住宅的物理性能。

三、对绿色生态住宅的发展分析研究

绿色节能住宅设计由单纯技术设计走向策划设计。随着住宅商品化进程的推进, 设计也被迅速推向市场, 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 设计对住宅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住宅设计涉及到多种门类学科, 不掌握最新的现代化住宅科技的设计人员, 不可能设计出高水平的住宅。在住宅领域中,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程度愈来愈快, 科技转化率由原来的 22% 上升到 30% 左右, 反映出转化数量和速度上的增长。另一方面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由原来的单一性发展趋向集成化( 如结构外围护体系, 隔断体系, 整体厨卫成套技术等) 。科学技术的集成往往成为住宅销售的热点和策划的切入点, 起到促销作用, 使住宅附加值提高。科学技术的集成也会促进住宅部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绿色生态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现在住宅的信息来源俱增, 设计知识的更新和信息扩散速度的加快, 使住宅设计发生了质的飞跃。住宅技术信息应包括设计理论、设计科技、市场研究、政策研究等诸多方面。我国住宅设计已开始从粗放型逐渐转向精细型, 建设部部长提出住宅要搞 精密设计 , 要像设计飞机客舱一样设计住宅。陈旧的设计观念和手法将被逐一摒弃, 新的观念和手法应建立在 精细化 的基础上是。创造精品应成为设计者的神圣追求。精品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必然产物, 只有创出精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住宅设计精品所带来的无形资产是巨大的, 精品效应已成为设计单位的生存之本。精品不但提高了住宅本身的价值, 同时也提高了设计自身的价值。住宅设计活跃期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设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改革开放初期, 住宅设计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约束, 只搞肥水不外流, 不搞竞争创新, 导致了本地区住宅设计水平停泄或下降。现在闭关自守的大门被住房商品化的浪潮冲开, 国外建筑和国外建筑设计理论和思维方式已从多渠道引入, 使我国住宅设计市场异常活跃, 竞争日趋激烈, 同时也大大促进了中国住宅设计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生态住宅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它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人员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努力,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成果,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等角度出发系统地评价与设计住区的室内外环境,才会有更多更好的生态住宅出现。

参考文献:

[1] 太阳能在住宅中的应用高芳藏. 住宅科技, 1989, 2: 33一 35

[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2005

猜你喜欢

住宅设计生态建筑绿色生态
融合绿色生态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设计研究
绿色生态发展:破解德育低效难题之路
刍议生态建筑设计: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基于绿色理念的城市综合体技术应用研究
生态建筑理念和“包豪斯”理念漫谈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构建绿色生态德育课堂的研究
浅论住宅设计中“不同人群”的设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