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中村改造

2012-03-23施华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城中村人居规划

施华勇

摘要:我国海发达地区城市经历城中村改造热潮之后,这股无法抵挡的城市改造飓风,开始扫向我国中西部各大城市。对于城中村改造一直是热议话题,它迅速的改变城市的面貌,使以前人口密、建筑密集,交通拥挤的部位改变成一个个大型商业广场、繁华的商业街、摩天大厦、写字楼,或许有的旧村落会变成新的居住小区。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以及管理部门却忽视了城市人居环境的塑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活力的表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表现。

关键字:人居环境、城乡规划、生态环境、城中村改造

Abstract: China sea developed area in the city of rebuilding the villages inside the city after experience hot flashes, this can't resist urban renewal of the hurricane, start to major cities in China and the Midwest. For city village reconstruction has been a topic of hot debate, it quickly change the face of the city, population density, building before dense, traffic congestion parts of the change as an large commercial plaza and flourishing business street, skyscrapers, office buildings, maybe some old village will become the new residential area. All these changes behind, our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but neglects the shaping of the urban habitat. A good city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ity vigor,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 living environment, rural and urban plan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ity village 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已逐步进入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城中村改造则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环节。城中村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农村在面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冲击时,不能及时做出有力的调整,再加上落后的规划等导致城中村犹如一颗毒瘤寄生在城市内部,阻碍了城市化的步伐。城中村的自身无序发展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人居环境的恶化就是城中村面临的众多问题中的一个。

1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城中村人居环境状况

1.1城中村的产生根源

城中村指在城市发展初期,处于城市郊区地段的自然村落,由于其发展扩大规模远远比不上城市的扩张,被城市慢慢吞并,但管理体制、居民身份、土地制度与社区传统文化仍未加以转变的一种社区类型。目前城中村从城市所处位置可分为两种,即城市中的农村和城乡接合处的农村。前者是处于成熟期的城中村,后者处于发展阶段的城中村。对城中村形成原因进一步分析,如下:

(1)我国户籍政策、土地政策的“二元化”。这种政策使城中村居民身处城市,户籍属于农村,似乎处于另一种户籍身份,不如城市居民,而又优于农村居民的状态。

(2)区域行政划分的缺陷。行政区域处于动态变化中,可以随城市的发展而改变,但是行政管理体制缺失僵化的,致使城市在发展中各种管理阶层的相互摩擦、冲突、漏洞,使城中村处于一种游离与城市中的农村。

(3)城市规划体制的缺陷。城市规划工作往往体现在上层次的规划设计上,而村一级的规划往往出现弱化现象,规划不能很好实施,导致城中村出现无规划、无秩序、环境脏乱差

1.2城中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人居环境现状

现代城市中的城中村人居环境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建筑密度、人口密度高。人口的大量集中,让城中村的原有居民看到了增加其闲置房屋以出租形式可以获得一定经济收入,在利益的驱使下,城中村的居住建筑不断增高,盲目增加,再加上规划部门管理松散,最终导致城中村建筑出现规划无序、形式混乱、建筑质量差、建筑密度大等问题。

(2)生活、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城中村人居环境中的硬件配套设施不足以支撑其庞大的人口数量,其中道路交通不够通畅,电力电讯设施负荷过大,城市给排水等管道设施设施陈旧,城市综合防灾,建筑间距,日照间距都不符合人居环境对其的需求。

(3)自然生态环境不复存在。居住在郊区的郊区的人们会有很大感受,在短短几年之间,村庄周围到处是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高速路的出现,高楼林立,空气浑浊,污水横流。城市的发展总在自然环境的损失为代价,社会的进步总是以物质品位的上升为前提,自然景观在城市化初期一直被忽略了。

(4)人际交往空间收缩,村庄历史文化消失。这里的交往空间指实体空间,供人们休闲、娱乐、集会的场所。由于该种场所的缺乏,一系列村庄历史文化也越来越被人们忽视,一致遗忘。西北地区农村逢年过节都会举办大型农村集体活动,社火、拜神、庙会等都是其特色文化传统,而能够举办这些大型活动最需要的就是大型公共场所,既广场。所以说由于公共场所空间的缺失,许多城中村的历史文化也在因此而被淡忘。

2城乡规划对人居环境的改造

国内部分学者将人居环境分为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包括:绿色植被、蓝色水系、生物群体、自然气候环境等;社会生态环境包括:人、社会硬件系统(支撑人生活、生产的基础设施系统)、社会软件系统(歷史文化、感情交往、科技教育、经济、政治制度等)。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规划师的改造往往集中在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中硬件系统上,对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人、软件系统考虑不周。城中村改造往往忽视了人对历史文化、感情交往的需求,同时也为慎重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问题。

国内外早已将“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规划设计理念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城中村改造主要正对两种人群,第一个人群是原来城中村居民,另一个人群是寄居在城中村里的大量流动人口。在规划改造过程中要做到对以上人群的关注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规划改造应避免对村镇历史文化的淡忘。每个村庄的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很多历史故事,有的村庄会出现许多主要历史人物,历史遗迹等,规划改造时应针对部分历史遗迹等做出相应保护措施。

(2)城中村改造时应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增加人际交往机会。现代化社区建设中非常注重人际交往空间的塑造,这从侧面说明小区里多层、高层的住宅楼减少人们在户外的活动时间,也减少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机会。

猜你喜欢

城中村人居规划
最美城市“绿化带”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
从一个村到一座城
世界人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