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街区复兴中的人居环境建设对策

2012-03-23吴可欣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石库门新天地居民

吴可欣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街区复兴的意义

就街区的建筑本身而言,尤其内在的美学价值。因为它们的古老而产生出珍稀价值。相对于平时无华的当代建筑,历史建筑环境比许多“后工业”的办公、住宅和商业中心更为有趣。老街区的建筑具有独特的品质,它令人回想起一个拥有真实记忆和个性魅力的时代。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过去所留下的可见、有形的遗产因其所传达的场所感和连续性而体现特殊价值。各种历史建筑的存在是特定地区时代变迁的见证。这不仅是一种美学或视觉的连续性,还是一种文化记忆的连续性。

历史建筑无疑是具有稀缺性的。这种稀缺性也提供了直接的经济收益的机会。与其他没有什么明显特征的资源相比,历史建筑的稀缺性还可以提供额外的商业价值。

2 城市街区更新中聚居环境建设对策的案例分析

虽然今天在中国仍是以大规模的改建为主,但也有不少地方在向这个方向实践中努力。下面以新天地和田子坊兩个案例来对城市街区更新中的人居环境对策进行分析:

3.1新天地更新案例

新天地其聚居环境原为典型的上海石库门里弄居住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卢湾区的太平桥地区,占地3万㎡。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中共一大会址”和建于二十世纪法租界时期的旧式上海石库门里弄建筑。其聚居环境功能定位由上海市中心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都市旅游景点演变为国际交流和聚会地点。

建设改造的基本构思是采用“保留建筑外皮、改造内部结构和功能、并引进新的生活内容”,该规划将原有居民全部迁出,把修复和“嫁接”处理后的传统里弄赋予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商业价值,实现街区功能置换性改造。历史的价值、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这里重新得到强调。

聚居活动多元化,商业化。更新改造后的新天地由南里和北里两部分组成,均由多幢石库门老房子组成,并结合现代化的建筑、装修和设备化身成多家高级消费场所及餐厅,娱乐、休闲中心。新天地充满张力的后现代设计手法成为商业和旅游的热点。

3.1.1更新优势总结

1)设计上重视功能多元化、强调人性的尺度,创造人类聚居场所为首要的人本主义关怀。

2) 更新意识上寻求介于完全拆除与完全保留之间的第三种更新方式。

3)从单纯的物质环境改造规划转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物质环境改善规划相结合的人居环境发展规划。

3.1.2更新中的问题

1)对原聚居主体利益的忽略

新天地更新案例虽然在商业运作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对于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居民和社区参与完全忽视,旧城居民的利益没有得到考虑。那些居住在中心区的低收入者,居住条件差,在城市更新中往往成为动迁的对象,被迫迁到城市边缘。

2)对原有聚居活动的颠覆

新天地实际上是对原有聚居活动的颠覆。这种空间形式以广场或扩大的步行街道为核心,建筑物环绕其周边布置,并仍然保持了总弄、支弄等等的形式。这种空间下的人类聚集程度和活动分布,呈现中心的聚集性或高密度使用的特征。空间形式的转变,使原本开放并集聚外来人的城市街道已经冷寂了下来,人们已经不再在沿街的空间中活动,尽管现在也开了许多的商铺,但无法成为人流汇聚的焦点。一种对外开放的空间已随之消失。而街坊的总弄成为主要消费空间,已经成为人流集聚的焦点,并且不可避免的,减少城市道路两侧的人流。

3.2 田子坊更新案例

田字坊的聚居环境原来包括一片闲置的里弄工厂、石库门民宅及法租界。1998年,泰康路兴起创意石库门,田字坊被定义为近代发展社区的典范,目标是发展成为保持了比较亲密的邻里关系,散布着艺术创意产业、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的艺术副产业的“艺术生活社区”。

总体看,田子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民间行为。艺委会负责对田子坊的老厂房进行招商和监管工作,居民自发成立的管委会管理田子坊后弄的民居出租。

田子坊的发展最初是一种自发的民间力量,田子坊的居民出于对自己原有生存方式的保护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意愿,部分居民将自己的房子出租给艺术家,这种出于自发性的自保行为,使得原住民看到了他们所居住环境的价值,出租房屋所得到的利益和对建筑本身的可持续利用带动了他们更新的热情,形成了田子坊自下而上的更新方式。形成了居民与艺术家、创意产业共生的生活环境。并且由于田子坊的第一批入驻的艺术家他们发现了田子坊的魅力,在这批艺术家的努力下,引起了政府对田子坊的关注,政府开始给予田子坊一定的扶持。

3.2.1 更新中的优势

民众自下而上的促进社区更新,避免了政府及开发商对于巨大经济利益追寻而造成的大规模拆除或者改建行为,而是一种生态的自我更新的方式,是一种可持续的更新方式。这样的更新模式是一种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保护开发行为,同时也是小规模的,由表及里的保护开发模式。这样保留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原住民与租户能够和谐的生活在一起。

3.2.2 更新中的问题

1)空间狭小

田子坊的规模在扩大,已经延伸入田子坊北面的小街小巷内,海内外的寻租者仍然不断,这种潜在的市场需求给了业主们更多活动空间。田子坊已经遇到空间过于狭小的瓶颈。

2)管理机制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田子坊“扩容”,自发的“居改非”对土地使用功能的改变并没有法律依据;还有产权关系不清楚、多重转租现象。尽管有这一缺陷存在,但仍有大批租客来田子坊求租,这本身说明了市场的切实需求。在商业利益面前居民邻里矛盾突出。以及建筑改造后的消防与机构的隐患问题。

5 更新对策总结

聚居活动 聚居建设

活动主体 生活内容 社会结构 建设主体 更新模式 聚居功能

新天地更新模式 精英阶层、游客 单一的商业 彻底颠覆 政府、开发商 以旅游文化业为引导,自上而下全面的大开发和大规模改造 高端商业区功能、历史文化街区功能

田子坊更新模式 居民、居民、艺术家、商家、游客 居住与文化艺术生活 保留 居民先行,政府后期引导监督合作 以创意产业为引导,自下而上小规模循序渐进 城市居住功能、历史文化街区功能、创意产业园区功能

根据以上新天地及田子坊两个案例更新模式的对比可以总结出以下更新对策:

5.1以旅游和文化产业为先导的的复兴

这样的复兴方式的作用在于把各自的居住、工业或商业遗产看作是一笔能进行开发并吸引游客,从而帮助城市特定地区振兴的宝贵财富。在城市振兴中发展旅游业及实施文化先导的振兴能起到一种催化剂作用。

但是其中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平衡为吸引游客而促进投资旅游业与为当地社区提供服务两者之间的矛盾;城市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基础设施承受力、拥挤污染等方面的变得越来越重要。新天地与田子坊都面临以上两点问题。

5.2以商业或住宅建设为先导的城市振兴

在城市街区中,在购物和办公时间之外,商业或者居住功能有助于创造一个“活跃的中心”。 在更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原有居民的置换及绅士化、同质化,新天地则是典型的聚居主体的绅士化;在任何重建方式中都必须发展出一个能够支持功能转化的强劲市场,新天地商业更新的成功正是因为有着一个强有力的市场做支撑。

5.3政府、开发商、公众三方合作的更新机制

另外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不可忽略,但是单纯自下而上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社区更新中政府的积极作用是必须的、不可替代的,而政府在财力及其它方面对城市更新的承诺,政府组织中的协调及促进能力也常常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提出了一种有赖于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城市更新管治模式,亦即要有一个包容的、开放的决策体系,一个多方参与、凝聚共识的决策过程,一个协调的、合作的实施机制。

猜你喜欢

石库门新天地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漫 画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2007、08合刊
石器时代的居民
抢救并保护上海的文脉石库门
触摸石库门,找到真正的上海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渐行渐远石库门
走近世博,走进石库门
创意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