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职工继续教育的范围和途径

2012-03-23李晓东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人才教育

李晓东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继续教育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教育工程。目的是把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再次进行必要的培训,以便更快更好地适应迅速发展的生产需要,完成越来越难以掌握的新技术、新产业规定的任务。当时美国许多大学都设置了工程技术革命专题讲座和培训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和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人们普遍地认识到继续教育工程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国家开始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强有力地推动这一工程。英国政府多次提出要重新考虑教育和培训的作用。德国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继续教育工程的范围、对象、要求和方式。日本政府也提出:企业应该重视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人才战略需要跨出一个误区:人才老化、人才知识陈旧、人才专业领域无发展、人才培训基地故步自封、人才继续教育工程盲目性和无效性。 在我国,为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为了个人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及时地补充知识,提高技能,必须对各种职业的人进行继续教育,才能跟随上时代的步伐。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继续教育为我国培养人才、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继续教育的地位在不断得到提高,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纵观理论界的觀点,一般将继续教育的对象,局限于具有某种高等教育和专业教育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此笔者认为这种观念有失偏颇。

继续教育是教育继续的一种分流形式,是对已达到某种知识区域内的从业人员,由于随着科技进步,新产生的或派生了必须掌握的知识而进行的一种追加补充教育。这种教育,各专业部门由于条件、环境、时间诸因素的制约难以独立完成,因而分流给社会实施。随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在知识领域里就必然产生更新、发展和交替的现象,也就客观地要求人们不断对自已知识加以补充、更新,才能有效地满足社会实践的需求。由此可见各行各业,各类从业人员都面临着这样的一种补充。所以,不能仅仅将教育对象限定在专业技术人员范围内。如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农民都会种田,这就是一个知识区域,但其科学种田的程度绝对不一样。八十年代的农民在五十年代基础上,不断追补新知识,才发展到今天。同理,六十年代的八级工人与九十年代的八级工人概念是统一的,但内涵却绝对不同,同样也存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所以,可以类推到具有各种学历,从事各种工作的人们。在西方发达国家,继续教育已为每个从业人员所接受,我们接触到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员,在签约时都要争取一定的休假时间,以便回国了解本行业知识、技能变化情况,否则,用他们的话讲,就要丢掉饭碗。由于上述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全体从业人员。但应当注意一点,继续教育应严格区别于以提高技能和学识为目的的教育,尽管受教育对象一致,但其内涵相左,前者是知识的补充,后者是层次的加深和水平的提高,二者不可混淆等同。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继续教育很早就有所认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继续教育的经验之谈,但那只是一种不自觉的接受教育行为。在当今社会里,知识爆炸和技术革命的冲击波激荡着每一个角落,继续靠那种被动形式来补充知识将远远落后于形势。因而要求我们转变传统观念,由被动变主动,积极寻找有效途径,把这项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笔者通过考察和实践,就我们公路系统继续教育的途径,提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建立以技术情报机构为主体的同行业的信息网络。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除加强自身的科技研究外,还要靠获取和学习他人的成果,其来源主要是信息。因而要学会依靠信息和充分利用信息。在西方发达国家里,较大的企业集团,无论以什么形式或名义,都有常设的情报机构,他们通过各种信息载体获得资料、情报,加以分析整理,了解同行业技术发展动向,掌握主动权,以求在竞争中获胜、生存,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由于政治制度和信念的差异,我们不会向他们那样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他人利益。但可取长补短,建立我们自己的情报机构,再将这种机构与同行业和相邻行业联合起来,构成信息网络机构,广泛收集国内外同行业中的技术信息,相互交流,及时掌握公路领域内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据此制定一段时间内继续教育计划、教学内容。其循环周期以“短平快”为佳,针对其工作和知识面的薄弱环节,认真“充电,使自己队伍始终保持最佳知识和技术结构状态,这是一条经济实用的继续教育途径。

二、走出自我小圈圈,广泛结交天下友。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名句,可推理到单位之间。社会之大,优势各异,要保持先进地位,必须博采众长。因此,走出自我天地,结交天下朋友至关重要,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取得他人帮助。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其具体做法有如下几方面:第一,与有关学校建立联系点,我们为学校提供教学实习基地,学校为我们提供公路行业最新知识和技术动向,并派员讲课,接收骨干培训。由于学校是专门进行知识研究的场地,因而掌握大量国内外知识信息,通过交流,可以使这些沉淀下来的知识、科学技术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通过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简便、经济、实用的途径;第二,走出去参观考察,在公路修建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就先后多次派员南下北上,进行详细考察,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获得所需知识,查找问题关键所在,开阔了视野,补充了知识;第三,请进来虚心求教,在考察基础上,找准了问题,聘请专家教授讲课,先后举办了多期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监理人员等培训班和现场示范会,取长补短、共同磋商式的知识交流,基本能够满足部分知识补充的需求。

三、制定具体措施,实现被动——同步——跳跃。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经济体系和分配体系的束缚,严重限制和挫伤从业人员接受再教育的积极性。满足现状,不求进取,安心于老一套技术及操作方法的大有人在。对此,却又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转变,又不能慢慢来。我们根据这不同时期的矛盾反映,采取不同的方法,设计出强制——引导——跳跃的实施方案。第一阶段根据被动地接受教育特性,制定带有强制性措施,确定工作人员需在多长时间里接受一次脱产培训,并以制度方式固定下来,作为硬性指标;同时建立考试制度,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考试,合格者可取得晋升考试资格,不合格者限期补充,仍不合格的要降下去,使之无路可退,必须始终保持知识的最新化;当教育转上正规后,即达到同步阶段,此时应注意引导,提出研究课题和攻关项目,引导他们为满足工作需要和攻关项目,设法获得必备知识;最后必然带来素质提高,技术的飞跃,达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战略目标。西方发达国家已实现这一步,足以证明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四、建立内部人才市场,育才用才有机结合。这是一个体制改革的问题,需要自上而下实施。过去用人与育人的脱节严重制约着继续教育的发展。目前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继续教育刻不容缓,因此,我们要不失时机的抓住机会,把脱节的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个适合继续教育的大气候。首先,建立内部人才市场,设岗定薪。对于那些不具备胜任工作知识水平的人,坚决从重要岗位撤下来,甚至可以让其脱岗培训或者内部待业,直到补充所需知识后重新录用;对于理论和实践中表现突出的人才,要抛开论资排辈的旧观念,优先录用,做到人尽其才,按劳分配。教育部门设立知识动态档案,用人部门设立岗位用人标准,二者相互沟通,共同考察,走活继续教育这盘棋,造就一种紧迫感、责任感,为继续教育创造高速发展的环境。

综上所述,继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特点必须全员参与,各方配合,环环相扣,才能卓有成效。否则,会顾此失彼,畸形发展,事倍功半。

猜你喜欢

人才教育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共几个人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智珠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毛遂自荐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