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惠州市惠城区体育馆设计

2012-03-23解警慧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综合楼体育馆景观

解警慧

中图分类号:G8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概况

1.1设计环境

惠城体育馆位于惠州市惠城区陈江片,距惠州市中心12公里,该馆位于陈江片的主要景观干道陈江大道东200米,用地西边为家私厂,东边为18米城市支路,北边36米城市次干道。

1.2设计内容

本项目包括一个体育馆,一个全民健身广场及一个附属综合楼。设计要求不仅满足第十三届运动会及国内武术、羽毛求等重大单项赛事的标准和功能需求。

2、规划概述

2.1总体规划布局

在总体规划中,以前广场和体育场为主要场地,场馆空间留下大部分的绿化以开展与体育馆相关的生态、健身活动。以体育馆为纵向主轴线,综合楼为横向主轴线。

2.2详细的分区规划

2.2.1入口区域:主入口区域包含入口、广场、停车等功能,并设置了相应的设施与构筑物。

2.2.2健身区域:步过主入口区域,左侧为健身广场,分布着四个篮球场、一个比赛游泳池,有大量的广场用地可提供乒乓球用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娱乐健身的需求。右侧部分的两个篮球场、一个休闲游泳池相对私密,既可为全民健身广场,又为远期规划提供给酒店客人修闲使用,以达到赛后“以馆养馆”的功能。

2.2.3主体育馆区域:在用地场中心线偏左一些,放置主馆的目的是为了与综合楼相呼应,在这里设置了羽毛球馆、景观平台、景观水体,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运动,景观服务设施。

2.2.4综合楼区域:在用地的后面设置独立的出入口,为比赛期间运动员、裁判员提供服务,并为赛后“以馆养馆”提供独立的经营空间。

2.2.5景观区域:整个建筑群体分成两个景观区域,一个区域主要为体育馆营造景观效果,包括入口大广场、体育馆下部景观绿化台(或水体),大广场为体育馆添加最直观的视觉效果。

2.2.6另一个区域为综合楼营造景观效果,由于综合楼在远期规划为酒店,实际上是按照星级酒店的景观要求来设计的,包括酒店客人需要的娱乐、休闲景观,健身景观。

2.3规划赛后、赛前区域的区域转换

建筑项目 赛前 赛后

体育馆 羽毛球、武术场 篮球、排球场

综合楼 体育馆配套设施 星级酒店

全民广场 運动员训练、比赛用 城市居民使用

酒店使用

3、设计目标

3.1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反映惠州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体育馆建设要成为惠州的标志性筑。

3.2体育比赛和全民健身相结合,既要符合体育比赛要求,又能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服务。

4、设计原则

4.1标志性原则:强调精品意识,场馆规划布局应体现创新、超前意识,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成为惠州建设发展的里程碑。

4.2环境设计原则:规划设计应强调环境意识,注重生态平衡,把人造景观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加强城市设计观念,建筑设计应与周边环境协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4.3多功能、多元化发展原则:体育文化中心的建设要能够适应多功能、多元化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体育文化中心应包括集会,庆祝活动、大型会议等多功能的使用,走“以馆养馆”的产业化道路。

5、概念构思

5.1阶段一:场地解析

5.1.1基地的性质被定义为都市中一个混合能量的相互作用的场所。居住区与工业区的对抗。需要一个建筑缓和这种对抗和相互作用。

5.1.2基地的功能则由原来的工业区转变为城市体育中心。

5.1.3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把基地的功能转化为城市更新的过程。

5.2阶段二:“运动的城市中心”概念的引入——对高密度建筑模式的回应。

城市中心的拥挤和高压,需要功能区域的缓和,惠州体育馆的引入是最大条件的缓和,“运动的城市中心”的概念中包括两个方面的确定,一方面是中介空间的缓和作用,另一方面是提供运动场所给城市居民。

5.3阶段三:建筑层面的操作——动感,轻盈概念深化。

5.3.1有了“运动的城市中心”的概念,设计进一步将基地的肌理元素的分离与操作,直接表现在建筑元素中。

5.3.2借助运动的模式,小组归纳出“动感、流动”两个概念深化、构建建筑体形。

5.3.3借助动感的结构模式,将设计分解成膜——质——体——结构,膜的圆凸突出流动视觉,质的弧线排部强调动感,体的流线造型完美整体,结构的组成利用轻质钢架最大意义上的满足动感,给人们最直接的感观影响。

5.4阶段四:优化与深入——体育馆与综合楼组成了有机联体建筑

5.4.1类椭圆的体育馆主体布局与流线形的综合楼相互呼应,在平台弧线联系下,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联体建筑。

5.4.2在总体平面设计布置上,为了解决体育馆建筑本身的疏散,利用了三个大台阶结合曲线平台不仅解决了疏散而且呼应整体造型。综合楼造型狭长主要是为了分离出独立的入口,为远期综合楼规划成酒店提供最有利的条件。广场的最大限度的突出,一是丰富了城市景观,创造立体城市空间,二是突出建筑本身的标志性地位。

6、建筑单体设计:

6.1体育馆单体

体育馆贝壳形的外表,赋予了水一般的流线形态,寓意场馆的轻盈和夺目,表达了州城市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传统。

6.1.1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晰。

首层功能分成四个部分,运动员区域,裁判员区域,新闻记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区域,以及贵宾、组委会区域。二层主要是为观众服务,创造合理的内部空间解决了3000人的疏散、分流的问题。

6.1.2多功能使用符合产业化和以馆养馆,经济适用的原则。

赛场的规格、净空等方面都符合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多种体育比赛的国际标准(46米×26米比赛场地和4米通道)。观众看台及各功能房间更可以根据使用要求不同,而临时改造或分隔以配合需要。

6.1.3纯净简洁的形态和轻质钢架的建筑结构,具有标志性建筑特点。

6.2综合楼单体

6.2.1体育馆的附属楼,赛时供比赛相关人员使用,赛后为商用酒店,是“以馆养馆”的重要组成成分。

6.2.2综合楼分为两层裙楼和六层塔楼,共132间标准客房,裙楼配套有餐饮(中西餐厅)、宴会、大型会议、娱乐健身等功能用房。

7、生态节能:建筑的生态节能是建筑长期产生环境效益的重要环节,建筑的生态、节能可以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体育馆设计主要在建筑物理性能和材料技术上充分考虑这一点。

7.1平台花园阻挡日照直射地表温度,减少室内能耗。

多层次平台覆土形成阻热花园,利用绿化降温的特点,在体育馆下部建造平台绿化带,就是为了减少地表温度的反射。

7.2采用自动化开窗手段达到通风效果。

体育馆采用可控制天窗装置、可控制遮阳装置,获得自然光照明以及自然通风技术,提供稳定舒适的室内气候。

7.3利用阻热材料减少金属高强度传热效果。

体育馆内侧为玻璃强体,外侧以片状金属材质构架内贴高强力阻热材料,形成阴影以遮蔽阳光,降低室内温度。

7.4利用结构做法达到降低能耗效果。

体育馆采用三种外墙做法,使建筑的能耗降低,也阻挡眩光、噪音的侵袭。建筑的玻璃强体表面镀膜,降低辐射,保温隔热。采用双立面的做法,外表面采用混凝土伴,内侧表面采用玻璃幕墙,或外表面为玻璃幕墙,内侧表面为实体墙开窗做法,双层里面的中空部分,夏天可以拔风,建立良好通风,能耗降低,冬天可以形成保温层。

8、声学设计

该馆的声源特征主要是由比赛时观众产生的各种喧哗声及运动员脚步或球触地时的撞击声产生的回声(回颤反射)组成。该馆在将来还有可能做其他功能的使用,考虑其它一些可能会出现的声源事故并提供一定的音质保证。具体声学措施如下:

8.1在屋面布置铝合金穿孔板构造,避免观众喧哗碎片的杂乱反射,为观众席提供清晰的听音交流环境;

8.2场馆内的各墙面均考虑到各种可能的不利声反射情况,并做到相应的声学处理,比如在观众席的石墙采用强吸声构造,在记分牌所有山墙面,为避免与对面山墙面产生回颤,大型记分牌向下倾斜15度,并在四周布置一定数量的强吸声体;

8.3场馆内吸声材料、构造布置完后,经计算,混响时间可以控制在1.8秒,满足各种使用要求。

该场馆的扩声系统主要为语言声使用,兼顾一定的音质需要。扩声系统主要采用集中布置的方式,两组扬声器系统均匀覆盖两侧观众席的教练、裁判席。扬声不均匀度小于±3dB(A)。

9、人员疏散设计

9.1疏散方式:采用两旁疏散的方式,可以减少疏散人流,有利于缩短疏散时间,观众通过室外看台进行疏散。

9.2疏散时间。计算每分钟每米宽的流量:

楼梯40分/人/米宽;平面路程60人/分/米宽;人的速度;楼梯0.40米/秒 ;平面路程1米/秒;最多疏散口人数166;平均楼梯距离16米;平均最大疏散时间为5.65分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综合楼体育馆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World-famous stadiums 世界著名的体育馆
迷宫弯弯绕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浅谈高校综合楼供配电设计
综合楼建筑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措施分析
广州珠江酒店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浅谈中医院科研综合楼的建筑规划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