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2012-03-23赖丘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面层压实沥青

赖丘均

摘要: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轴载的增大和高等给公路上行车速度的提高,按照传统沥青规范修建的道路出现了严重的初期损坏现象,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常见的现象有:泛油、波浪、拥包、裂缝、坑槽、松散等。在此基础上探讨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破坏的原因预防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ffic flow, the increase of axle load and higher to highway traffic speed increase,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way of asphalt standard built in serious damage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phenomenon, the asphalt pavement early destruction common phenomenon: the oil, and the waves, hold bag, crack, pit slot, loose, etc. On this basis to explore the cause of destruction pavem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the destruction causes of asphalt pavement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U416.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沥青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和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等,因其具有表面完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音低、施工工期短、养护维修方便、适宜于分期修建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面层处理。沥青路面的破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性破坏,它是路面结构的整体或其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破坏,严重时可能达到不能支承车辆的荷载;另一类是功能性破坏,即由于路面的不平整,使其不再有预期的功能。沥青路面破坏的现象有:泛油、波浪、壅包、滑溜、裂缝、坑槽、松散、啃边等,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为此,本文从路面设计、路面施工、养护管理及其他环节分析造成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

1 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1.1路基方面

1.1.1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相差大,设计结构不合理。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不准确。

1.1.2路面厚度设计不足导致路面强度明显不能满足行车要求,交通运输发展迅猛,路面回弹弯沉值逐渐增大,满足不了交通量迅速增长和汽车载重明显增大的需求,沥青路面过早产生疲劳破坏,路面网裂伴随着纵向裂缝和形变产生。

1.1.3路线设计未对路面排水系统详细考虑,如路堑段纵坡宜20.3%,路线纵坡宜小于等于2%,凹曲线底部宜设计在涵洞处,井在边坡上设急流槽,超高段尽量避免设在路堑地段,原则上要求考虑加深边沟。

1.2路基施工方面

1.2.1路基填土含水量偏大,在冻胀作用下使路面形成裂縫。

1.2.2路基碾压不均匀,出现填土局部未压实或两侧密实度不够,使路基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陷,形成裂缝。

1.2.3旧路拓宽时,新旧路基衔接处理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新路基压实度不够,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或滑坡,形成裂缝。

1.2.4傍山公路半填半挖地段、桥台与填方接头处、路基施工未按规范要求,易造成自然沉降,经长时间行车作用易形成裂缝。

1.3养护管理方面

1.3.1养护不及时。沥青路面在行车作用下出现小面积松散,个别坑槽后,未及时进行养护。初期及时养护更为重要。

1.3.1养护方法不当,有些养护人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采取人工喷油,人工洒料方法进行养护。

1.4基层施工方面

1.4.1目前,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基本上是半刚性基础层的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很多毛病,半刚性基层容易开裂,反射到表面,路面进水后,又很难排出,容易造成路面界面条件和受力状态的变化。

1.4.2基层、底基层、路面表面清除不干净。在铺筑上一结构层前,若路面结构层及路基表面的浮土、浮灰、浮砂清除不干净,在雨水作用下,浮层油料变软被行车挤压造成的高压水流冲刷成浆,进而波及到沥青面层表面。

1.4.3由于施工质量不好,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没有拌和到底,底部留有素土夹层,在行车反复作用下导致路面产生块状裂缝。

1.4.4基层松散及系数控制不严而导致的二次补加层。

1.4.5在基层施工过程中,灰土的上、下横接缝因重叠或搭接过少而出现裂缝。

1.4.6部分基层压实度不足,在最大干密度确定的情况下,基层的压实度与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的比例特别是粗粒料的含量密切相关。

1.5路面施工方面

1.5.1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矿料级配,沥青含量,集料品种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对原材料检验不严,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不够,特别是矿粉和沥青用量不准,使沥青路面早期出现推拥,油包,松散,露骨,坑槽,裂缝等。

1.5.2当沥青面层的空隙率较大时,沥青面层的通透性增大,外界水易侵入结构内部。

1.5.3施工当中未按照施工工艺和程序进行施工,部分路面混合料离析和不均匀容易造成局部渗水,使路面出现病害。

1.5.4施工中压实不足,片面追求平整度,不能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及时压实,不敢采用轮胎压路机,这样就造成了路面表层看起来很平整,通车不久就很快衰减。

1.5.5施工机械设备陈旧,不配套,使混合料的配合比计量、拌和均匀性、压实度、平整度等受到很大影响。

1.5.6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过高,沥青和矿料拌和时,沥青便被矿料的高温灼焦、使沥青老化、路面强度不足,产生松散、坑槽等病害。

2 周围环境影响2.1老化和环境因素。在严冬,沥青材料最易破碎,其强度将难以承受由温缩引起的拉伸应力,可能由于路面的温缩和翘曲在路表出现微裂缝。

2.2沥青路面裂缝扩展的影响因素。沥青路面开裂主要由交通和环境因素引起,与行车荷载有关的沥青路面开裂的典型例子就是龟裂。这种类型裂缝是由于温度下降或干缩变形时沥青路面结构层收缩引起的。

2.3交通荷载诱发裂缝。根据经典的疲劳强度理论,交通荷载引起的沥青路面裂缝产生于受约束层底部,然后向上扩展到路表。这种裂缝应出现在车轮轮迹处,应为横向裂缝。

2.4环境因素诱发裂缝。事实上,由环境因素诱发的裂缝通常呈现为横向裂缝,这是因为温度下降或干湿变化而收缩变化的应力一般在纵向最大。在特殊条件下,如高摩擦力和温度或含水是急剧下降,就可能产生横向裂缝,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产生典型的块裂。

2.5荷载与环境因素对沥青路面开裂的综合影响。与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相关的应力不是彼此孤立的,而且在许多气候条件下,沥青路面裂缝在白天主要受交通影响,而夜晚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

3防止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主要从施工材料、设计、施工、养护和交通管理等5个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1材料方面

合理确定沥青路面结构,沥青面层的裂缝主要由沥青面层本身的低温收缩引起的。选用低温劲度小、延度大、温度敏感性差、含蜡量低的优质沥青,精选矿料,准确级配沥青面层的矿料和合理配置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配制出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控制沥青用量,保证沥青混合料性能优良,均可有效减少裂缝。

3.2设计方面

精心设计,对地形复杂地段做好地质调查工作。要特别注意加固地基,防止因地基软弱而出现不均匀沉降,使用合格填料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处理后再填筑路基,确保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路面具有稳定的基础: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及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选用优质沥青做沥青面层;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该选用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做沥青面层。

3.3施工方面

精心施工,选择先进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确保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软基处理,提高软基处理的施工质量,严格控制半刚性基层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压实需要的最佳含水量或控制在施工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半刚性基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养生,防止其产生裂缝反射到表面层,保护混合料的含水量不受损失;养生结束后,应立即喷洒透层油,并尽快铺筑沥青面层。

3.4养护方面

严格养护管理,加强路面保洁,确保排水性能良好。及时对裂缝的进行科学的处理,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

3.5加强交通管理

加强交通管理,限制大型超载车通行;在夏季连续高温时段,运营管理单位可将重车安排在夜间、凌晨路表气温较低时段通过:禁止带钉轮胎对路面的过度磨损或者更加严厉地限制使用。

结语

沥青路面中的病害给道路交通带来各种各样的隐患,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些病害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我们认真选材,精心设计,把握住各个施工环节,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做好道路养护工作,加强变通管理,很多病害是可以避免或降低其破坏力的。

猜你喜欢

面层压实沥青
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测试方法研究
基于抗车辙性能的超长上坡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结构组合设计
高速公路 AC-20C 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压实工艺研究
SBS改性沥青砼再生设计与路用性能评价
共和至玉树公路改扩建工程面层施工沥青混凝土上下面层配合比设计探讨
重力式码头面层混凝土开裂原因分析及裂缝控制
智能压实技术的研究进展
智能压实技术的研究进展
节能低排放型温拌沥青混合料在寒冷地区的应用前景
跟踪导练(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