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地域建筑资源的设计基础认知教学探索

2012-03-23韩卫成朱明烨高静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设计空间

韩卫成 朱明烨 高静

[摘要]:本文结合建筑学专业设计基础认知教学的实践,从结合地域建筑历史资源角度来阐述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认知教学的改革,进而探索运用新旧结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建筑基础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地域历史建筑资源;建筑认知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 with the basic cognitive teaching of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design practice, described the basic course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eaching cognitive reform from geographical architectural history resources perspective, and then explore the use of old and new, progressive layers, interlocking means to improve the method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purpose of the teaching standards of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courses.[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c teaching; geographical historical architectural resources; building cognitiv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科学。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建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要求、方法手段都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由于建筑学在新技术支撑下发展变化迅速,学生会不断面临新形式、新问题,片面的注重表象而忽视内在本质容易误导学生,因此教学中应遵循合理的教学模式,保持明晰的素质培养思路和方法,如何适应实践需求,搞好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的建筑学人才,就成为建筑学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需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也属于专业设计类课程,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初始启蒙课程,专业培训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起步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改革背景

正是因为有如上所述的种种趋势,导致现今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方法出现了与建筑学实践不相适应的问题。如何适应实践需求,搞好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的建筑学人才,就成为建筑学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以往的传统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建筑图面表达技法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交给了以后高年级的教学,一年级内容基本只为后续课程打下表达技法的基础,这样的结果导致教学环节的脱节,使学生在高年级规划设计课程中尺度转换过大,具体表现为思维模式的转换幅度过大,使学生容易产生迷惘和兴趣减弱的现象,学习感到吃力,降低学习兴趣。经我们总结,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课程设置单纯强调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对于认知的重视不够。

2、教学方法片面的注重表达而能力训练不足。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注重手段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3、教学内容片面注重建筑的立面效果而忽视空间的营造,片面强调现代建筑设计而忽视地域性差异,教学没有地方特色。

針对上述不足,我们认为应该通过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认知建筑的训练,在此过程中着重加强与地域文化的结合,同时建立与后续规划设计各学科互动的环节,实现课程的相互协调和整合,最终使学生进入对建筑有全面认知的良好教学模式。

二、逐步递进的建筑认知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建筑认知教学的思路是结合课程教学改革,从认识建筑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规划与建筑设计基础表达手段与技法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强化认知建筑——思考建筑——解读建筑的训练,最终进入设计建筑的教学模式。同时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学生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教学实例,在教改中使教授的规划设计方法与手段不断深化、推进。

在结合建筑历史资源的认知教学方法方面的思路为:使认知教学课题从微观走向宏观,通过环环相扣、逐步加深的理论教学方法,使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从小到大逐步认识建筑乃至城市空间的实质,并通过动手的环节逐步使学生融入空间的设计过程,增加对空间的直观认识。同时通过课外实践课程,与寒假课外作业,在作业完成后结合多媒体教学让每个学生介绍自己对所在城市建筑与空间的认识,配合教学思考拓展学生视野与学习兴趣。最后在课程结束时通过评分体系的优化达到客观统一的效果,使培养标准更加明确。

三、认知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实践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对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认知教学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总结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方法进行介绍: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在课程认知环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更新最为重要。我们根据教学模式确定认知对象与地域历史资源特点,在教学试验中对部分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增添部分新内容,增加的教学内容如下:

1、历史建筑空间认知训练——参观和体验历史建筑,直观认识历史建筑的形态特征、建筑构造、色彩形制等要素,使学生在新鲜的参观过程中增加了对古建筑的认知程度。

2、城市外部空间认知——认知城市开放空间,学习外部空间认知、分析和表达方法,掌握基本人体尺度知识。

3、思考历史建筑空间训练——分析、比较历史建筑空间形式,建筑形制,构造特征,逐步培养空间比较概念。

4、建筑形态解读训练——通过绘制著名历史建筑作品,学习建筑几何形态构成,学习空间分析的方法、训练图示语言的表达。

(二)教学方法的变革:注重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以往认知过程只有对现代建筑的参观和体会这一简单过程,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其他先进院校的认知教学经验,结合自身教学条件,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新尝试,其方法有:

1、增加参观实践课程:

结合山西历史建筑现状,安排一定课时参观实践,其中对道教建筑纯阳宫、宋代建筑群晋祠的参观为必选项目,对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平遥古城的参观为选修项目。参观的同时对具有典型性的建筑、城市空间进行现场分析、解读。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完成分析。

2、增加寒假课外作业加强对建筑的思考:

利用寒假时间,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观察自己居住的城市、村庄,认知自己最熟悉的建筑环境,以图片及文字说明的形式记录,在开学时讨论、汇报。让学生更切身的体会、观察建筑,认知建筑,并对建筑的相关因素进行思考,诸如:地理环境、时代背景、民俗文化、地域形态特征等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环环相扣、逐步加深的实践教学方法:

在建筑设计基础认知课程中,通过参观古建筑--参观城市外部空间--思考历史建筑空间--建筑形态解读训练等环节,一步步逐渐深入地认知建筑、解读建筑,让学生对优秀历史建筑的理解逐层加深,使学生在学习建筑基本表达技法的同时,轻松地、由浅入深地学习建筑学基本理论,初步认知空间,并对学习建筑学产生浓厚兴趣。

(三)多种手段的训练,在课程中引入新旧结合的技术手段

教学过程中表达能力予以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有能力按照设计的各个阶段目标和要求,掌握恰当的表达方式与手段。

1、认知过程与表现手段的完美结合:

在认知历史建筑教学中注重认识能力的培养,把表现作为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提高专业基本素质的体现。在认知教学中强调运用徒手速写表达古建筑形态特征。在速写过程中,强调构图、形体、光影、细部的把握,使学生掌握建筑的构造与层次关系,加深对建筑的认知与和理解(见图1)。

2、绘图手段的训练与建筑解读的良好互动:

在绘图手段的训练教学中注重与认识目标的结合,在参观晋祠历史建筑之后,通过对所拍摄照片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历史建筑构造、形制、空间的理解程度。在下一步的绘图训练过程,即时引入所拍摄的建筑场景,绘制谐趣亭等真实建筑(见图2)。绘制中强调写意与写真相结合,注重用色彩体现古建筑的形体、光影与场景层次,使学生在认知与和理解的古建筑的过程中掌握建筑的绘制技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课程体系由单纯绘图走向综合技能训练:

课程设置中通过增加参观、速写、临摹、绘图、抄绘乃至测绘等技术手段,将对历史建筑的认知作为重要的教学题材。进而推动学生对建筑地域特征,环境影响,建筑材料,建筑功能,人体尺度等的思考与理解。通过这些技能训练的环节,使学生综合技能迅速提高。

(四)与后续课程相结合,着重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建筑学学制为五年,其后续课程与建筑设计基础多有相关。当进入高年级后学生面对的建筑对象由微观走向宏观,一下子从单体小型建筑转换到大型建筑综合体甚至面对一个城市,会产生尺度转换过大的问题,即会面临思维模式的转换幅度过大的问题,学生容易产生迷惘和兴趣减弱的现象。要想克服这些困难必须实现教学环节的良性过渡,降低学生由于不适应而带来的消极情绪,改革中通过加入过渡型的认知环节,可以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结束顺畅地进入后期自由设计的阶段。

1、与建筑历史的结合:

在结合地域建筑历史资源的认知教学中强调古建筑基本知识的了解、在参观中注重建筑的构造认识与建筑结构演变过程的理解,如在纯阳宫的参观中,重点讲授内容为:中国建筑空间演变历史,古建筑的结构演变过程,古建筑屋顶形制分类,古建筑大、小木作构造特点,古建筑装饰特点等。使学生在认知与和理解的古建筑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古建筑的发展趋势与构造特点。在认知之后是为期一天的测量与绘制草图阶段,虽然在一年级本科生运用CAD辅助绘图的能力不足,但通过对描绘建筑的平、立、剖面的测绘草图练习,初步掌握建筑的表达方法与测绘要点,可使之增加對认知建筑的直观认识,减轻高年级建筑历史课程中的过渡困难。

2、与建筑设计理论的结合:

在认知教学中注重理论逻辑性的培养,把人性化的理念注入认知教学中。如在参观城市空间过程中,在参观平遥古城的同时对现代城市广场与街道空间进行参观,体验和分析、比较多个建筑内外空间,培养空间概念,学习空间分析的方法、训练图示语言的表达,掌握基本人体尺度知识。在参观过程中进行街道空间丈量,建筑细部测量,开敞空间对比,城市家具描绘等实地体验过程,通过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对人性化理论与建筑设计规范有深入的体会,尽早领会建筑学的逻辑思维模式和方法。

3、与建筑设计课程的结合:

在认知教学中注重设计能力训练和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提高。课程设置中通过增加等技术手段,将对历史建筑的认知作为重要的教学题材,测绘之后对给定的建筑室内外空间加以模拟改进设计,学习用面对空间进行划分的空间设计方法,学习室内空间的功能组织和尺度关系,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增强对三维空间的认识,对建筑形态和建筑群体空间的具象认识,通过这些技能训练的环节与建筑学后续课程向结合,增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与历史建筑资源相结合的设计基础认知教学的效果

经过三届学生的实践,我校建筑学专业与历史建筑资源相结合的设计基础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显著效果有:

首先通过增加课外实践课程,效果明显,学生非常兴奋,积极配合教学思考,比课堂教学提出更多的问题,现场解答,学生记忆深刻,由此更增强我们教学方法改革的信心。

其次通过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技术手段的优化,使课程的具有了更强的地方特色,使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的历史建筑资源有了深切的热爱,对于绘图与表现应达到的目的更加明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实现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实现与后续各个教学环节的良性过渡,降低学生由于不适应高年级课程而带来的消极情绪,领会了建筑学的思维模式和方法。

五、结语

建筑学学科是一门与社会实践联系相当密切的学科,建筑学专业教学也将随着学科的发展而逐渐进步。我们应该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牢牢抓住学生能力培养不放松,以严谨和务实的态度合理定位,勇于创新,结合地域建筑特色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地方教学特色,为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比较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子来.不断变革中的城市规划教育[J]. 国外城市规划汇刊,2003,(3).

[2]陈禀钊.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教育[J].城市规划汇刊,1994,(4).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建筑学建筑设计空间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
建筑学名词审定预备会召开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