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孔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2012-03-23何天明刘肃丽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护筒保护层灌注桩

何天明 刘肃丽

摘要:文论述了大孔径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的关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分析了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着重介绍了施工方法。

关键字:灌注桩;质量;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control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large diameter bored piles; combine with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quality problems, and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Key words: pile;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43.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孔径钻孔灌注桩(以下简称钻孔灌注桩)在我国的应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也已积累了一些经验。由于桩基是地下工程,成桩的质量与施工管理关系十分密切,这就要求每个施工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技术水平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有些人认为施工方法比较简单,不够重视,导致桩基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如桩位偏差过大、孔底沉渣偏多,钢筋笼保护层不足、断桩等。这些质量缺陷的存在,使成桩难以满足设计要求,且补救困难。这就需要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成桩的质量,保证桩的可靠性。

一、桩位偏差的控制

桩位偏差,即实际成桩位置偏离设计位置的差值。对大孔径灌注桩而言,允许偏差是很大的,但工程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桩超过了允许值。由于上部结构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位置是不能变动的,桩偏位后,桩的实际受力状态发生了变化,要想达到设计受力状态非常困难,即使采用补桩,加大基础底梁或承台等补救措施,往往也难以达到设计要求,造成桩的可靠性降低,工程造价增加,工期延长等后果。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桩位偏差的主要原因有:测量放线的误差;护筒埋设时偏差;钻机对位不正;空孔段孔斜造成的偏差;钢筋笼下设时的偏差。只要将上述各个环节的偏差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就能保证成桩位置的正确性。

1.测量放线

桩位测量放线时,要求各桩位的测量误差控制在±0.5cm之内,一旦确定了桩位,即用长约30cm的木桩打入地下,木桩头比地面稍低,在木桩头以铁钉标明桩位的准确位置,并做好保护。

2.护筒埋设

护筒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孔口稳定和定位,在护筒埋设时,既要做到牢固可靠又要保证护筒设置在正确的位置上。护筒的埋设方法有挖坑法、锤击打入法和挖坑与锤击打入相结合的办法。用挖坑法埋设护筒,周边回填土在钻孔过程中容易出现孔口坍塌,对孔口稳定而言不如锤击打入法好,但当护筒较大时锤击打入又较为困难,为此,大直径桩的护筒最好采用挖坑与锤击打入相结合的办法埋设。

为了保证钻机对中,护筒埋设完毕后,应将桩中心点反引到护筒上,并在护筒的上口做上四个标记,并量出标记至桩中心的距离A、B、C、D(图1),在施工过程中以此作为检查、校核钻孔中心和下设钢筋笼的依据,这一点对控制桩位偏差是至关重要的。

3.钻机对位

在钻机对位时,先将钻机底座调整水平,钻塔调整垂直,然后根据护筒埋设后重新定出的桩中心检查钻头中心是否与其重合,如果偏差较大,应调整钻机位置保证偏差小于2cm。

4.空孔偏差

有些工程由于上部建筑物基础埋深较大,桩头至施工平台有一段距离,即空孔。在钻进过程中,钻孔一旦发生偏斜,就会造成施工平面对位时的钻孔中心与桩顶处的钻孔中心产生偏差,为此,在钻孔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钻机的水平和垂直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且在空孔段钻进时应控制钻头的下放速度,钻压不宜太大,将空孔段的孔斜控制在0.2~0.4%以内,避免因孔斜造成桩位偏差过大。

5.钢筋笼下设时的偏差和保护层控制

在钢筋笼下设过程中,因笼子的导向、对中、定位等工作管理不善,使钢筋笼的中心偏离了钻孔中心,不但造成钢筋的砼保护层不足,且使桩的整体位置产生了偏移,使桩与上部承台连接困难。由于保护层过小钢筋将产生锈蚀,部份主筋失去作用,使桩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为此,在钢筋笼下设中应采取下述措施,保证钢筋笼位置的准确性。

(1)钢筋笼的制作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焊接要牢固可靠,成笼必须圆而直,在吊装、运输和下设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钢筋笼变形。

(2)为了保证钢筋笼的中心与钻孔中心重合,且保证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沿钢筋笼纵向,每间隔2~3m设置一组保护层垫块(板),其厚度R(h)比设计保护层厚度C大1~2cm(图2、3),每组以5~6块为宜。在笼子的上部应增设保护层垫块(板)的组数和个数,尤其是桩头埋入地下较深的情况下,这一点更加重要。对较软的地层应采用保护层垫板(图3)。

(3)在钢筋笼下设时,笼子的下端吊入护筒后,根据桩位中心在护筒上的标记和记录的数值。调整笼子的位置,使其中心与桩中心一至,然后才能徐徐下放。笼子的上端下至护筒口时,应再一次检查笼子位置,下到设计高程后应采取固定措施。

二、孔底沉渣的控制

孔底沉渣是孔底残留钻渣和沉淀物的总称。对端承桩来说沉渣的多少直接影响桩的承载力,且在砼浇筑过程中,沉渣容易裹入砼内,影响桩的质量,使桩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孔底沉渣过厚是目前桩基工程中的一大通病。一些工程实例表明,只要加强以下施工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孔底沉渣完全可以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1.残留钻渣的清理

冲(钻)孔结束后,应立即进行清孔作业。对采用冲击成孔的灌注桩,通常采用抽砂筒清孔,通过抽砂筒上下活动和筒底活门的开闭,将钻渣装入抽砂筒内,达到清孔目的。如果钻渣沉积于孔底,并非处于悬浮状态,那么,钻渣就较难装入抽砂筒内,清理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当孔底泥浆的比重较大时,可将钻头放到孔底,采用吊打的办法(严禁钻孔超深),使钻渣与泥浆混合,处于悬浮状态,然后下抽砂筒抽渣,这种作业可多次重量复进行,直至全部残留钻渣清理干净为止。如果孔底的泥浆比重较小,难以悬浮孔底钻渣时,可向孔内投放少量整袋的水泥或膨润土粉,再下钻头吊打,改善孔底的泥浆性能,使钻渣能处于悬浮状态,然后下抽砂筒将钻渣抽出孔外。

采用回转钻进行大直径灌注桩施工时,常采用反循环法,钻渣通过砂石浆泵,随同钻孔泥浆经钻杆抽出孔外,由于砂石浆泵的抽吸力较大,钻渣能及时的排出孔外,钻进结束后,只要把钻头提离孔底5~10cm,保持钻头空转,将钻渣搅向吸浆口,避免在局部位置产生钻渣堆积,3~5min内即可将孔底残留的钻渣清理干净。

2.孔内泥浆的控制

为了保证孔底沉渣在砼开浇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钻孔结束后,除作好清孔工作外还要做好换浆工作,将孔内含砂量大,泥浆性能差,容易在孔底产生沉淀物的泥浆,换成性能好,能保证在换浆完毕后至砼开浇这段时间内,在孔底不产生或少产生沉淀物的泥浆,从而保证清孔后良好的孔底状态。如果换浆后到砼开浇的时间较长,泥浆的各性能指标应要求高一些。泥浆的比重应根据地下水位高低和地层稳定情况进行确定,如地下水位较高,地层容易坍塌,泥浆比重可大些,但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砼浇筑时顶托困难,影响桩身砼质量。

3.清孔换浆后至砼开浇时间

换浆合格后应尽快进行钻杆拆卸、钻机移位、终孔验收、钢筋笼和导管下设等工作,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开浇砼,避免孔内泥浆静置时间过长,在孔底产生过多的沉淀物。在正常情况下,换浆完毕至砼开浇需要3~4h。如因某些原因造成时间过长,孔底的沉淀物过多,就必须再一次清孔,此时因鉆机已移位,孔内又有钢筋笼和导管,不能采用原来的清孔方法,可用空气升液法,即在导管内插入一根风管,向导管注入压缩空气,在导管内形成负压将孔底的沉渣和孔内泥浆一起经导管排出孔外。

猜你喜欢

护筒保护层灌注桩
道路桥梁桩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研究
灌注桩水下扩大桩头施工技术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水下浇筑混凝土旋挖灌注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旋挖钻机干式成孔钻孔桩施工技术研究
浅析钢筋保护层对现浇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影响
爬底板采煤机在缓倾斜极薄保护层开采中的应用
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坍孔的处理措施
试析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