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胁·忧虑·对策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思考

2012-03-20任忠英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文化遗产

任忠英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威胁·忧虑·对策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思考

任忠英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文化遗产这一人类文明创造中的精华,日益受到威胁甚至破坏,而我国目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得这种威胁越来越严重。科学分析文化遗产遭到威胁和破坏的因素(尤其人为因素),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其对策,将有利于我们守护住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和精神家园。

文化遗产;威胁;因素分析;对策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自身演进过程中创造的、目前无法替代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非物质的表现形式。它是人类文明中的精华部分,是社会走向进步的历史丰碑,体现了人类共有财富中的最高价值,在促进人类文明和推动历史进步的进程中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人类非常需要从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那里体验自身的创造力,非常需要从祖先当初为社会发展付出的辛劳和他们创造文明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不懈追求中获取精神力量,这对于人类继续走向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必须从这种启示中吸取不断改变物质状况的精神追求。

一、威胁与忧虑

经过充分地分析和研究,我认为危害文化遗产的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由于时间的缘故,文化遗产发生腐变,乃至消失,世界各国均有此类现象发生。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但历经沧桑,损毁颇多,有些遗产已荡然无存,无法还原其本来面目,它们的价值大打折扣。这方面的例证很多,其典型代表可推及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至今已无往日的神采,一方面是由于达芬奇的原因,他在画面没有打底的情况下就直接将颜料涂在干燥的壁画上,致使裂痕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是因为岁月的“磨难”,画面损坏剥落,惨不忍睹。

(二)由于地震、海啸、山崩、火灾、泥石流、水位变动等自然现象不断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文化遗产也遭到威胁甚至破产。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一旦被毁,永远不能再生。面对残酷而不可抗力的天灾,文明古国(地区)因此遭受重创,人类文明史亦因此蒙难。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当属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这次地震程度深,波及范围广,对我国众多的文化遗产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而四川省首当其冲,受损最重,全省共有8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0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馆藏文物1839件受损(包括189件珍贵文物),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3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亦受到牵连,其中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二王庙建筑群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最为严重,文物建筑大面积坍塌,其余皆为危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未能幸免,有上万件实物被毁,上千份影像资料被破坏,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十一个民俗博物馆严重受损,绵竹年画传习所惨遭损毁。同时,甘肃、陕西、云南、重庆等周边省市亦遭此大难,文化遗产多有损害。

2010年7-9月,陕西省陕南、关中地区遭遇史上罕见的强降雨,引发了泥石流等灾害。据初步统计,全省共有112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5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发生灾情,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直接经济损失达4903万元。[1]

(三)由于种种原因,人类在创造辉煌文明的进程中,总是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在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着自身的文明成就,无情地蚕食着文化遗产,真是匪夷所思。

1.贫困、落后、武装冲突等引发的社会动乱,致使文物流失、遗产受损。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国运不畅,民不聊生,横遭列强凌辱,致使大批文物遭遇不测,上至国宝,下至一般遗产,不是流失海外,就是流落民间,许多至今下落不明,被破坏者不计其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见证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仅斯坦因在敦煌盗骗的文物就达数车,八国联军的劫掠致使我国精心保存的诸多文化遗产荡然无存,而广大农村地区的文物遗迹更是难逃厄运,大量的乡土建筑被毁,陵墓被盗,珍品失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亦因此“销声匿迹”,我们至今也无法知其情景,复还其本来面目。关于战争,人们常常将它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但就其结果来看,无论战争的性质如何(正义与否),都对文化遗产产生了难以估量的破坏作用,可以说是“快速而彻底”的。近代中国究竟发生了多少次战争,恐怕很难说清楚,而每一次战争(无论规模大小)都对社会经济、文化、人们的心理等方面造成了巨大而深远的消极影响,尤其对文化遗产,因为它往往是不可复制的。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致使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的17万件文物珍品惨遭盗毁,哈特拉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在炮火的摧残中气息奄奄,风采难存;因为排斥其他宗教信仰和偶像崇拜,曾经统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捣毁了包括世界最高立佛——巴米杨大佛在内的阿富汗境内的早期雕像、文物档案及考古遗址。而更令人费解的是,处于现代时期的社会主义中国竟也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浩劫,期间被毁坏的文物、古迹、遗址等举不胜举,大量的文化遗产(物质类和非物质类)消失在落后而盲目的政治运动中!

2.文明进步的负面作用和旅游业的消极影响。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往往表现出两面性:正面和负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步伐不断加快,但相伴而生的往往是混乱、破坏等灾难性困境,人们在享受着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经受着环境污染、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等危害,并日益严重,直接威胁着文化遗产。浙江的绍兴、淀海等地的古城区,曾经足以与平遥、丽江相媲美,但它们在躲过了长久的风雨侵蚀和多年的政治动乱之后却消失在现代化建设中!

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兴旺发达,旅游品种渐次增多,文化遗产由于其突出的价值、超乎寻常的旅游魅力,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使游客在知识的增长、情操的陶冶、意志的磨练、心里机能的增加方面获益匪浅。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遗产地的人越来越多,打破了那里的宁静与和谐,破坏了文化遗产所特有的价值。现在,已经有众多的遗产地向世人发出了警告,其无与伦比的特点已黯然失色。

3.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部署,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举措。作为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给广大农村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农村整体面貌发生较大改观,实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与贫富差距的目标,但同时也给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我国的文化遗产(主要是乡土建筑)保护工作将面临很大的威胁。虽然我国目前已知的不可移动文物达40余万处(其中近7万处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数量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文化遗产种类是乡土建筑,且半数以上分布在村镇,一些具有保护价值的乡土建筑未能列为政府的保护对象,已经被拆毁或列入拆迁整治计划;另有许多乡土建筑因为长期无人居住、管理,日益破败乃至倒塌,其周边环境也随着经济发展而急剧变迁,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很多甚至处于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境地。

二、建议与对策

(一)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文化遗产事业,使保护文化遗产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发挥“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案”和“文化遗产日”的功能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文化遗产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文化遗产理念,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二)努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文化遗产这一人类最后财富的保护需要法律的强大支持,我们必须做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这篇文章,抓紧制定与文物保护法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出台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并做到执守得力。针对屡屡发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负面案例,我们应充实文化遗产保护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行为,追究相关人员和机构的法律责任。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吸收相关各行业的专家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培养文化遗产保护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在专业性的基础上增强文化遗产保护的综合化程度,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建立一个针对文化遗产地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提高保护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四)深入进行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我国文化遗产的整体水平和形象。为了避免多头管理、效力低下的现象,成立分属于国家、省、市、县的“文化遗产管理局”,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把隶属于不同部门的行政职责统一起来,使相关的审批权、处罚权等集中于一个系统的行政组织,发挥整体功能。

(五)学习外国先进经验,解决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人才缺乏、经验不足、资金短缺、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克服保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尤其是免受现代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在这方面,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国,例如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等,给我们提供了典型的例证和丰富的经验,现以意大利为例说明国际经验的重要性。总体来看,意大利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理念的先进性:许多国际公约的制定皆以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为依据,那里的文物部门对文物古迹的修复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坚持最低干预原则、真实性原则、原生性原则及修复材料的可逆性原则,强调新修补处必须与原文物具有明显区别,绝不做鱼目混珠之事。2.不断创新的科学的管理体制:意大利首创了专业人士或准专业人士占绝对优势的文化及自然遗产委员会,从组织建设上确保中央政府制定与执行政策的科学性,从体制上保障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基本的前提。3.发挥市场作用,保证充裕的资金投入: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成为一项全民性的事业,其文物保护有着比较充裕的资金支持。近几年来,不仅政府用于文物保护方面的费用已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左右,而且还从它所发行的文物彩票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每年增拨约1.5亿欧元的资金,[2]35现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本走向的文化遗产产业化,更是保护工作的资金保障。意大利大力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事业,文物保护与旅游业良性互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不仅一些著名的大科技公司投入巨资进行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及新材料的研发,而且有相当数量的私人小企业从事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修复与经营。4.文物保护教育体制与培训体系日渐完善:这与文物修复已成为规模庞大的文化产业相适应,意大利不仅有罗马修复中心等国家级教育培训基地,而且有几十所大学也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如维泰尔堡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系),此类机构为文化遗产保护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使意大利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的高素质专家队伍。与我国只有单一人才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现状相比,其视野要开阔得多。5.重视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通过法律法规,国家获得了对所有考古活动的绝对垄断权和所有重要文化遗产的绝对监护权,从根本上杜绝了利用法律漏洞侵吞国家遗产的行为。6.国际化倾向:虽然是遗产大国和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国,但意大利也谦虚地接受着国际社会的影响并力争从中获益,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它对待申遗的态度及申遗的力度上。

(六)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辩证关系。由于在保护标准、政策法规、土地产权、资金运作、管理和维修体制、宣传教育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困难重重,成效甚微。为了搞好此项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完善技术规范,确定保护标准;2.加强法制建设,制定专门的保护法规;3.探索土地置换、民居产权新政策;4.积极吸引资金(尤其民间资金),进行多渠道投入;5.创新管理体制,搞好维修保护;6.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保护意识。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辩证关系。

(七)摸清我国文化遗产的“家底”,建立“文化遗产档案”,做好资料的搜集、分析工作,与相关机构形成互动关系,以此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效水平。

(八)全民参与,多方投入,确保文化遗产保护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虽然我国用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资金在逐年增加,但仍不能满足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需要,资金数量有限,来源渠道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瓶颈。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财政功能,而且应该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吸引民间资金(尤其是各类企业)参与其中,发挥市场效应,促使文化遗产产业化,以此聚集更多的社会资金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另外,我们应重视国际资金的援助作用,以弥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费用的不足。

三、原则与理念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目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以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辨证关系,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扼制住过度的旅游开发,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守望住自己的生态家园和精神家园。

[1]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开展文物灾情评估[N].三秦都市报,2010—09—10.

[2]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Threat,Anxiety and Countermeasure—Reflect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REN Zhong-ying
(School of Humanities,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In the recent decades,as the productive forces develop rapidly,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has been highlighted day by day.The cultural heritage,the essence of the human cultural creation,is being threatened and even destroyed.However,the present constructions of new socialist rural areas in China are intensifying the threat.The factors of cultural heritage being threatened and destroyed,especially the human factors,should be analyzed scientifically.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constructions of new socialist rural areas should be explored actively.The countermeasure of the protection should be studied.Thus,we can protect our own ecological homeland and spiritual homeland.

cultural heritage;threat;factor analysis;countermeasure

G127

A

1009—5128(2012)01—0090—04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C007);渭南师范学院秦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重点科研项目(QDZD1113)

2011—11—06

任忠英(1964—),男,陕西富平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责任编辑 贺 晴】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物文化遗产
文物的栖息之地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活态文化
名胜古迹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