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回考

2012-03-19袁贝贝

关键词:主簿纪昀曾巩

袁贝贝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王回考

袁贝贝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王回(1023 – 1065年),字深父,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人。他与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等人都有交往,与其弟王向、王并称“三王”。其先辈出自太原,后迁至侯官。其父王平葬于颍州(今安徽阜阳),其家遂定居于此。嘉二年(1057年),王回进士及第,授卫真县主簿。王回是北宋著名的文人和经学家,著有《文集》20卷、《清河崔氏谱》1卷,现都已经佚失,今仅存诗歌25篇,文章2篇。

王回;家世;生平;著述

王回是北宋重要的文人和经学家,和其弟王向、王冏并称“三王”。《小学绀珠》卷七记载:北宋并称“三王”的有两组人物,其二即是王回(深父)、王向(子直)和王冏(容季)兄弟[1]。清代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十载有“三山王氏家世学派”,其核心人物即是王回、王向[2]。由于王回的文集已经失传,学术界很少关注他,专门的论文仅有陈振文《“长乐王回”辨考》[3]一文。本文参考该文和其他相关资料,对王回的家世、生平和著述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王回的家世

王回,字深父(又字深甫),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宋史·儒林传》有传。其先辈出自太原,后徙自河南光州之固始,又迁至福州之侯官。王回之父王平死后葬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其家也因之定居于此。王家可考的先辈最早为王回之曾祖王廷铭。王廷铭,在闽王时期仕至远安军使。曾巩《元丰类稿》卷四十二为王冏所作《王容季墓志铭》云:“容季王氏,讳冏。其先太原人,中徙河南,其后自光州之固始徙福州之候[侯]官,徙候官者五世矣。曾大父讳廷铭,仕闽王为远安军使。大父讳居政,赠秘书丞。考讳平,为侍御史,葬颍州之汝阴,故今为汝阴人。”[4]

王居政,王回祖父,卒赠秘书丞。见上引。

王甲,王居政子,仕至澧州司理参军。傅璇琮等《宋登科记考》“王甲”条云:“福州侯官县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登进士第,调澧州司理参军。寻卒。”[5]97

王平,字宝衡,王回父,仕至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安石《王深父墓志铭》云:“深父讳回,本河南王氏,其后自光州之固始,迁福州之候官,为候官人者三世……考讳某,尚书兵部员外郎。兵部葬颍州之汝阴,故今为汝阴人。”[6]《宋登科记考》“王平”条云:“字宝衡。福州侯官县人。天禧三年(1019年)中进士第,初授许州司理参军,仕至都官员外郎、守侍御史。”[5]105

曾氏,王平妻,王回母,卒于元丰元年(1078年)4月,年79岁,封金华县君。曾巩《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载:“夫人嫁王氏,为侍御史讳平妻,姓曾氏……盖其子五人,回、向、固、同、冏……(元丰元年)四月丁卯,夫人亦以疾终,春秋七十有九……子回,忠武军节度推官,知陈州南顿县事;向,峡州硖石县主簿。固,大名府军巡判官,国子监主簿。同,陈州宛丘县令。冏,蔡州新蔡县主簿。女嫁太子右赞善大夫陈臻古。孙五人,泌、汾、汶、沂、澺。汾,郊社斋郎。汶,试将作监主簿。”[7]

王向,王回二弟,字子直,进士,仕至峡州硖石县主簿。见上引《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二十六载:“王向,平之子,字子直,终硖石主簿。”[8]《宋登科记考》“王向”条云:“王平子,王回弟。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仕止于新蔡县主簿。”[5]239其中关于“新蔡县主簿”的说法是错误的,盖因王冏之仕履误入。曾巩《元丰类稿》卷十二《王子直文集序》云:“长乐王向字子直,少已著文数万言,与其兄弟俱名闻天下。……”[9]

王固,王回三弟,字子坚。曾任大名府军巡判官、国子监主簿。见上引《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曾巩《元丰类稿》卷四十二《王容季文集序》云:“予尝叙深父、子直之文,铭容季之墓,而容季之兄固子坚,又集容季之遗稿,属予序之。”[10]又陈衍《闽侯县志·王平传》云:“王平,字宝衡……卒年六十三。仁宗厚赙,御史有赙由平始。复录其子向为三班借职,且曰:‘使有禄以养其母。’初,平游颍州,乐之,临终遗嘱葬于颍阴,遂家焉。子五人:回、向、冏,第三子固,历大名府军巡判官、国子监主簿,第四子同,陈州宛丘令。”[11]

王同,王回四弟,仕至陈州宛丘令。见上引《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和《王平传》。

王冏(一作冋),回五弟,字容季,仕至蔡州新蔡县主簿。见上引《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曾巩《王容季墓志铭》云[4]:“容季王氏,讳冏……嘉祐六年进士及第,主蔡州之新蔡簿。……”《宋史·王回传》附《王向传》云:“弟同,字容季,性纯笃,亦善序事,皆蚤卒。仕止于县主簿。”[12]12846此文中“同”字当是误字。王冏字容季见于多种宋代文献,应无疑义。

王氏,王回之姐妹,嫁太子右赞善大夫陈臻古。见上引《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

王汾,王回子,郊社斋郎。见上引《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

王汶,字希道,王回子,试将作监主簿。见上引《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又《宋诗纪事》卷五十小传云:“汶字希道,一字道原,汝阴人。回之子,有诗集,雪溪王铚序之。”[13]

王泌,王沂,王潢,事迹不详,皆为回之子侄。见上引《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

二、王回的生平事迹

关于王回的生平事迹,由于文献匮乏,今天能考证出来的并不多,现根据有关文献排列如下:

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王回出生。王安石《王深父墓志铭》云:“其卒以治平二年(1065年)七月二十八日,年四十三。”[6]由治平二年上推42年,即天圣元年(1023年)。

康定元年(1040年),王回18岁,在开封与苏颂、刘敞等人一起读书。苏颂云:“康定元年乾元节,推恩近著,先公任中书舍人,欲奏荐。予乞且应举。先公初不怿,既而大称许,复勉以勤笃,又延建安黄晞先生数公置门下,及与长乐王深甫、子直,清江刘原父、贡父兄弟同砚席,凡五六年。后予已忝科第,往来京师,犹相从讲论。”[14]

庆历六年(1046年),王回24岁,与父王平、弟王向居住开封。王安石与王回兄弟二人成为好友,并一再写信向曾巩推荐。是年,曾巩向欧阳修荐王回及其弟王向。曾巩《再与欧阳舍人书》云:“近复有王回者、王向者,……览二子之文,而思安石之所称,于是知二子者,又魁闳绝特之人。”[15]李震《曾巩年谱》将此书系于庆历六年[16]92。据此信可知,此时王回与王安石已成为好友,但与曾巩尚无直接交往。本年,曾巩得欧阳修回信后,作书与王安石,对王回给以高度称赞。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云:“间以王回、王向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17]

庆历七年(1047年),王回25岁。是年其父卒于侍御史任上。高海夫在为王安石《王深父墓志铭》文中“考讳某”作注云:“王平(983 – 1047年)……”[18]王回遵父之遗嘱,举家迁至颍州,并将葬其父于此。其后,王回生活在颍州。

皇祐元年(1049年),王回27岁,从知州欧阳修、通判吕公著及常秩、刘敞等人游。是年,欧阳修从扬州移知颍州。《古今事文类聚前集》据吕公著《家传》载:“刘原父敞,愽学有高才,王深父回,好古君子也,二人者皆寓颍,公(吕公著)日与相从,……”[19]吕南公《请见蔡签判书》云:“常夷甫在汝阴,闭户而静居,郡邑之工僚,非亟款其门则不忍出见;而王深甫则异于是,凡得位于汝阴之人,无不纷纷而造请。”[20]

皇祐二年(1050年),王回28岁。本年正月初七,在颍州参与欧阳修招集的分题诗、分韵诗创作。宋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卷十九载:“皇祐中,欧阳修为州,刘敞、王回与之游。闻秩居里巷,有节行,间亦与之燕集。由此知名。”[21]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下载:“欧公居颍上,吕申公晦叔作太守。聚星堂燕集,赋诗分韵……诗编成一集,流行于世。当时四方能文之士及馆阁诸公,皆以不与此会为恨。”[22]这次宴集赋诗的时间是皇祐二年正月初七,当时欧阳修知颍州,吕公著是通判。对此,韩酉山《欧阳修颍州聚星堂燕集赋诗考述》[23]一文有具体的辨析。

皇祐五年(1053年),王回31岁。王回此前曾至开封,是年回到颍州,拜见欧阳修,并捎去某知县寺丞之书信。欧阳修《与知县寺丞(皇祐五年)》云:“某启。自相别后,至王回秀才来,始一得所惠书,承居京师无恙……”[24]欧阳修因其母于去年去世,居颍州守制。是年闰七月二十七日,王回作《王氏书目序》。《全宋文》卷一五一五载:“皇祐五年闰七月二十七日,回、向、固、同、尚[冏]序。”[25]

至和元年(1054年),王回32岁。是年七月,曾与王安石同游褒禅山。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落款云:“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26]

嘉祐二年(1057年),王回35岁,此年他进士及第。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二十六载嘉祐二年(丁酉)章衡榜进士名单有:“王回,平之子,向之兄,字深甫。终忠武军节度推官,知南顿县。”[8]李震《曾巩年谱》“仁宗嘉祐二年丁酉(1057年)”条载:“在京师,与曾巩别。”其下引曾巩《与王深父书》中:“与深父别四年矣,向往之心,固不可以书道。”又加按语云:“此书作于嘉祐五年(1060年),上推四年,当为是年。”[16]175-176

嘉祐四年(1059年),王回37岁。据清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载,是年,王安石作《明妃曲》二首,王回与庭坚论此诗[27]。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一载[28]:

黄山谷云:“往岁尝与王深父语此诗,以为词意深尽。深父曰:‘不然。孔子云:“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人生失意无南北”,此语非是。’深父斯言,可谓忠孝之心矣。”

嘉祐五年(1060年),王回38岁,始出仕为卫真县主簿。《全宋文》载其《抱关赋》,序云:“嘉祐五年,回始仕为卫真主簿,日负吏责,闵己之不如古人也,作《抱关赋》。”[29]同年,王回辞官归颍州。曾巩云:“尝举进士,中其科,为亳州卫真县主簿。未一岁,弃去,遂不复仕。”[30]《后山谈丛》载其事较详[31]。《隆平集》卷十五《王回传》载:“王回字深甫,福州侯官人。尝举进士中第,补卫真县主簿。议邑事不合,移疾自免。”[32]同年,欧阳修举荐王回充馆职。《曾巩年谱》系此事于嘉祐五年庚子(1060年)十一月[16]196。欧阳修著有《举章望之曾巩王回等充馆职状(嘉祐五年)》[33]。是年,王回写信给曾巩,此事曾巩在《与王深甫书》中有记载:“巩再拜:与深甫别四年矣,向往之心,固不可以书道。而比得深甫书,辄反复累纸示谕,相存之勤,相与之深,无不尽者。”[34]

嘉祐六年(1061年),王回居颍州,与颍州知州苏颂游。苏颂《苏魏公文集》卷六十一《少府监致仕王君墓志铭》云:“由京师舟行,东南五百里而近郡曰汝阴……嘉祐中,予忝麾守,时长乐王深甫徙闽籍,占著郡内……深甫,予友也。……”[35]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王回43岁。六月,王回被授忠武军节度使推官,知南顿县。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五载其事[36]。沈遘《西溪集》有《上殿荐王回孙侔常秩札子》[37]。七月,王回去世。王安石为作《王深父墓志铭》:“其卒以治平二年(1065年)七月二十八日,年四十三。”[6]又作《祭王深父文》。欧阳修亦作《祭王深父文》,其下注云:“周本、丛刊本注云‘治平二年作’。”[38]刘攽为作《王深父哀辞》。曾巩为作《王深父文集序》[16]217。

熙宁六年(1073年),王回卒后9年。常秩上其文集,补其子汾为郊社斋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四十五载[39]:“(五月癸亥)录故忠武军节度推官王回子汾为郊社斋郎。”

三、王回的著述

王回的著述包括文学和经学两个方面,可惜大都失传了。现仅就所知,一一排列如下:

文集20卷,现已佚。《隆平集》卷十五《王回传》载:“王回字深甫,福州侯官人。尝举进士,中第补卫真县主簿。议邑事不合,移疾自免,从之。大臣荐之朝廷,授以一邑,命下而卒,年四十二,有集二十卷。”[32]其《王深甫文集序》云:“深甫,吾友也,姓王氏,讳回……文集二十卷……”[30]《宋史·艺文志》载有《王回集》十卷,可能有误。

《清河崔氏谱》1卷,已佚。《宋史·艺文志》载:“王回《清河崔氏谱》一卷。”[12]5151

王回的文章,《全宋文》录《事君赋》、《驷不及舌赋》、《责难赋》、《爱人赋》、《抱关赋》、《与弟容季书》、《与常夷甫书》、《答姚子张书》、《答黄好谦书》、《答曾子固书》、《答王补之书》、《故迹遗文序》、《王氏书目序》、《古列女传序》、《三黜赋序》、《谨微赋序》、《书种放书》、《书襄城公主事》,《晋蔡谟赞》、《嵇绍赞》、《告友》、《毁戒》、《嫌戒》、《水议》、《霍邱县驿记》25篇[40]。

王回的诗,《全宋诗》录其《浙江有感》、《双凫》2首[41]。

《临河寄介卿诗》,已佚。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卷一“王介甫初字介卿”条云:“《王深甫集》有《临河寄介卿诗》,《曾南丰集》亦有《寄王介卿诗》。《能改斋漫录》载南丰《怀友篇》,盖集中所遗者,其篇末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介卿家。”[42]

《颍州西湖》诗4首,已佚。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三有《古诗补和王深甫颍川[州]西湖四篇》,即《甘棠湖 》、《宜远桥》、《竹间亭》、《明月舫》,所写皆颍州西湖之景。由此可知,王深甫曾作《颍州西湖四篇》。

王回是宋代的名士,文学、经学皆为世人所重,所交往亦多名公巨卿。以上所考尚有不少疏漏,还望方家给予补充,匡我不逮。

[1] 王应麟. 氏族类[C] ∥ 王应麟. 小学绀珠: 卷七 ∥ 纪昀. 四库全书: 948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39.

[2] 李清馥. 三山王氏家世学派[C]∥李清馥. 闽中理学渊源考: 卷十 ∥ 纪昀. 四库全书: 460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75-176.

[3] 陈振文. “长乐王回”辨考[J]. 莆田学院学报2005, (4): 68-69.

[4] 曾巩. 王容季墓志铭[C] ∥ 曾巩. 元丰类稿: 卷四十二 ∥ 曾巩. 曾巩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579.

[5] 傅璇琮, 龚延明, 祖慧. 宋登科记考[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

[6] 王安石. 王深父墓志铭[C] ∥ 王安石. 王文公文集: 卷九十二.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962.

[7] 曾巩. 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C] ∥ 曾巩. 元丰类稿: 卷四十五 ∥ 曾巩. 曾巩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606-607.

[8] 梁克家. 人物类一[C] ∥ 梁克家. 淳熙三山志: 卷二十六 ∥ 纪昀. 四库全书: 484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59.

[9] 曾巩. 王子直文集序[C] ∥ 曾巩. 元丰类稿: 卷十二 ∥ 曾巩. 曾巩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197.

[10] 曾巩. 王容季文集序[C] ∥ 曾巩. 元丰类稿: 卷四十二 ∥ 曾巩. 曾巩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199.

[11] 陈衍. 闽侯县志[M]. 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66: 200.

[12] 脱脱. 宋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13] 厉鹗. 宋诗纪事[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1259.

[14] 苏颂. 累年告老恩旨未俞诏领祠宫遂还乡闬燕闲无事追省平生因成感事述怀诗五言一百韵示儿孙辈使知遭遇终始之意以代家训故言多不文[C] ∥ 苏颂. 苏魏公文集: 卷五 ∥苏颂. 苏魏公文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52.

[15] 曾巩. 再与欧阳舍人书[C] ∥ 曾巩. 元丰类稿: 卷十五 ∥ 曾巩. 曾巩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248-249.

[16] 李震. 曾巩年谱[M]. 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7.

[17] 曾巩. 与王介甫第一书[C]∥曾巩. 元丰类稿: 卷十六∥曾巩. 曾巩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254-255.

[18] 高海夫. 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 临川文钞[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8: 3508.

[19] 祝穆. 荐其行义[C]∥祝穆. 古今事文类聚前集: 卷二十八∥ 纪昀. 四库全书: 925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52.

[20] 吕南公. 请见蔡签判书[C] ∥ 吕南公. 灌园集: 卷十四 ∥ 纪昀. 四库全书: 1123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35.

[21] 陈均. 神宗皇帝[C] ∥ 陈均. 九朝编年备要: 卷十九 ∥ 纪昀. 四库全书: 328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88.

[22] 朱弁. 风月堂诗话[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101.

[23] 韩酉山. 欧阳修颍州聚星堂燕集赋诗考述[J]. 江淮论坛, 1999, (4): 86-92.

[24] 欧阳修. 与知县寺丞书[C] ∥ 欧阳修: 书简: 卷一 ∥ 欧阳修. 欧阳修全集. 北京: 中华书局, 2001: 2411.

[25] 王回. 王氏书目序[C] ∥ 曾枣庄. 全宋文: 第69册.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 364-365.

[26]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C] ∥ 王安石. 王文公文集.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418-419.

[27] 蔡上翔. 王荆公年谱考略[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9: 328-339.

[28] 蔡正孙. 诗林广记后集[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190.

[29] 王回. 抱关赋[C] ∥ 曾枣庄. 全宋文.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 358.

[30] 曾巩. 王深甫文集序[C] ∥ 曾巩. 元丰类稿: 卷十二 ∥ 曾巩. 曾巩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196.

[31] 陈师道. 后山谈丛[C] // 纪昀. 四库全书: 1037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75.

[32] 曾巩. 王回传[C] ∥ 曾巩. 隆平集: 卷十五 ∥ 纪昀. 四库全书: 371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51.

[33] 欧阳修. 举章望之曾巩王回等充馆职状[C] ∥ 欧阳修. 奏议: 卷十六∥欧阳修. 欧阳修全集. 北京: 中华书局, 2001: 1705.

[34] 曾巩. 与王深甫书[C] ∥ 曾巩. 元丰类稿: 卷十六 ∥ 曾巩. 曾巩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263.

[35] 苏颂. 少府监致仕王君墓志铭[C] ∥ 苏颂. 苏魏公文集: 卷六十一 ∥ 苏颂. 苏魏公文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935.

[36] 李焘. 英宗治平二年[C] ∥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二百五 ∥ 纪昀. 四库全书: 317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01.

[37] 沈遘. 上殿荐王回孙侔常秩札子[C] ∥ 沈遘. 西溪集: 卷八 ∥ 纪昀. 四库全书: 1097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79.

[38] 欧阳修. 祭王深父文[C] ∥ 欧阳修. 居士外集: 卷二十二 ∥ 欧阳修. 欧阳修全集. 北京: 中华书局, 2001: 1044.

[39] 李焘. 神宗熙宁六年[C] ∥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二百四十五 ∥ 纪昀. 四库全书: 314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77-178.

[40] 曾枣庄. 王回[C] ∥ 曾枣庄. 全宋文: 第69册.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 354-376.

[41] 傅璇琮. 王回[C] ∥ 傅璇琮. 全宋诗: 第10册.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7075.

[42] 吴子良. 王介甫初字介卿[C] ∥ 吴子良. 荆溪林下偶谈: 卷一 ∥ 纪昀. 四库全书: 1481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88.

Textual Research on Wang Hui

YUAN Beibei
(College of Humanitie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Wang Hui (1023- 1065), courtesy name Shenfu, came from Houguan of Fuzhou, present Minhou county of Fujian Province. He had connections with Ou Yangxiu, Wang Anshi and Zeng Gong and was called“the Three Wangs” with his brothers (Wang Xiang and Wang Jiong). His ancestors firstly lived in Taiyuan, and later moved to Houguan. Wang Hui’s father, Wang Ping, was buried at Yingzhou, present Fuyang of Anhui Province. Since then, his family settled there. In 1057, the second year of Emperor Jiayou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Wang Hui passed the Imperial Competitive Examination and was assigned as Subprefectural Registrar of Weizhen County. As a celebrated scholar and Confucian scholar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Wang Hui wrote twenty volumes of Anthology and one volume of The Family Tree of the Cuis in Qinghe County, which were both lost now. Today, there are only twenty-five poems and two articles being handed down.

Wang Hui; Family Background; Lifetime; Writings

K244

A

1674-3555(2012)06-0077-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2.06.014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朱青海)

2011-11-27

袁贝贝(1987- ),女,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猜你喜欢

主簿纪昀曾巩
来时雾散尽
曾巩生平
四月,是你的谎言
吟雪
曾巩猜字
做官不识字
纪昀的批评理念与诗歌批评成就
曹操割发代首
朱右《唐宋六家文衡》与曾巩散文
不知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