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福州地铁1号线葫芦阵站深基坑降排水方案

2012-03-07左凯生

山西建筑 2012年26期
关键词:质土承压水粉质

左凯生

(中铁三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31)

在地下工程开挖施工中,基坑降水往往是决定深基坑工程施工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基坑降水的方法很多。选择降水方法要求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本文结合福州市地铁1号线葫芦阵站铁站基坑降水实践,详细介绍了相关施工技术,以期为同类工程借鉴与参考。

1 工程概况

葫芦阵站位于福州市则徐大道与高旺路交叉口处,沿则徐大道南北方向布置。车站为10.5 m地下2层岛式车站,车站中心里程为SK17+919.00,主体结构尺寸:长195 m,宽17.8 m。主体围护形式采用地下连续墙,基坑开挖深度标准段约为15.9 m,端头井深度为17.66 m~17.64 m左右,支撑形式为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其余为φ609钢管支撑。

车站开挖影响范围内地基土划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18个工程地质亚层。地质情况自上而下为:①-1杂填土;②粉质粘土;③-1淤泥;③-2细砂夹淤泥;④粉质粘土;④-J中砂;⑤-1淤泥质土;⑤-2细砂含淤泥;⑤-3淤泥质土夹细砂;⑦粉质粘土;⑦-J中砂;⑧-1淤泥质土;⑩-J中砂等。大部分底部坐落在⑤-3淤泥质土夹砂层,局部坐落于⑤-1淤泥质土层,连续墙趾大部分落于⑧-1淤泥质土层。

2 降排水井设计与施作

2.1 地层渗透性分析

车站所在地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二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场区表部填土、浅部黏性土中,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50 m~3.10 m,高程为3.63 m~5.54 m,潜水位年动态变幅一般在1.0 m左右,松散岩类孔隙水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场地内的④-J中砂,⑤-2层细砂,⑦-J中砂,⑩-J中砂,局部富水性较好,具承压性。

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场地内的④-J中砂、⑤-2层细砂、⑦-J中砂、⑩-J中砂,局部富水性较好,具承压性。其中:场地内的③淤泥、④粉质粘土,渗透系数较小,为微透水、不透水层,组成④-J中砂层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含水层下部的⑤-1层淤泥质土、⑤-3层淤泥质土夹砂,为微透水,组成该含水层的隔水底板,承压水测压水位埋深为3.50 m~3.99 m,高程为2.18 m~3.15 m,为强透水层;④粉质粘土、⑤-1层淤泥质土组成⑤-2层细砂含淤泥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⑤-3层淤泥质土夹砂、⑦粉质粘土组成该含水层的隔水底板,承压含水层场区内呈透镜体状均有分布,承压水测压水位埋深4.67 m,高程为1.63 m,为中等透水层。⑤-3层淤泥质土夹砂、⑦粉质粘土组成⑦-J层中砂含水层的隔水顶板,⑧-1层淤泥质土、⑩粉质粘土组成该含水层的隔水底板,承压水测压水位埋深3.50 m,高程3.25 m,为强透水层。

2.2 降水类型选定

鉴于本基坑连续墙趾大部分落于⑧-1淤泥质土层,水的流动性差、渗水性不强,经过对地层、承压水及基坑挖深的各种因素分析,本车站明挖基坑采用坑内井点降水为主、明沟排水为辅的方法。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排水沟,在排水沟中每隔20 m左右设一个直径为0.8 m的集水井,集水井低于排水沟底0.8 m,集水井内水应随集随排。为了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在基坑东侧压顶梁外侧设置1道截水沟,每隔50 m左右设置一集水井,将截水经过沉淀后排入市政管道内。地表截水沟的尺寸为0.4 m高,0.4 m宽,采用0.1 m的C15混凝土模筑。截水沟设置2%的坡度由北向南下坡;地表集水井的尺寸为0.8 m高,0.8 m宽,采用干砖砌筑,内侧采用15 mm厚的M10砂浆抹面。地表集水井较地表截水沟低0.5 m。

2.3 坑内降水井布设

设降水井是为了降低地下水水头,加固基坑内和坑底下的土体,提高基坑内土体抗力,防止开挖面的土体隆起,改善土体开挖运输性能。同时,疏干坑内地下水,方便挖掘机和施工人员在坑内施工作业。因此,要求在土方开挖前15 d左右进行,同时观测地表沉降。

本降水系统首先通过深井滤管汇集周围土层中地下水,再用大扬程深水潜水泵抽水的方式,降低地下水水位到基坑开挖深度以下0.5 m。降水井设置为承压水降水井和疏干管井降水井两种,共设置22口,钻孔直径为800 mm。承压水降水井在北端头往南方向布置6口,间距13 m,深度为27.7 m~28.2 m,疏干管井接着承压水降水井布置,间距20 m,深入基底5 m。

2.4 降水机具与设备

1)井管:井管由滤水管、吸水管、沉砂管三部分组成,为φ500 mm的无缝钢管。滤水管在钢管上分三段开孔,并在开孔的管壁上焊φ6 mm垫筋;吸水管及沉砂管与滤水管直径相同,沉砂管下端用钢板封底。2)水泵:选用扬程25 m的潜水泵。3)排水管:用φ500 mm混凝土管,并设0.3%的坡度,与附近下水道接通。

2.5 降水井施工

降水方案制定及降水机具选定后,现场进行试成井,然后抽水试验提取相关降水参数,分析抽水效果,优化并调整降水井的位置和数量。其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降水井施工工艺流程图

1)成孔钻进: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钻孔采用GPS-10型水文钻机清水钻进成孔,降水井开孔孔径为800 mm,上下孔径相同。施工中注意观察返浆,记录地层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抽水效果,钻到设计孔深后,再超钻50 cm~80 cm,但仍停在原位进行清水循环,以返清孔内沉砂,减少沉淀。最后通过返浆观察即可确定起钻时间。

2)管井安装:井管外包一层40目尼龙网,安装时,先放一端封死的滤管,再依次对接,对接对直,使井管位于井孔中央,井管与孔壁间间距不小于150 mm。

3)滤料填充:首先在井管内下入钻杆,离孔底0.30 m~0.50 m,然后井管上口加闷头密封,再从钻杆内泵送泥浆进行冲孔与稀释,最后在管井与孔壁之间填2 mm~4 mm绿豆砂。

4)封闭井口:滤料填至距孔口1 m时用粘土封闭。

5)抽水洗井:提出钻杆前接上空压机抽水洗井,待井能出水后提出钻杆再用活塞洗井,活塞从滤水管下部向上拉,将水拉出孔口,当活塞拉出的水基本不含泥砂后,再用空压机抽水洗井。

6)安泵试抽:成井施工完成后,安装抽水与排水系统,并试抽水。采用真空泵与潜水泵交替抽水。

7)井外排水:基坑内用管道将水排至基坑外事先修筑的明沟(渠)内,过滤后再排入场外市政管道中。

2.6 降水井的过程处理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降水井随着基坑分层开挖随时切割降水井井管。开挖至基坑底用混凝土封闭降水井井管口。葫芦阵站主体结构施工顺序为从南北两头往中间施工,边施工边封堵降水井(封堵不严密时可埋暗沟往中间降水井引),待施工到最后一块板时,预留中部2口降水井,将井口四周防水做好后,用φ150钢管将抽水泵管引出,钢管中部焊上止水钢片,浇筑完底板混凝土后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降水,保证水位在底板以下0.5 m。待整个底板侧墙混凝土浇筑完成且达到设计强度后,可将这两口井用注双液浆的方法封堵死,钢管部位用高一标号的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填满。

2.7 基坑内排水

基坑在开挖过程中,考虑基坑较宽,在中部设一排水沟槽,每25 m设一集水井,再用水泵抽入地表沉淀池再外排。

3 质量控制与措施

1)降水质量控制:井点使用时,基坑周围井点对称、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限度内;备用发电机组,采用双线路供电系统;经常观测水位变化、定期检查电缆线路。

2)防止地表沉降:加强观测,防止地面过量沉降,一旦发现水位观测孔中的水位、水量变化异常、局部区域出现超降现象,停止降水,立即采取坑外回灌等措施,以保持坑外地下水位。

3)防止异常情况:若降水井未能降水,查明原因,及时增加降水井数量,确保基坑内水位在基底以下0.5 m;若降水井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被破坏,及时采取明排措施,将水汇集到一点,集中抽出。

4 结语

降水方案研究是一项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充分掌握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考察临近工点的降水经验,从而制定有效、合理的降水方案,以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葫芦阵站基坑通过对降水方案的选定,强化成井施工质量,加强降水过程控制,保证了基坑稳定,实现了基坑内无水作业,在整个基坑施工过程及后期的观测中,降水效果良好,实践证明这种深井井点与明排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基坑降水,简单易控、经济合理。

[1] 何小亮,王志硕,胡向阳.西安地铁三号线某车站基坑降水设计[J].地下水,2011,33(1):12-13.

[2] 柳利丽,胡长明,梅 源.黄土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J].建筑技术,2011,43(1):55-56.

[3] 黄木田.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施工实践[J].现代地市轨道交通,2011(3):58-59.

猜你喜欢

质土承压水粉质
昆明市不同深度下湖相泥炭质土压缩特性试验研究
昆明市某场地不同埋深下泥炭质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规律研究
地铁深基坑承压水控制研究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深层承压水污染途径及防治研究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基于MICP技术对污染淤泥质土净化修复作用的研究分析
建筑底板承压水疏导与全装配净化池回收利用施工
某均质土石坝防渗加固设计与渗流数值模拟研究
哈拉军水电站动力渠强湿陷性粉质黏土段处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