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博弈分析的农户联保贷款还款率独特影响因素分析

2012-03-0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逞翀上海大学

财会通讯 2012年14期
关键词:代偿惩罚成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王 静 徐逞翀 上海大学 王 卓

一、引言

联保贷款(Group Lending)又称为小组信贷、团体贷款,是以小组形式发放的、借款者彼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一种贷款方式。实践证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农户联保贷款已经取得较大成效,但有些地区的联保贷款还款率很低。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深刻认识到联保贷款的本质以及影响其还款率高低的独特因素,只有系统、科学地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分析这些因素,才能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从而提出合理对策。

二、农户联保贷款的博弈模型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规则决定均衡。而联保贷款是一种团体贷款形式,其成员通常都在5至10人(中国人民银行2000),而博弈论对于分析研究小团体内部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具有直观的作用,本文正是通过博弈论的方法建立模型从而对各种影响联保贷款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农户联保贷款的独特性 在联保贷款过程中,虽然经过事前对农户的资信调查,但是信用社与借款农户之间还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即使发生了借贷关系,这种关系能否维持下去以及能够持续多久,更多的主动权掌握在农户手中,可以说,信用社与农户之间是一种不完全信息状态下的动态博弈。

在小组联保机制中,每个成员的行为都会影响其他成员在博弈中的得益。这使得小组各成员必须按照合约规定按期还款,否则一方面会受到信用社的惩罚,另一方面会受到来自小组内部和所处社区成员的惩罚。尽管这种惩罚是看不见的,但对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却是致命的,因为他们已养成相互依赖的习惯,一旦他们违约则会背上失信的恶名,这对于以后还有在该地区生存的农户而言无疑是一种非常大的成本,本文将其称之为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包括隐性知识、网络的集合、声誉的累积以及组织资本,在组织理论的语境下,它可以被看做是处理道德陷阱和动机问题的方法。

(二)农户联保贷款博弈模型的符号 鉴于联保贷款的独特性和社会资本在农户博弈中的重要作用,现将社会资本要素引入模型之中。博弈的符号说明如下:贷款小组由两名风险中性的借款者组成。借款者1和借款者2,且他们具有同质性(此处的同质性是指借款者1与借款者2所借贷款将会投于风险和报酬都相似的项目);在初始阶段,借款者1和借款者2分别单独开展两个项目并为之融资,借款额均为K,利率为i;借款者1和借款者2的预期项目收益分别为R和R1;项目收益实现后,借款者1和借款者2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他们的还款策略为偿还自己的贷款份额,偿还全部贷款或者不还,要么偿还H=Ki+K或2H=2(Ki+K),要么偿还0,则连带责任为2H;在贷款期末,若所有小组成员都不还款,即出现团体违约,小额信贷机构将对借款者l和借款者2施加惩罚C。

当团体贷款中的违约者由于其违约行为致使其他成员遭受损失时将受到社会惩罚S(由联保小组的同质性可以认为违约者违约受到的社会惩罚是相同的),而团体中承担连带责任的成员,即代偿者将获得对应的社会资本方面的收益S;在团体违约时,小组所有成员将承受到来自小组外部(如社区其他成员)的惩罚及小组内部的社会资本损失SG。

由于能够观察到违约者未来的收益情况,以及在社会压力作用下,违约者在今后会以概率P偿还这部分贷款给代偿者,即代偿者的期望收益为PH。违约者再偿还的概率0≤P≤1,取决于社会资本的强度,若社会资本比较发达,则P趋近于1,反之,则趋近于O。

由图1中小组借款者在各种策略组合下的收益情况可知,影响借款者1和借款者2还款策略的因素除了小额信贷机构的惩罚外,还有与社会资本相关的社会惩罚。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对小组借款者在不同项目收益下的策略选择讨论如下:

(1)当C>H,借款者l和借款者2的策略选择如下:当S>H时,则借款者1和借款者2的策略组合为:(还款,还款);当SH,即(1-P)H

(2)CH且H

综上所述,只有违约给联保农户带来的成本大于收益时,农户才会选择不违约即还款。那么在农户违约收益既定的情况下(最大为H),尽量提高其违约成本就成为保证还款率的关键。

三、农户联保贷款还款率的独特影响因素

农村主要的信贷形式主要有:传统农户信贷技术,小额信贷技术和农地抵押技术。由于目前我国的政策因素,农地抵押技术无法大规模的推行,因此本文不在此对该技术进行讨论。传统农户信贷指的是农户通过抵押或担保方式进行贷款。小额信贷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农户小额贷款,即农户凭借自己的信用,通过贷款机构的一系列检查后,签订合同获得金额较小的贷款;另一个就是农户联保贷款,指没有直接亲属关系的若干户农户自愿组成相互担保的联保小组,信用社向联保小组的农户发放的贷款,其核心是“多户联保,责任连带”。影响联保贷款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本文从联保贷款的特点出发,对影响这种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的独特因素进行分析:

(一)联保农户在当地的流动性 由于抵押物和担保人的存在,联保农户的流动性这一影响因素对于抵押或担保贷款的还款率影响并不不显著的。然而在联保贷款中,联保农户流动性的强弱却是影响还款率的重要因素,因为只有以贷款当地为经常居住地的人(即流动性弱的人)才有可能进行循环式的联保贷款,而对这些人来说一旦违约他们将承担更大的道德风险和社会惩罚,这将会促使其提高还款率。

长期博弈也就是说博弈必须是重复进行的,而循环式的联保贷款符合这一定义。保证此博弈重复进行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农户在按时归还贷款本息之后仍有相当高的概率可以得到贷款;二是农户在贷款时有期望和能力获得再贷款或长期循环贷款。

另外,一个“本地人”在当地的社会资本通常要远远大于一个外地人在当地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也就是说,当同样的违约发生时本地人的S值要远远大于外地人,这同样有利于避免违约。当S+PH

表1 2009年扶风、杨凌、阎良三地愿意与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结成联保小组调查

(二)个人信用史不管贷款人最终是否有资金还款,银行最终都能够通过出售抵押品或追偿收回绝大多数的贷款和利息,因此信用史对抵押或担保贷款的影响比对农户联保贷款的影响要相对轻微。

如果一个人平时就声誉欠佳,那他可能就会不重视维护自己的声誉,在他联保贷款违约是他的S可能就会趋于0,这对还款是不利的。因此个人信用不好的人形成联保小组的可能性也会下降。

表2 2009年扶风、杨凌、阎良三地是否可能与信誉不好的人结成联保小组调查

(三)联保小组网络传导效果 对于抵押或担保贷款,农户间是否有网络传导已经不再重要,它本身更多的依赖于抵押物或担保人。而联保贷款则不同,是否有一个好的网络传导系统关系到农户的违约信息是否容易传播,是否有利于联保农户的社会惩罚,进而影响到还款率。

图2中I、Ⅱ、Ⅲ为三个联保小组。在联保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即在联保小组内部交流较多,他们中的多数与外界交流较少,其中的D、H、J、K、P、Q、R属于联保小组成员中的普通成员。E、I属于桥,是联保小组内部“一身多任”的角色,他(她)既是联保小组成员,也是联保小组的主要人物和信息的传递者,还是联保小组I和联保小组Ⅱ的联系者。M、S属于联络员,联络员也是联保小组之间的信息传递者,可以说“联络员”也是一种“桥”,但“桥”本身是属于某个联保小组,而“联络员”虽然也联系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联保小组,然而,其本身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联保小组。

图2 联保小组间有网络传导系统

图3 联保小组间缺少网络传导系统

图3没有了桥和“联络员”,I、Ⅱ、Ⅲ三个小组内部信息传播依然流畅,但对外而言则变得更加闭塞,其根本原因在于组与组成员间的联系变少,关系更为松散。

总的来说,缺少联保小组间网络传导系统的比有网络传导系统的信息的传播要慢,不利于社会惩罚SG的实施。当H

表3 2009年扶风、杨凌、阎良三地为何不易结成联保小组调查

(四)联保小组规模的大小 其它模式的贷款均是个体农户与贷款机构间发生的借贷关系,而只有农户联保贷款才会涉及到联保小组的规模,因此小组的规模是影响联保贷款的独特因素。

如果联保小组规模扩大,小组成员的数量增多,那么成员间的关系会相对疏离,而审查就会减弱,这将导致联保小组的同质性下降。设联保小组一个成员与另一个成员同质概率为P(这一假设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一个地区共同居住的两家人,尽管他们认为彼此非常了解,但他们依然有一定的概率错误的估计对方),当小组有2个成员时,小组同质概率为P;当小组有3个成员时,小组同质概率为P2;…;当小组有10个成员时,小组同质概率为P9。若P为0.9,则P9=0.387,P4=0.656。由于联保小组的同质性,可以认为联保小组的成员将会将贷款投入相同或相近的投资领域,这就等于将“鸡蛋放进了一个篮子”,因此投资的系统性风险会随着加入人数的提高而提高。

如果联保小组规模缩小,即小组成员数量减少。一方面,会加大代偿的负担,即当一个组员违约时,其所需偿还数量为H,总人数为n,其他每一个组员需代偿H/(n-1),随着n的较小,每一个组员所需代偿的数量将成反比上升;另一方面,随着小组成员的减少,当有人违约时,承担代偿责任的人也会减少,也就是说违约人“得罪”的人也在减少,因此其社会惩罚也将减少,相对的违约成本就会下降。

因此,联保小组的人数应保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使其既不会因为人数过多而提高投资系统风险,也不会因为人数过少而一旦发生违约每个成员代偿的份额加大。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联保小组应由5至10户借款人组成的,这与上文的论证也是相一致的。

(五)地区信用史 如果一个地区普遍还款率比较低,那么也就是说当地人相对来说不重视自己的信用,因此他们在联保贷款违约时他们的S和SG都很低,这将都不利于还款。地区信用史的好坏对小额贷款还款率影响是显著的,如表4所示。

表4 2009年扶风到期贷款收回情况统计

四、农户联保贷款还款率独特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联保小组规模的大小,联保小组的网络传导效果,信用史(包括农户个人的与整个当地情况)和联保农户流动性的强弱等因素都会对联保贷款产生影响,那么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则是有效保证目前联保贷款还款率的最佳途径。

(一)增强农户的信用观念,增强“信任”因素 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随着经济意识的逐渐增强,农户的信用观念却有所削弱,对于相当部分的农户来说,只看到了由于违约行为所带来的好处,丧失信任由于不能给其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自然违约似乎便成了最佳选择。加强基层政府和信用社在农户当中信用观念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SG和S从而提高还款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长期博弈从而加大农户和信用社的双方获益,使得联保贷款容易进一步推广。

(二)增强联保小组内成员间的利益相关性,强化“网络”因素无论何时,离开社会关系的联保小组,必然会非常松散。如何强化联保小组成员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如何增加联保农户之间以及农户与信用社之间的博弈次数,成为了目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从目前来看,经济合作社、专业产业化组织等方式将农户联结起来,使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由于农户之间经济利益交往的增多,然会使相互之间的信息更为对称,信任程度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

(三)将行政惩罚与法律惩罚更好的结合,加大农户的违约成本 法律执行难可以说是困扰农村信用社的一大难题,一旦有违约事情发生,也往往是信用社打赢了官司却得不到经济补偿。在当前执行难的情况下,在法律难以有效贯彻实施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所在村、镇的行政处罚(如将违约情况和农田及宅基地的分配相挂钩)力度,将会对于提高还款率起到一定的作用。

[1]赵岩青、何广文:《农户联保贷款有效性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7年第7期。

猜你喜欢

代偿惩罚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关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几个问题
神的惩罚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Jokes笑话
惩罚
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