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计算标准建设仍处初级阶段国内厂商紧跟国际路线

2012-03-06李璐

通信世界 2012年26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华为标准化

本刊记者 | 李璐

目前国内公司在云计算标准方面起步较晚,只有少数的公司和组织参与了部分云计算国际标准组织,例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中兴、浪潮、阿里巴巴、金蝶、曙光、百度等。

对话嘉宾:

华为公司IT产品线 ...................................宋哲炫博士

浪潮云方案与服务事业部总经理 .................李春晓阿里云

宋哲炫

李春晓

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种创新应用模式,近年来被看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变革的核心,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业界关于云的落地却迟迟缺乏成功案例,其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云计算标准化工作作为推动云计算技术产业及应用发展,以及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近年来受到各国政府以及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和协会的高度重视。本期《通信世界周刊》对话国内云计算标准研究嘉宾,共同探讨当前云计算标准化研究的情况。

标准化聚焦IaaS层

《通信世界周刊》:

您是如何看待云计算标准对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宋哲炫:

云计算产业蓬勃发展,各种创新层出不穷。在一些业务和商业模式相对比较成熟的领域,适合进行标准化活动。目前业界的标准化主要聚焦在云计算基础设施层(IaaS)的标准化上,在这些领域制定并推广相关标准,促进不同云之间互通、业务的平滑迁移,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对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李春晓:

云计算标准的确立与开发统一是云计算产业能够大规模发展的基础,分散的多标准体系下的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会增加使用云服务和云产品的复杂度,降低使用者的满意度,并影响云计算的推广和传播,最终导致云计算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与发展。

云计算标准的确立,能够统一业界对于云计算的认识,清楚定义云计算领域中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通过标准化工作,提供一个云计算标准的路线图,明确厂商之间,厂商与用户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建立与云计算相关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让用户和大众能够了解、接受、信任并愿意使用云计算服务,这样才能够使云计算化云为雨,润泽大地。

阿里云:

在云计算飞速发展的今天,云计算已经逐渐从概念阶段进入落地的实用阶段。云计算的发展已经出现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创新的不断涌现使云计算显现出丰富的特殊性;二是落地产品和服务的成熟也让云计算的相似性非常明显。显然,我们无法也不能对云计算的新生事物进行标准化工作,那将会限制甚至扼杀云计算创新的生命力;但对于已经逐渐落地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必要的标准化规范将有利于整个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就目前来看,云计算标准对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规范云计算服务商的服务产品和服务质量。对已有的云计算服务商来说,可以让已有的产品更加成熟和规范;对于即将进入云计算产业的厂商,这些规范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是指导云计算用户合理选择云计算产品和服务。通过制定云计算规范,用户在选择各厂商的云计算服务时就有要参考的标准,这对于云计算服务的普及意义重大。

中美两国优势明显

《通信世界周刊》:

当前国内云计算标准化进程实施如何?与国外相较处于什么水平?

宋哲炫:

云计算标准于2009年首先在国际上兴起,随后国内云计算标准也开始快速跟上。目前,国内相关标准组织不仅在积极制定相关规范,也在积极与国际标准同步。如中国是ISO SC38云计算标准的主要贡献者,CESI、CCSA分别与国际知名云计算标准组织DMTF建立了战略同盟关系等。

李春晓:

在国际上已有多个组织在进行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内容涉及云计算的定义、互操作和集成标准、服务接口标准、程序开发标准、可移植性标准、安全标准等,涵盖了云计算的建设、开发、服务、运维等整个生命周期,相关的利益集团都希望能够在云计算标准中有自己的地位。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亚马逊的EC2、EBS等标准,还有开放数据中心联盟(ODCA)、美国国家实验室(NIST)、开放云联盟(OCC)、云标准客户委员会(CSCC)等众多的国际组织制定的相关标准,基本上涵盖了云计算的整个生命周期,各个不同的云计算体系之间也具备一定程度的互操作和互迁移能力。

目前国内公司在云计算标准方面起步比较晚,只有少数的公司和组织参与了前述部分云计算国际标准组织,例如浪潮、华为、中兴、金蝶、曙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百度、阿里巴巴等。当前我国的云计算相关标准研究工作已经展开,部分地方和行业主管机构开展了很多研究并制定了一些标准和模型,有些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还没有完全体系化,我们需要在研究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云计算环境和应用,确立我国的云计算体系和产业标准,实现我们云计算产业的快速推广和复制。

阿里云:

国内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在进行了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已经完成了云计算概念和术语的统一,初步构建了云计算标准的体系框架,一部分标准已经进入草案的编制和讨论,预计明年会有一批标准草案送审。

在国际上,云计算标准化工作也才刚刚起步,比较活跃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中国。基本上,中国在云计算国际标准化进程上与美国处于相当的水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美两国有明显优势。

技术分歧为难题

《通信世界周刊》:

当前云计算及基础设施在哪些方面亟需加强标准化建设,为什么?

宋哲炫:

目前,业界对云计算的内涵、定义还缺乏共识,所以云计算的术语、场景需求、云计算参考模型等是需要首先考虑的内容。其次,云计算的标准主要解决互联互通、业务迁移和厂商锁定问题,故云计算标准应聚焦在系统外部接口标准化、文件格式标准化等领域,比如用户访问云的接口标准化、虚拟机业务的格式描述标准化,而对系统内部实现则不必标准化。

李春晓:

当前国内的云计算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不同的厂商之间还存在较多技术分歧,相互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还比较差,非常容易产生供应商锁定问题,影响了用户对于云计算的信任和选择,阻碍了云计算的发展和推广。我们需要加强在云计算的技术架构标准、服务接口标准、云计算中心的建设标准、服务能力模型、云安全标准等方面的投入,尽快确定相关标准,提高用户对于云计算的认可度,以便于云计算的快速推广。

阿里云:

对于已经较为成熟的弹性计算和云存储产品和服务,应该最优先完成标准化指定工作,而且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产品的形态、服务接口以及SLA的标准化上。因为弹性计算和云存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云计算基础服务,尽快为这些相对成熟的云服务指定标准,一方面可以规范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广大云用户合理选择云服务。这两方面都可以推进云计算服务的快速普及,对云计算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鼓励中国企业“外出”

《通信世界周刊》:

贵公司在推进云计算标准领域动态如何?您认为要加快国内云计算标准化建设,还需在哪些方面进行提升或改革?请给出您的建议。

宋哲炫:

华为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的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国际方面,华为是云计算主流标准组织DMTF董事会的第一家中国公司,担任DMTF的教育VP。近日,华为代表成功当选OASIS新任董事会成员,这也是迄今为止首个有来自中国公司的代表入选OASIS董事会。同时,华为还积极参与的标准组织有:IETF、SNIA、NIST、ITU-T、ETSI、ISO、SPEC、IEEE、INCITS、PCI-SIG、CSCC、ODCA、Energy Star、SPC、CSA、SSD Form Factor、RSA、TCG、OCP、NVMe,与国际IT巨头同台竞技;国内方面,华为在云计算相关标准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积极发起和推动了多个标准化项目。同时,华为作为ISO SC38中国代表团主要成员,积极推动相关技术提案,协助中国获得了云计算参考架构联合编辑职位,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云计算标准界的影响力。

要加快国内云计算标准化建设,首先应在国际已有成熟标准的参照下,积极借鉴国际标准经验,服务于国内云计算产业建设。同时,积极将中国的标准成果推入国际标准中,鼓励中国的公司走出去,并参与到国际标准活动中,将中国的成果纳入国际标准。甚至在一些全新的领域或没有现有标准的地方,鼓励中国公司领导新国际标准的制定。

李春晓:

在云计算标准建立,设计体系、架构以及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等领域,浪潮一直努力推动国家级标准的建立和提升,从2008年以来,便在云计算基础架构、云计算节能体系、云计算安全体系等领域主导起草了7个国家标准。

云计算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外包服务的繁荣:大量的数据集中在少数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商之中,而将大量的业务放在远端的网络上,这涉及到安全和隐私问题,如何保证数据和业务的安全就变成了重中之重。

云环境下的安全问题比传统IT环境下更为复杂,需要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信誉层面等多维度来进行建设,逐步开展服务安全认证体系,让大家能够使用云、信任云。

对于云计算中心,还需要采用自主知识产权设备来构建一个平台,完全自主可控制是从硬件层面的自主可控,包括芯片的自主研发、整机的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自主研发。现在来看,浪潮已能够为产业界提供这种完全自主可控的云计算中心。

阿里云:

阿里云凭借在云计算产业方面的多年经验,积极参与中国云计算标准化建设工作。阿里云现在是中国云计算标准工作组的副组长单位,牵头或参与多项云计算标准的编制工作,包括《云计算服务交付原则》、《弹性计算服务接口规范》、《对象存储服务接口规范》、《云计算安全参考模型和检测指标》,以及多种云计算服务的SLA制定工作。

加快国内云计算标准化建设需要更多有产品、服务和经验的云计算厂商参与,才能使得云计算标准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普适性。同时,我们应该紧跟国际云计算标准发展方向,逐渐从跟随国际标准向引领国际标准的方向转变,增强中国在未来IT标准化方面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华为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华为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我国参与编制多项光伏逆变器国际标准
我国专家制定首项缓释肥料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