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农田基本建设区划研究

2012-02-26刘罡

东北水利水电 2012年6期
关键词:类型区区划农田

刘罡

(辽宁省农田基本建设技术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3)

辽宁省农田基本建设区划研究

刘罡

(辽宁省农田基本建设技术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3)

本文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系统聚类法”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农田基本建设布局进行研究,取得区划成果。辽宁省共划分5个类型区,结合各类型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提出了今后辽宁省农田基本建设的实施方向和主要任务,具有区域特色,对指导今后的农建工作,促进辽宁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基本建设;区划;辽宁省

农田基本建设区划是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农业水土资源的重要手段,是确定工程建设内容、采取相应工程模式的重要依据。通过区划,将使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布局更加符合辽宁省农业发展的实际,对优化资源、充分发挥农田基本建设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促进全省农业生产的均衡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1 农田基本建设区划的形成

1.1 区划原则

1)自然要素的一致性。即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同时适当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

2)农田基本建设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一致性。即在同一区域内,农田基本建设的侧重点及水利工程类型基本一致。

3)农田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应具有类似性。

4)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即适当照顾现有行政区划,尽可能保持分区与行政区界一致。

5)相对稳定性。即农田基本建设区划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相对稳定性,满足制定农田基本建设中长期规划的需要。

1.2 区划方法

此次农田基本建设区划考虑到相关政策便于实施的原则,确定将辽宁省14个省辖市作为分区基本单元,以此增强区划的可操作性。根据相类似的区划研究理论和方法,同时考虑农田基本建设已积累的实践经验和相关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系统聚类法”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农田基本建设进行区划布局研究。

1.3 区划指标的确定

分区指标的设置必须满足全面性、概括性及易于取得的要求,考虑到农田基本建设主要工程内容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采用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资源、农业生产结构、工程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7项指标模块作为农田基本建设分区的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设16个二级指标。根据指标体系,编制指标资料调查表,对各项指标具体值进行收集及分析整理。

1.4 农田基本建设分区

根据收集到的14个省辖市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建立数学模型,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求解。

首先将14个市的16项指标组成14×16阶原始矩阵(14为省辖市个数,16为指标个数),对原始数据作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及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此基础上计算主成分分析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构成主成分表达式,计算每个样本的主成分得分。主成份得分值见表1。

分别采用类间平均链锁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重心法、中间距离法、离差平方法等6种系统聚类法对14个省辖市进行Q型聚类,即对个案聚类,得到聚类结果。其中层次最明显的聚类分析聚类标准是类间平均链接法,结果见表2。

从表2看出,经过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法定量分析,辽宁省农田基本建设区划共分成5个区:沈阳、鞍山、营口、辽阳及铁岭;大连;抚顺、本溪及丹东;锦州、阜新、朝阳及葫芦岛;盘锦。

根据系统聚类结果,将辽宁省农田基本建设划分为5个类型区,根据地理位置、地貌形态特点对各分区进行命名:辽中低丘平原类型区,包括沈阳、鞍山、营口、辽阳、铁岭;辽西山地丘陵类型区,包括锦州、阜新、朝阳、葫芦岛;辽东山地丘陵类型区,包括抚顺、本溪、丹东;辽南丘陵类型区,包括大连;辽河三角洲类型区,包括盘锦。

表1 主成分得分表

表2 分组结果

2 农田基本建设区划评价

2.1 辽中低丘平原类型区

该区位于辽河中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北部和东部分布有低山丘陵。该区土质肥沃,降水适中,雨热同季,是辽宁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基地,又是城市化水平比较发达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优越,土地利用程度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土地供给矛盾不断加剧,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该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该区农田基本建设主要任务是在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布局的基础上,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提高水资源有效灌溉和农田排涝能力,大力实施农业生产种植、管理措施标准化,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加强河道治理,提高防洪标准,确保沿河城镇安全。北部和东部的丘陵地区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在保护好水土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农业,促进经济发展。

2.2 辽西山地丘陵类型区

该区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形成700 m-400 m-300 m3个阶梯。气候由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该区光热资源充足,水资源稀少,农业生产水热矛盾突出。年平均降雨477.5~584 mm,其中4—9月降雨430~530 mm,年蒸发量1 869~2 109 mm,年平均干燥度1.1~1.2。该区为全省降雨少、蒸发强烈的地区,严重干旱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该区土地贫瘠,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8%~1.0%,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该区植被破坏严重,森林覆盖率仅为23%,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模数高达 2 500~3 500 t/(a·km2),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和干旱现象严重,是辽西地区最鲜明的特征,成为该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因子。

该区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造林种草,恢复植被,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山、水、林、田、路统一整治。同时,要保障该区农村饮水安全,治理沙化,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发展节水灌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建设梨、苹果、山杏、大枣等特色水果、干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3 辽东山地丘陵类型区

该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是辽宁中部地区的天然绿色屏障和重要的水源地。耕地面积很小,仅占该区土地面积的10%左右,是5个分区中耕地比重最小的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该区原始森林已不复存在,加之无序开发和乱砍滥伐,毁林栽参,毁林养蚕等,生态环境出现逆向发展趋势,尤其是东南部地区(如凤城市、岫岩县)水源涵养功能逐步减弱,已出现河流变干的现象,“用水水不来,大雨一下山沟谷地一片白”,土壤侵蚀加剧。经过20多年的努力,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由于辽东山区多为石质山地,按照现在的侵蚀强度,森林植被如不加以保护,将严重影响整个辽宁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该区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以保护和建设辽东山地生态屏障为基本出发点,警惕出现第二个辽西北生态脆弱区,实行以林为主,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整治中小河流,防治水冲沙压土地和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发生,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完善和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系统,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丰富和水体无污染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绿色水稻,发挥森林及山地生物资源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牧、果、蚕、药、杂等特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4 辽南丘陵类型区

该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山地丘陵多,平原低地少。属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5℃,年均降水量550~950 mm,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 500~2 800 h。区内水资源比较贫乏,植被破坏较重,水土流失普遍发生,土壤肥力偏低。由于地理和环境优势,全区盛产苹果,山楂、葡萄和黄桃的产量也较大,近年来又广泛开展草莓种植。农业以粮食、水产、水果生产为主,实行多种经营,形成了水产、水果、蔬菜、畜牧、花卉等五大优势产业。“十一五”期间,国家已将环渤海地区作为重点发展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该区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水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整治中小河流,为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搞好节水灌溉,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构建优质、高效、无公害、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化进程。

2.5 辽河三角洲类型区

该区地处辽河、浑河、太子河入海处的三角地带,地势低洼,河道湖沼密集,水域面积所占比重较大。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降雨适中,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和质量都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属比较发达的农业发展区。

该区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防洪排涝,加强和完善农田排涝设施系统,提高排涝标准,同时兼顾农田灌溉设施的完善,为水稻生产提供坚强的硬件支撑。以建设优质无公害商品水稻基地为重点,调整单一水稻生产模式,全面推进水稻-蟹、水稻-鱼-蟹共生产业链,全面提升稻田经济效益。

S28

B

1002-0624(2012)06-0061-03

2012-04-01

猜你喜欢

类型区区划农田
砒砂岩不同类型区土壤氮磷养分特征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
基于“三线一单”的环境功能区划实证研究
川渝传统民居区划的环境蕴意
与湖南相关的农作物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
农田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