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仓促开放中国金融后果严重

2012-02-17

环球时报 2012-02-17
关键词:储蓄金融市场实体

孙立坚

日前,由美国9家金融贸易协会组成的“接触中国联盟”联名写信,敦促中国进一步向外资公司开放金融领域。美国对华合作战略为何看重“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这一问题?我想主要是因为今天全球资本流动的格局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美国需要新兴经济体开放金融市场,让美国的金融资本到海外打天下。

这些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趋势:一个趋势是资金走向。一部分资金躲在美国债券市场上避险,还有一部分资金选择了以高储蓄、高增长为特点的新兴市场国家。今天美国金融机构在国内的投资,已经受到严格的控制,甚至他们赚得的收入也可能被迫用于为以前闯下的大祸买单,所以这些美国金融机构就会想方设法到海外去打天下。2010年欧债市场上做空欧元、获得暴利的金融机构大多数来自美国。

另外一个趋势就是,美国的政府非常支持自己本土的大企业、大机构的海外战略。甚至不顾来自欧洲盟友的指责,去极力维护美国的海外竞争力,今天来自欧洲倡导的金融交易税、碳关税等新措施都遭到了美国政府的抵制。

即使被金融大海啸重创,今天金融实力最强的国家仍是美国,可是它们也因为危机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境地,所以它的金融舞台一旦搬家,首选就是发展中的中国金融市场。因此,这次华尔街的对中诉求有备而来,而且也释放了今后中美交涉加剧的信号,即以后中美之间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金融市场开放。而且,这一诉求的本质,实际上与要求人民币汇率增值完全是一码事。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几年前访华时,就曾经打过这张牌。作为前高盛的总裁,他非常知道打人民币汇率牌还不如换打金融市场开放的牌,如果金融市场开放,中国还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不变的机制,那么,就很容易出现1997年东亚危机的状况。

显然,美国今天的优势不是在制造业,而是金融业,它在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如人才和创新能力是各国短期内无法抗衡的。今天它谋求中国市场,我们一定要三思而行。因为现在的资金不像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时,多是奔着实体经济去的,而是因为中国的高储蓄、低成熟度的金融市场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会使它们用低成本、低风险的投机方式获得短线收益。

换句话说,当中国经济的增长还没有把实体经济完全做实时,我们若贸然开放金融市场,就会严重影响到我们金融改革的节奏,因为大量的外汇占款很容易造成中国市场虚假的繁荣,甚至让我们的决策部门形成错觉(当年日本泡沫经济就是这样),以为资产价格不断攀升的现象就是改革的成果,对系统风险不断积累失去警惕。最后当大量游资撤走时,才知道这是场大泡沫。总之,我觉得,现在美国和欧洲政府为了挽救疲软的经济,都在拼命“印钞票”,但新增长的经济动力根本没有形成,大量资金无法被实体经济部门吸收、消耗,转而为金融资本,通过储蓄高的地方疯狂投机,进行“套息交易”获取收益。这种做法对于高储蓄但金融市场尚未成熟的新兴经济体显然相当不利。

所以,目前对欧美开放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好时机。至少应该等到下半年以后,当我们实体经济做实了,市场监管也到位了,同时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也开始在全球启动,那时候再来开放我们的金融市场,利就远远大于弊。否则,金融领域仓促“开门”,会造成实体经济没赚到钱,而虚拟经济却异常火爆的严重后果。▲(作者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国际论坛版文章除社评外,均不代表本报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

电子信箱:taolun@globaltimes.com.cn

猜你喜欢

储蓄金融市场实体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俄罗斯:存钱养老越早越好
实体钱
储蓄方法面面观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重振实体经济
人生是一种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