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奥会
——中国体育深化改革的契机

2012-02-16王东方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青奥会奥林匹克运动异化

王东方

1 青奥会诞生的背景与表奥会理念概述

1.1 青奥会诞生的背景

为了激励世界各国青少年运动员积极投入到奥林匹克运动中,也为了让奥林匹克运动更加长久地开展下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于2001年提出举办青奥会的设想。2007年7月5日在危地马拉城举行的第一百一十九次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国际奥委会委员一致同意创办青少年奥运会。这是国际奥委会自1924年创办冬季奥运会以来,首次设立的一项全新的体育赛事,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一项重大改革。

1.2 青奥会的理念解读

体育是一种全人类共有的活动,人人都需要。因此,回归体育原本的目标,回归教育和文化,是体育自身的正本清源。青奥会倡导卓越、友谊、尊重(excellence,friendship,respect),它不把成绩放在首位,而是面向世界各国青少年运动员开展文化与教育活动:发展友谊,提倡节俭,倡导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不因种族、文化、穷富歧视他人;通过奥运精神传递,让青年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度训练,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成为真正具有体育精神的体育人。相比于奥运会更快、更强、更高(faster,stronger,higher)的理念来讲,青奥会更能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普世价值。

2 青奥会对中国体育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2014年中国南京将承办第二届青奥会。这必将给中国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且对于中国未来体育走向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借奥林匹克改革的东风,在“南京模式”理念指引下,在体育制度、体育思想、体育理念等方面大刀阔斧,锐意改革,给中国体育一个美好的未来,给中国青少年一个美好的明天。

2.1 促进中国体育制度的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引人注目,在国际体坛以其优异成绩显示了空前辉煌,这是特定历史时期,以“举国体制”为支撑,以国家政治利益为目的,以操办高水平竞技运动为业务核心,以政府对竞赛事务大包大揽的竞技体育制度的集中体现。中国虽是奥运金牌大国,但不是体育大国,更称不上体育强国。无论是体育设施,还是体育人口,中国与世界公认的体育大国、体育强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笔者认为,我国现行体育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与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失衡。往往用阶段性政治目标取代根本性体育文化目标,且受到工具价值观念的影响,失去了体育人文理想,导致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标的体育精神流失。这种失衡制度已越来越不能适应“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奥林匹克最重要的宗旨就是以体育育人,全面发展人的素质。而中国体育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把重心放在了提高极少数人的身体素质上,忽视了对全民体育素质的构建和提高,尤其忽视了对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虽然,我国政府已经注意到并正在采取措施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但受到“全运会模式”和“奥运会模式”的深刻影响,各级政府和学校对青少年的体育发展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很多地方中小学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挤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甚至取消体育课和体育考试;大学校园里公共体育课也存在着严重的“可有可无”现象。这样既不利于青少年体育发展,又严重地阻滞了青少年体质水平的提升。

南京举办青奥会,为我国体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契机。首先,需要强化“成为体育强国,未来在青少年体质的全面提升”的思想。要让青少年都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参与体育文化活动,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态度,重视自身体育素养的培养;其次,需要制定更为有效的制度,保障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让体育育人的功能得到极大体现;第三,政府要把解决广大人民全面快速增长的体育需求与体育公共服务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作为主要职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包括青少年朋友无论在学校、社区或体育场馆都能享受到优质的体育公共服务。

2.2 促使青少年对体育的热爱,呼唤身体理性,消除体育异化

奥林匹克运动原有的动机是“发展体育运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旨在增进整个人类健康、美丽、交往和友谊。然而,由于受不良思潮的影响,奥林匹克曾一度渗透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商业动机。在各种体育竞技中愈来愈多地充满着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贪污受贿及狭隘的功利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等恶劣行为和意识,使奥林匹克运动完全背离公平、正义和真善美的本性。背离了旨在推动人类健康、人类友谊和人类文明的根本宗旨。在这种异化状态下,人的日常行为不是服从身体的本性和需求,遵循身体自身的规律和逻辑,而是服从精神、政治、物质的需求所编造的各种人生观、价值观和对权力与财富的追求,结果使“人类的文明程度越高,身体越孱弱”。体育政治化、物质化,使体育越来越远离其本质。体育异化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消除体育异化,回归身体理性”是人们在面对体育异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发出的呐喊。体育运动的根本宗旨在于人自己而非其他。应该是体育为人民,而不是人民为体育,任何为了其他目的而损害人体健康的体育行为都是短视和错误的。体育终极目标应回归到人自身。因此,去除异化,回归身体本身,将古希腊哲学和奥林匹克精神所突出的“健康、美丽和智慧”的身体观置于首位,关注身体生长和发育,加强身体呵护和保养,提升身体质量和素养,使人类更健康,更朝气,更阳光,才是体育运动根本目的。

青少年是每一个国家的未来,更是世界的未来。创办青奥会就是要在他们中间广泛传播“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理念。让青少年树立积极健康向上意识,鼓舞和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并能够在运动、参与、互动、共享的氛围中体会到健康、强壮的身体带给他们的愉悦,拼搏、努力的过程带给他们的享受;让青少年能够自觉地走进奥林匹克运动,走进运动场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体育的熏陶,从童年时代起就将身体和健康、强壮、优美与心智融合为一,并在体育活动中体现自身价值,加强团队协作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强种强族,优质进化,繁荣富强而努力。

2.3 通过体育锻炼,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真善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三个主要价值范畴。所谓真,指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意识的特质;善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功利价值;而美是符合客观规律并与人的目的相一致的、富有感染力的生动形象。

奥运文化花蕾绽开,不仅因为体育本身的竞技性和满足人类健康需要,更重要的是在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赛场上,人们能够从中获得真的启迪、善的感染、美的熏陶,体会和领悟到人生运动场上的欢愉和痛苦,成为“真正的人”。

首先体育活动必须符合人体运动的规律,符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是为真。它是建立在科学意识的基础上,是善和美的基础。为达到其他目的而违背科学原则拔苗助长式的训练,是不科学的,不符合真的思想原则,必须坚决摈弃。其次,体育作为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需要体现社会功利和功利目的,是为善。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体现着社会的根本利益。健康是体育求善的特殊目标,健康美是人在“身心俱泰”时所显示的美,反映出社会功利性的审美要求。身体美所具有的功利性意义主要反映为健康美。有专家坦言,身体健康就是最终至上的善。它本身就是一种终极和内在的价值。体育运动技艺性处处体现着美,运动中的动态、造型、声音等作用于人的感官,唤起那些内心充满热情的观众的共鸣,从而满足人们对人类外在表现力的兴趣和好奇,并使全身心得到愉快和欢欣,受到美感陶冶。

中国体育的未来在于青少年。中国青少年对于南京青奥会的召开,不仅在于了解奥运会的竞技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懂得“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懂得体育的真正价值在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从体育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确立至真、至善、至美理念,朝着美好的目标去努力。

3 结语

有了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经验,笔者相信:南京青奥会的举办必将成为一届万众瞩目、承上启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体育盛会。它将不仅开启奥运改革的先河,使奥运破旧立新,去除异化,回归本真,而且会在中国青少年中刮起一股奥运文化的东风,使中国青少年更加了解奥运文化,理解奥林匹克精神,把他们从游戏机和电脑前重新拉回到体育运动场,焕发青春、激扬活力。南京青奥会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体育的深化改革,改变“重竞技、轻民生”的体育现状。通过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体育事业发展成果,消除体育异化,使体育回归身体自身,引导民众怀着至真、至善、至美的美好理念,开创全新生活,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我国走向强种强国的光明大道指明方向。

[1] 王凯.耦合性:探究南京承办2014年“青奥会”的成功之道[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4(1):29 ~33.

[2] 胡小明.体育制度的改革契机——南京青奥会随想[J].体育与科学,2010,31(2):15 ~17.

[3] 追寻体育的真义: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探索与期待——张之沧、王守仁教授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0,31(2):2~5.

[4] 高泳,等.青奥会的真正内涵——“南京青奥会口号、目标与理念”研讨会综述[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6):21~23.

[5] 史立峰,等.2014青奥会对南京城市体育发展重大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6):28~30.

[6] 顾韶勇.南京承办2014年青奥会的优势与青奥理念的融合[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5):16 ~18.

猜你喜欢

青奥会奥林匹克运动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
青奥会的真正内涵*——“南京青奥会口号、目标与理念”研讨会综述
浅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