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图书馆阅读文化的构建

2012-02-15麦淑平广东药学院图书馆广州51000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9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图书馆员后现代

●麦淑平(广东药学院 图书馆,广州 510006)

后现代文化是西方的一种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被引入文学艺术领域后的产物,是后现代主义在文化领域的外在体现,已经成为后现代社会一种普遍的人文环境因素和文化倾向。

1 后现代主义及其特点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泛文化思潮,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析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一词最早见于西班牙人F·D翁尼斯1934年编纂的《西班牙及西属亚美利加诗选》一书。20世纪60年代,加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和德里达的《语文学》《写作与差异》《声音与现象》等作品的相应发表,标志着西方思想界从现代向后现代转折。[1]后现代主义相对现代主义(Modernism)对科学和真理的绝对推崇和信仰而言,其特点是以反思、批判近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取向与基础、思维方式等为基本特征,以新的话语和形式解释世界。[2]后现代主义渗透到文化领域后产生了后现代文化,因此了解其特点也相当于解读了后现代文化。

后现代主义具有明显的与现代主义对立的特征:(1)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不确定性”是指“确定文本或词语意义的不可能性”。[3]它否定文本具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或主题,因而否定对文本作全面的、甚至是正面的概括。(2)非正典化(Decanonization)。是指处理问题没有绝对的权威与标准,因地、因时制宜,作出合理的选择,就是正确的,因此呈现出去中心化及多元中心主义,表现为否定西方近、现代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理论基础。(3)片断化(Fragmentation)&非线性(Non-linearity)。后现代主义重视的是片断而非整体,同时亦经常是非线性模式思考,因而当面对许多事情时,所采取的思考方式为逆向甚或全方位。(4)公众参与 (Performance,participation)。后现代社会人们高度强调自我,注重表现自我,渴望个人得到肯定,热衷与大众互动。(5)无我性(Selflessness)与无深度性(Depthlessness)。后现代主义否认深度,更不会对事物背后的本质进行探究,人们只追求抓紧眼前的时间及时享乐,对于过去和将来并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总之,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反对总体性、同一性和确定性,高扬事物变化以及事物本身的多元性、差异性等,主张用知识形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去反对和超越统一现代理论。

2 图书馆阅读文化

阅读与文字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社会的知识和文化是通过文字的形式来进行保存和传播的,而且在将来,文字仍将是人类文明传承和演化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人们需要通过阅读来学习知识和接受文明。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教育水平提高,阅读成为了一项普通的关乎个人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和一种大众化的文化现象。阅读文化研究就是基于此来进行有目的、有规律的考察,对阅读文化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进行提取和归纳。[4]而图书馆阅读文化作为阅读文化研究的重点,其涵义可以理解为图书馆通过提供读者服务,令读者接受更多的知识,从而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和技能。从狭义来看,图书馆阅读文化是指文学艺术作品形成时即已蕴含的能为读者感知和接受的特有文化内涵。从广义来看,图书馆阅读文化则是指依托现代技术,通过多种渠道来接触、理解、接受的社会文明结晶。笔者认为,阅读文化是基于文字和其他文化符号,以接受信息为导向,以体现价值为最终目的,以阅读活动为形式,形成过程中受社会环境和社会意识影响的一种完整的文化体系。阅读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它受到多方面影响,本身带有浓重的地域性、时代性和多元性,对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提高个人素质有其独特作用。因此最早在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建立阅读社会的理念,目的就是通过倡导阅读来提高全民素质。

3 后现代文化对图书馆阅读文化的影响

E时代图书馆功能发生嬗变,读者的信息需求和阅读习惯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作为重要阅读场所之一的图书馆,在后现代文化环境下,其阅读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发生深刻的改变。同时,读者的主体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强化,在独立探索并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主导下,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正规化的学校教育和课堂知识精神层次的吸取,越来越多倾向通过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吸收精神营养,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另外,后现代背景出现的视觉文化和网络文化冲击着传统的阅读,使传统的文字阅读逐渐边缘化。

3.1 阅读内容和方式多元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发生显著的改变,由过去单一的纸本文献转变为现在纸本和数字资源相结合的馆藏资源。而且读者的阅读内容多元化。阅读方式也发生显著的改变,除了阅读传统的纸质书籍,网络阅读也成为了阅读的潮流。此外,后现代文化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带来了阅读文化的变革。阅读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无论是文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还是通俗小说和故事,都成为人们的阅读热点。

3.2 倡导自由阅读

后现代文化提倡自由阅读,理想的阅读境界应该是宽松的,没有太多的精神压力和负担。被强制读书和喜欢读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被动的,功利性的,在阅读中激不起积极主动的情感投入和呼应,出现阅读麻木,思维、情绪和情感体验处于抑制状态;后者则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得到的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因此图书馆需要构建一种允许多样化、自由的阅读氛围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展开阅读。

3.3 流行浅阅读和快餐文化

近年来,随着电子时代的影响加深,出现了电子阅读,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阅读方式的同时,也出现了浅阅读现象。浅阅读是指一种局限于表面层次的不求甚解的,纯粹追求消遣娱乐的阅读形式,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阅读停留在较浅层次,只求其表层意义,对内在深层意义则不予探究;二是倾向于阅读容易理解、内容少的简易文本,变相排斥经典文本。数字化阅读是造成浅阅读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人们对信息的易理解度要求的提高,数字化阅读还催生了以读图为基本方式的浅阅读。其表现为浏览网络时,人们多喜欢接受综合了视频、图形等可经由视觉感受快速接受的阅读方式而非单调的纯文本的大部头文本。

感性化、浅层次的快餐式阅读尽管广泛传播,但它实际上很难真正提高人的人文素养。因此引导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正确阅读已成为图书馆不可避免的责任,构建良好的图书馆阅读文化势在必行。

4 图书馆阅读文化构建的举措

4.1 推行“个性化”导读

受后现代文化的影响,读者更倾向于具有个人特点的个性化阅读。显然,根据读者不同的需求为他们度身提供专门的、个性化的服务,引导读者找到所需的阅读信息资源,并帮助他们将所需要的资源转化为解决问题或需要的实际方案和措施,是新时代图书馆提供优质个性化读者服务的必然要求。这一过程中,了解读者面临的问题和真实信息需求至关重要。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读者进行沟通,了解读者信息需求或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真实需求,进而协助他们选择适合其兴趣、需求,对其解决问题有实在帮助的信息资源,从而提高图书馆利用率和服务品质,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和信赖度,并建立图书馆与读者间长期良好互动关系。

4.2 倡导“对话式”互动性导读

后现代阅读观揭示的主要是一种开放的、对话性的关系,丰富了图书馆阅读辅导的内容,对图书馆导读服务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后现代文化环境下的阅读辅导已从过去的单向传授转向了读者与图书馆员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即在导读过程中图书馆员不再是凌驾于读者之上的惟一权威,而是读者和图书馆员共同参与探求知识,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后现代视野中的图书馆员和读者关系,充满了民主、平等的对话,同时也提倡对话中的反思和批判精神。但这不是忽略图书馆员的作用,而是将图书馆员由外在的专制者构建成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与情景共存。图书馆实施阅读指导不应是一种灌输和阐释的过程,而是围绕提高读者阅读质量来共同开发、创造和建构的动态发展过程,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辅导体系,打破图书馆传统封闭式的导读模式,走向开放性的“后现代范式”导读教育体系。新时代图书馆服务须落实“知书”与“知人”的核心理念,不能仅关注读者一般性的信息需求与提升信息素养等方面,须挖掘读者潜在阅读需求,有针对性的推荐图书文献资料,在尊重读者阅读需求的情况下,科学引导其良好的阅读倾向,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4.3 提高导读服务人的综合素质

有效帮助读者获取所需的信息,指导读者阅读有用的信息,把有用的情报信息资源介绍和推荐给读者,需要图书馆员自身在专门领域具有较高素质和良好服务意识、水平。高素质的图书馆员对于读者而言,在从海量文献资料中筛选能满足需求的信息资源时,具有知识和经验优势,无疑是读者最为可信和可靠的引导者。图书馆员利用自身所长,为读者进行阅读辅导,使其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和人生观非常重要。通过图书馆人适当的引导,使读者阅读取向由单一转向全面,多方向扩宽读者阅读的兴趣,从而了解更多方面的读物,建立比较全面而完整的知识和审美结构。读者自己建立这样的结构后,同时也可以向别人进行具自己特色的再次阅读辅导,这样由成功例子介导的阅读辅导往往具有更大的辅导作用。为了充当好优秀导读服务人的角色,图书馆员有必要在提供导读服务之前,即已掌握某一个或多个领域的较为精炼的学科知识,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与读者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和服务水平,才能更好服务于更多读者。

4.4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后现代主义主张帮助读者查阅有用信息,使读者解决问题,还可以认识世界,启迪思维,开阔视野,调剂学习和生活。开展阅读指导工作,关键在于激发读者学习的兴趣,把被动学习提升到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发挥读者学习的潜能,从而在图书馆营造一个愉悦的图书馆学习环境。图书馆开展阅读指导工作是履行教育职能的重要途径。我国传统的学习是单面的、静态的、无实践性无科学观,使得实用性与功利性阅读严重伤害了人们对阅读的感情,一旦不需要考试或论文写作时,人们就不会或极少主动有目的地去接触、了解专业性的学科知识,无法真正从阅读中获取对于提高自身素质、解决实际信息需求有帮助的信息资源。久而久之,人们的阅读率就会逐渐降低,最后出现全民性的全社会“读书荒”,对于和谐社会和全民阅读的构建有着极大的阻碍。图书馆要开展阅读指导,建立阅读文化,全面激发读者对于阅读的热情,才能真正避免“读书荒”的出现。

4.5 了解读者阅读心理

阅读过程的展开取决于阅读动机,不同的阅读动机决定了阅读过程的进展顺利与否。图书馆员要对读者进行恰当的阅读辅导,必须首先了解读者阅读动机。馆员要通过灵活多样的交流与读者建立良好的互动沟通,了解读者知识水平、学识背景,阅读心理,阅读需求,并对之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细化读者阅读动机,掌握读者阅读倾向,深切了解什么样的书籍最适配读者的动机,才能作出适合读者,并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辅导方案。而人的心理活动是会变化的,读者的阅读动机也不会一成不变,馆员要不断与读者保持交流,对读者某时某刻的阅读动机做到及时的了解,而不是只限于一时、一次的了解,如此,馆员作出的阅读辅导才能与读者的阅读动机保持同步。

[1] 张法.作为后现代思想的解释学[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5):54-58.

[2] (美)凯尔纳,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2-4.

[3] AlexPreminger,et al.TheNewPrinceton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C].new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Press,1993:582.

[4] 王余光,汪琴.关于阅读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图书情报知识,2004(5):4-6.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图书馆员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90后现代病症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