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的SWOT分析*

2012-02-15许晶晶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200234

图书馆建设 2012年9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馆员学科

许晶晶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234)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衡量高校整体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科研人员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和重要基地。据美国科学基金会统计,一个科研人员花费在查找和消化科技资料上的时间占全部科研时间的51%,计划思考占8%,实验研究占32%,书面总结占9%[1],由此可看出,科研人员花费在科技出版物上的时间为全部科研时间的60%左右。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科研信息服务已成为提高高校科研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科研信息服务进行了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科研信息服务的发展策略。

1 我馆科研信息服务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4个方面,运用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各因素相互匹配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择最佳的战略组合,制定符合组织未来发展要求的战略规划。用此方法分析我馆的科研信息服务,能够比较客观、准确地把握现实状况,发现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进而做出合理的决策,以提高科研信息服务的质量。

1.1 优势

1.1.1 文献数据库资源丰富

我馆文献数据库资源充足,现有97个文献数据库,截至2012年初,数据库规模已超过了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我馆数据库具备自己的特色:①综合性数据库建设优势显著,包括16种中文数据库和18种英文数据库。②专题性数据库独具特色,涵盖了经济、法律、教育、生物化学材料、数学、物理、工程技术、心理、旅游等方面,学科覆盖面广、质量高。

1.1.2 科研信息服务方式多元化

我馆的科研信息服务是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服务,主要有资源建设与文献服务(文献传递、异地借还、馆际互借、代查代检、科技查新、查收查引)、个性化学科服务(学科馆员、学科Blog、学科导航、RSS订阅、个性化信息定制、系统预测)、参考咨询服务(E-mail、在线咨询、BBS),这些服务方式相互补充、共同作用,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

1.1.3 优秀的人才队伍

近年来,我馆工作人员素质越来越高,人员结构也日趋合理。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占全馆人数的68.1%,30~49岁的工作人员占全馆人数的66.4%,拥有中级职称的工作人员占一半以上,拥有副高职称的工作人员达15%,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占31.9%,其他人员专业呈现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向科研人员提供科研信息服务,我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一方面对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进行调研;一方面根据自身调研和科研人员信息反馈较为全面地了解用户的科研信息需求,并借助自身在情报学方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2]。

1.2 劣势

1.2.1 服务信息不对称

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需求者与信息供应者必须通过交流才能达到供与需的协调一致。而我馆与科研人员间由于交流不畅,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在:①图书馆主动提供科研信息服务的观念淡薄,对科研人员的总体情况(科研人员个人信息、科研进展、检索水平、专业背景、信息需求、阅读规律等)缺乏了解,无法满足科研人员的科研信息需求。②图书馆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无法对科研人员的反馈信息做出快捷的反应,影响了科研人员利用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的动力。

1.2.2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配置是指根据人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为其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岗位,且在工作中需充分考虑员工的成长和价值,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我馆目前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其主要表现在:①图书馆由于不能提供高层次信息服务,导致学校对其不重视,长期以来被定位在“教辅编制”[3]。②受传统服务观念的影响,一些具备学科馆员能力的人员得不到合理利用,仍从事阅览室的借还书工作,未能人尽其用。③缺乏与岗位分级相应的素养及服务内容方面具体的绩效要求,并且考评方式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这些都挫伤了业务能力较强的人才的工作热情,导致其工作效率低、公平感缺失、人员主动精神被抑制。这种人力资源现状与数字图书馆发展极不协调[4]。

1.2.3 图书馆自身科研能力弱

图书馆要提供科研信息服务,自身就需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积极开展自身的科研工作,但由于长期只强调借阅服务而忽视自身科研,导致图书馆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能力都不高。本文采用中国知网(CNKI)精确检索,检索“作者单位”为“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检索年限为2007年—2011年,将检索结果与CSSCI源的中文核心期刊进行匹配得出表1。

从表1可以看出,①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占图书馆总工作人员的比重较少;②具备科研能力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较高,都是硕士及以上;③科研能力较强、能发表多篇论文的高产作者不多。④图书馆总体科研能力弱,缺乏实际科研经验,很难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导致科研能力与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1.3 机会

1.3.1 科研环境的变化引起科研信息服务的变革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资源形态的变化,从而改变了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环境,这是一个充分支持各类数字化信息对象,支持多种网络化知识组织与传播形态,支持知识的创造、交流、分析、组织、保存全过程的综合数字科研信息环境。科研环境的改变为图书馆的科研信息服务带来了新的机会,图书馆可以根据科研人员的需求将科研对象分类,利用学科馆员对信息资源结构及规律的深度理解,在开放集成融汇多方信息资源、分析工具的基础上根据科研人员的需求特点提供动态个性化服务。

1.3.2 Living library的应用为科研服务提供了新模式

Living library于2008年传入中国,它提倡在自由、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从而抛开了图书馆资源运行的过程,扩大了知识集合的范畴,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即时性。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和同济大学图书馆都对Living library进行了大胆尝试,分别开展了“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经验交流活动”和“同舟共济,分享新知Living library——真人图书”。我馆也于2011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Living library服务,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热烈回应。这些尝试的成功,为高校图书馆创新科研信息服务带来了新机遇。

1.3.3 图书馆对优秀馆员的重视和培养

我馆已经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为期两年的中美图书馆员交流活动,每年都安排硕士及以上学历并精通外语的优秀馆员到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图书馆学习。所派出的馆员除了到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图书馆服务窗口进行体验外,还参加同行交流及举办的学术讲座,并对有关科研项目开展研究。这样的培养,能够拓展馆员的国际视野,锻炼其获取前沿信息、洞察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的能力。

1.4 威胁

1.4.1 新的信息环境使图书馆作用淡化

网络的出现、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一个丰富、无限的信息空间。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逐下,以出版商、发行商、检索服务商和网络化信息服务商为主导的虚拟信息系统正将包括文献收藏、检索、传递在内的全面信息服务直接提供给科研人员[5],使图书馆知识传递和信息中介的作用不断弱化,造成图书馆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在对全球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现状和未来的研究中指出,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内容已不是大多数信息需求者的第一站,只有当在网络上查不到所需资料时,才会想起图书馆[6]。

1.4.2 科研人员信息行为的改变引起信息需求复杂化

在大量的数字信息资源面前,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开始转变为如何从鱼龙混杂的庞大信息源中析出优良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最终融合成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要求图书馆通过嵌入式信息服务融入科研过程,根据具体问题和个性化环境,提供有价值的和关键性的科研信息服务。另外,科研信息需求的时效性很强,面对持续变换和流动状态的学科信息,如何获取最新、最前沿的信息成为科研人员科研效率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图书馆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2 提高我馆科研信息服务的策略

通过对我馆科研信息服务的SWOT分析,可以明确我馆目前具备的优势、存在的不足及面临的威胁。综合这些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

2.1 积极引入Living library个性化信息服务理念

图书馆首先要借助网络等多种宣传渠道向科研人员解读Living library的理念和开展它的目的,让科研人员接受新形式的信息沟通方式。图书馆可以基于Living library的志愿者服务精神,从学科建设方面的领军人物中招募志愿者,将其发展成为图书馆的Living book,也可以让知识丰富、善于表达的学科馆员充当Living book,与不同背景的Living book互相补充、相得益彰[7]。其次,要制定出Living book的借阅规则,标注出专业范围、研究领域等内容,便于科研人员了解和选择Living book,鼓励科研人员与Living book面对面互动交流[8]。

2.2 以面向科研项目的服务为抓手,提供一条龙的嵌入式信息服务。

图书馆应在科研人员调查项目申报、实施和结题过程中了解科研人员的真正需求。

在项目申报中,图书馆应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方法,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项目申报服务措施。图书馆要根据每年的项目申报指南,帮助相关科研人员分析近年来每个学科领域的资助率,甚至为科研人员提供某个领域的文献综述,为项目申报提供个性化的、创新性的服务,以减轻科研人员的工作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图书馆应提供信息检索方面的服务,主要是调查英美大学图书馆的数字资料检索模式,结合国内大学的网络环境,提出适合国内的新型的集成信息检索服务,使信息检索方法简化,避免科研人员为了学习数据库检索方法而花费太多时间,以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

在项目结题后,图书馆应积极推广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实证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对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做出甄别,并组织专家对有应用价值的重点项目进行鉴定和评价,最终将优秀成果通过信息发布推向社会。

2.3 建立嵌入式学科馆员队伍

嵌入式学科馆员是提供优质科研信息服务的主体,是图书馆开展自身科研项目的生力军,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嵌入式学科馆员队伍是现代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的根本。他们除了应具备第一代学科馆员拥有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能力和学科背景外,还应具有与科研项目相关的基本专业知识,能提供项目全程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可以从人才引进方面着手,结合本校重点学科和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引进学科馆员,优先考虑既有图书情报工作经验又有某领域专业背景或经验的人员。此外,图书馆可以从具有相近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中选拔出有潜力者参加进修和培训,使之成长为合格的嵌入式学科馆员,并对现有学科馆员进行每两年1次的专业培训。

2.4 利用新技术提高信息服务

在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要充分理解各领域的资源特征,集成解决科研所需的分析工具,以信息分析专家的身份进入科研人员的科研过程,利用自身已有知识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加工,将庞大无序的信息通过筛选、优化、整理变成科研人员需要的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的高质量信息,将这些信息通过参考咨询服务、Blog等平台传递给科研人员,实现信息交互。此外,图书馆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组织网络信息,围绕科研人员检索需求,在已知数据库的基础上分析数据的内在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在网络中进行有目的的信息搜索与提取[9],实现科学研究智能化、高效化,从而深入推进科研信息服务,并通过数据库建设及网络环境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设立特色数据库,针对知识单元提供数字资源。

3 结 语

在目前的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扬长避短,抓住机遇,依托新的技术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的科研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拓展科研信息服务内容,深化科研信息服务层次,真正成为高校科研工作的得力助手,推动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1]文献的检索、整理和阅读[EB/OL].[2012-03-03].http://wenku.baidu.com/view/bcfa1b27bcd126fff7050b7f.html.

[2]廉立军.学科馆员科研信息服务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4):67-70.

[3]张国喜, 桂慕梅.从心理契约视角看知识型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23-25.

[4]李文林, 曾 莉.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现状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Ol0(2):33-35.

[5]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2-37.

[6]刘葵波.网络时代图书馆的边缘化走势及其应对[J].图书馆建设,2007(2):28-30.

[7]苏 黎.Human Library:大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新趋势[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5):88-89.

[8]张立亚.Living Library对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86-88.

[9]马桂艳.高校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发展对策[J].图书馆学刊,2007(1):44-46.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馆员学科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学科新书导览】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