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跆拳道专选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2012-02-10周晓卉

科技视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跆拳道就业指导山东

周晓卉

(菏泽学院体育系 山东 菏泽 274015)

0 前言

自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后毕业生全面入市场的第一个高峰年以来,大学毕业生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在逐年递增。同时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由“统包统分”走向“双向选择”、“自由择业”。体育教育专业跆拳道专选毕业生的可就业面相对比较窄,就业中面临的问题更多。本文试图以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跆拳道专选2010届和2011届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研究其就业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跆拳道专选学生的就业提供对策和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跆拳道专选学生2010届(38人)、2011届(14人)毕业生就业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搜索和查阅了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跆拳道专选毕业生,就业观念、现状等方面的文献。

1.2.2 问卷调查法

制定并发放问卷共52份,回收52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96%。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通过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进行处理。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在情景统一的情况下,根据以上三种研究方法,发现2010届、2011届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跆拳道专选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下(见表1)。

表1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过的2010届、2011届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跆拳道专选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入下(见表2)

表2

2.2 就业意向性分析

对专业就业方向情况分析,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完全和自己专业对口的人很少,稍微有点偏差性的稍多,自由职业的很多。

2.3 毕业生就业现实分析

这两届毕业生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最终被社会不同工作岗位接纳的人数仅为55%,而工作岗位真正与所学专业紧密联系的还不足31%。在调查过程中有64%的毕业生承认其就业是动用了各种社会关系才最终落实。

2.4 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心理感受分析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它所引起的各种严重疾病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重要致死和致残原因,因此积极调脂治疗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了解,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感受为:所学专业社会需求过少,竞争压力太大;外语水平太低,知识面狭窄,不足以应付招聘单位的面试及考核;招聘用人是存在的不正之风等等。其中高达32%的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略显不满。这表明学校应在就业指导工作上需加大力度。

2.5 毕业生对就业信息分析

畅通的就业信息服务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必要前提和保证。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还很滞后。从调查中了解到,我过的就业市场90%以上是建立在学校为中心的小规模的临时性市场体系,市场供求量小且信息不足。体育教育专业的信息量更显不足。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0届、2011届跆拳道专选学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有25%是通过人才交流会,12%是通过网络,而63%的毕业生需要自己去寻找信息。

2.6 毕业生就业市场分析

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师资方向,虽然每年国家都要从毕业生中招考一部分公务员或事业人员,但和其他专业相比,体育教育专业的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每年体育教育专业考上公务员的毕业生非常的少。根据调查和访问一些资深教师,目前我省大部分小学入学儿童大大减少,尤其一些农村小学,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很多农村学校由于学生太少而取消。恰恰这个原因造成了教师超编,每年除了少量退休的教师外,能接受毕业生的岗位就随之大部分减少了。

2.7 毕业生综合素质分析

2.8 毕业生就业时的心理准备不足

恰当的择业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毕业生的就业有着较大的作用。有些时候某些优秀的毕业生反而找不到工作,而能力一般的毕业生却能如愿以偿。在调查中有35%的毕业生认为由于自己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不能寻找到理想的学校。在人才交流市场上往往有很多毕业生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 毫无目的的将简历交给招聘学校后就匆匆离开,往往给学校的影响不深,再就是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在受到学校拒绝的信息后心灰意冷,失去信心不在寻找。

2.9 工资待遇期望分析

通过调查,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0届、2011届跆拳道专选毕业生对初期工作月薪期望过高。但事实却与他们的期望相差过大,在这巨大的心理落差下,有很多人寻求其他出路而放弃本专业。

3 结果与建议

3.1 结论

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0届、2011届跆拳道专选毕业生有着较强的就业自信心,但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了解程度不够,缺少必要的计划;对工作的地域选择范围太小;匮乏合适的就业指导;就业关注度不高,毕业生独立找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3.2 建议

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包括政府、学校、院部及毕业生本人,齐心协力多管齐下才能有效的帮助体育教育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针对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0届、2011届跆拳道专选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及对策。

(1)建立健全公平的就业制度

完善一些就业法规,改善就业市场,规范就业体制,以便使“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得到全面的实现。监督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是否公开、公正、杜绝暗箱操作、钱权交易的不正之风。

(2)调整课程结构,扩展毕业生知识面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系应加强专业的通融性,培养复合型、创造性个性化的人才。在内容上将传统知识与教书做人相结合;在结构上将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做人相结合;在实施方式上实现横向理顺、加强基础、更新内容、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3)毕业生应当充分面向就业市场了解时下社会学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自己做好定位,未雨绸缪。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多学多接触,成为复合型人才。

(4)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不断改进工作理念和方式,增加就业指导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借助职业心理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

(5)学校应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市场体系

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投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使信息畅通和信息共享。通过网络建立学校—人才交流市场—用人单位就业服务体系。缩短求职时间,增加就业的畅通。

(6)制定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如放宽进城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加大毕业生在选择地域上的自由度等等,解除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

[1]李双.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其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9.

[2]段慧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心里分析与对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05).

[3]吴天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J].世界教育信息, 2006,16.

[4]王虹等.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5.

[5]马永明.体育专业学生生涯教育的现状、内容及措施[J].教育探索, 2007,9.

[6]韩勤英,刘献国.河南省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3):21-25.

[7]张金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初探[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 (5):33-37.

[8]核来.国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株洲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8):77-79.

[9]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2002(4):52-55.

[10]胡咏梅,崔继安,等.天津体院学生就业取向问卷调查与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3):36-38.

[11]夏思永.高等体育教育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0):42-45.

[12]仇建生.面向新世纪师范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考[J].湖北体技,2001(3):41-43.

[13]李宇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6).

猜你喜欢

跆拳道就业指导山东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嘻哈跆拳道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嘻哈跆拳道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嘻哈跆拳道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