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2012-02-03李海峰杨梅李舸许锦冰黄汉钊邓统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0期
关键词:中层微量白蛋白

李海峰 杨梅 李舸 许锦冰 黄汉钊 邓统生

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李海峰 杨梅 李舸 许锦冰 黄汉钊 邓统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6例,按测得的尿微量白蛋白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尿微量白蛋白≥30mg/L归入实验组,共34例,尿微量白蛋白<30mg/L归入对照组,共42例。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分别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SPSSV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两组测得的IMT值分别为(1.22±0.30)mm和(1.06±0.24)m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

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2 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mellitu,T2DM)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肾病,它早期诊断的标志是尿微量白蛋白(albumin,Alb)的升高。有文献提示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相关,并且是心血管病的一项重要预测因子[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早期病理改变是动脉内膜增厚,在临床上我们采用彩B检查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来了解是否存在早期AS。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二级预防提供客观依据[2]。我院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用BIO-RAD D-10仪器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探讨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二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自2009~2011年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均按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其中女50例,男26例,按测得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尿微量白蛋白≥30mg/L归入实验组,共34例,年龄(65.8±12.0)岁,尿微量白蛋白<30mg/L归入对照组,共42例,年龄(60.9±13.0)岁。IMT≥1.1mm为增厚。所选病例均除外①高血压患者;②发生过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等;③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④近期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2 方法 ①生化测定: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m l,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②BIO-RAD D-10仪器测定:留晨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mAlb≥30mg/L为阳性。③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测定:采用西门子IU22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受检者休息15min,颈后枕薄枕,头偏向对侧,充分暴露颈部,探头频率为7.5MHz,对受检者双侧颈动脉进行测量,先行横断扫描,再行长轴显像取样,声束垂直投射,在颈动脉分叉近端10mm、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分别测前壁和侧壁IMTc,取其平均值作为颈总动脉IMTc。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V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的方式表示,组间比较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基本临床资料及IMT的比较(±s)

表1 两组基本临床资料及IMT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TC(mmol/L) TG(mmol/L) LDL-C(mmol/L) IMT(mmol)实验组 36 65.±12.0 5.42±1.61 2.46±2.21 3.21±1.43 1.22±0.30对照组 42 60.±13.0 5.38±1.21 2.62±2.10 3.09±0.91 1.06±0.24t值 1.72 0.11 0.37 0.41 2.62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两组间年龄、TC、TG、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IMT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内皮功能紊乱是AS的始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IM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诊断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非浸润性定量指标。颈动脉的硬化程度和心、脑动脉及外周动脉硬化性疾病明显相关,测量颈动脉内膜厚度可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性表现,主要反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研究证实微量白蛋白尿提示患者存在着全身广泛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因此内皮细胞功能损害即存在于全身大血管,也存在于肾脏的微血管[3]。

本研究结果显示T2DM患者中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IMT呈正相关,T2DM患者高水平尿微量白蛋白的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因而我们认为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二者存在共同的致病机制,T2DM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查也可作为早期预报动脉粥样硬化一项指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尿微量白蛋白测定与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均具有无创性、费用低、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特点,值得推广。在糖尿病患者中早期筛查尿微量白蛋白,对于防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和预测心血管事件有重要价值。

[1] GROOP L,EKSTRAND A,FORSBLOM C,et al.Insulin resistance,hypertension and micro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Diabetologia,1993,36:642-647.

[2] 彭若宇,吴月英,周元峰,等.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0):50-52.

[3] Goligorsky MS,Chen J,Brodsky S.Workshop:endothelial cell dysfunction leading to diabetic nephropathy:focus on nitric oxide.Hypertension,2001,37(2Part2):744-748.

528303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李海峰 杨梅 许锦冰 黄汉钊 邓统生);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桂州医院(李舸)

猜你喜欢

中层微量白蛋白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微量滚转力矩天平测量技术研究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