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疗效

2012-02-01王海鹏朱袭嘉田小林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西桂林54100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奥沙利大肠癌内皮

王海鹏 朱袭嘉 田小林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西 桂林 541001)

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疗效

王海鹏 朱袭嘉 田小林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西 桂林 541001)

卡培他滨;奥沙利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晚期大肠癌

化疗是大肠癌主要的治疗手段,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之一。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控制肿瘤生长、复发、浸润和转移的关键。人血管内皮抑素作为最强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可明显抑制肿瘤血管内皮增殖,且毒副作用和耐药现象极少〔1,2〕,但用与联合化疗合用治疗大肠癌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探讨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且经病理证实的晚期大肠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5)。观察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61~76岁,平均(66.3±6.8)岁;结肠癌20例,直肠癌9例。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62~75岁,平均(67.1±7.3)岁;结肠癌18例,直肠癌7例。所有患者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均正常。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研究组均采用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第1~14天卡培他滨1.25 g/m2,口服2次/d;奥沙利铂85 mg/m2,加入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2~3 h,1次/d,21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同时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山东先声麦得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第1~14天连续给药,8.3~10.0 mg/m2,一般15 mg/d,加入0.9%生理盐水500 m l中3~4 h静脉滴注完毕,治疗过程监测心电。第4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疗效的评价参照WHO抗肿瘤药物客观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临床获益率=(CR+PR)/总例数;病情控制率=(CR+PR+SD)/总例数;毒副反应的评价参照NCI-CTC标准,分0~Ⅳ级。总生存时间是指从化疗开始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3〕。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获益率和病情控制率分别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27,P=0.017;χ2=15.306,P=0.037),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毒副反应的比较 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脱发、肌肉酸痛、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胃肠道反应等,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2例患者血压轻度升高、1例ST段略下移、1例出现胸闷,减慢滴注速度后均缓解。

表2 两种化疗方案不良反应的比较〔n(%)〕

3 讨论

随着我国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1〕,由于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人们忽视,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失去是手术切除的机会,化疗成为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主要手段,疗效较为满意〔4,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治疗大肠癌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化疗方案,临床疗效较为满意〔6〕。

肿瘤快速生长、浸润、转移等必须依赖肿瘤内大量新生血管的形成,因此,控制通过控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见控制肿瘤的生长〔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人血管内皮抑素,是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新药,具有特异性的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并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进而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7,8〕。研究结果表明,在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化疗中联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达到治疗目的〔9〕。本研究提示联合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提高了化疗效果。而且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安全、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毒性非常小,不会造成恶心、呕吐或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以及骨髓抑制,有利于化疗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内,增加化疗效果〔10〕。

综上所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化疗,而且安全、毒副作用小,是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较好的方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李 贞,于广计,李 强,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窗口期”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30-2.

2 刘秀峰,秦叔逵,王 琳,等.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瘤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12(4):241-5.

3 陆筱灵,左 云,许 震,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1):78-80.

4 彭济勇,曾建伦,汤江林,等.恩度联合化疗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药物与临床,2007;4(5):380-1.

5 王成龙,杨勇明,潘 洁,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J〕.实用肿瘤杂志,2009;24(1):79-81.

6 王金万,孙 燕,刘永煜,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5;8(4):283-90.

7 胡广原,张 路,梅 齐,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观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3):391-3.

8 周志伟,万德森,王国强,等.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联合氟尿嘧啶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2):161-4.

9 刘秀峰,秦叔逵.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临床应用和研究的新进展〔J〕.临床肿瘤杂志,2009;14(10):951-3.

10 江丰收,王 刚,孙玉蓓,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2009;29(8):790-2.

R735.3+4

A

1005-9202(2012)16-3542-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99

王海鹏(1973-),男,副教授,主要从事胃肠道肿瘤的诊治研究。

〔2012-01-01收稿 2012-01-20修回〕

(编辑 徐 杰)

猜你喜欢

奥沙利大肠癌内皮
黄芪注射液对奥沙利铂化疗所致神经毒性防治效果观察
丁俊晖与奥沙利文的亦敌亦友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和分子靶向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邀请函
中药单体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RECIST1.1标准和RECIST1.0标准对大肠癌肝转移疗效评价的比较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