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内脂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2012-02-01傅绪栋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内脂颈动脉斑块

傅绪栋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内脂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傅绪栋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内脂素水平与亚临床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无病变组28例,IMT增厚组41例,斑块组39例,测定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BG)、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内脂素、SAA水平。结果 ①斑块组患者FBG、HbA1c、TC、TG、LDL-C、内脂素、SAA水平明显高于无病变组和IMT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MT增厚组患者内脂素、SAA水平明显高于无病变组(P<0.05)。③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值与FBG、HbA1c、LDL-C、内脂素、SAA呈正相关(P<0.05)。结论 内脂素、SAA在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早期已有升高,内脂素、SAA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检测内脂素、SAA对于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硬化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糖尿病;血清淀粉样蛋白;内脂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糖尿病并发动脉硬化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进行动脉硬化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应用高敏感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与中膜复合体厚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1〕,但该法对设备和超声医师的水平有一定要求。因此,探索简单、有效的血清学指标用于评价T2DM患者早期动脉硬化情况很有必要。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内脂素水平对于预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一定临床意义〔2〕。本文探讨T2DM患者SAA、内脂素水平与亚临床动脉硬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T2DM患者108例,均符合200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制定的T2DM诊断标准〔3〕。其中男57例,女51例,年龄60~70〔平均(63.2±2.4)〕岁,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无病变组28例(IMT<0.9 mm)、IMT增厚组41例(0.9 mm≤IMT<1.3 mm)、斑块组39例(IMT≥1.3 mm,或超声显示血管壁凸入管腔,或凸入管腔的血流异常缺损)。三组性别组成、平均年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等。

1.2.2 生化指标的测定 使用抗凝管收集患者清晨空腹采集的肘静脉血5 m l,室温下静置30 min,2 500 r/min离心30 min,取上清液储存在-70℃冰箱中待用,应用日本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SAA、内脂素水平,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F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斑块组患者FBG、HbA1c、TC、TG、LDL-C、内脂素、SAA水平明显高于无病变组和IMT增厚组(P<0.05)。IMT增厚组患者内脂素、SAA水平明显高于无病变组(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腰臀比无病变组组别 n男∶女(n) 年龄(岁) BMI(kg/m2)28 15∶13 63.7±2.9 22.8±2.4 0.82±0.06增厚组 41 22∶19 67.1±5.8 23.7±2.5 0.85±0.06斑块组39 20∶19 62.9±2.4 24.1±2.4 0.83±0.07

表2 三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s)

表2 三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s)

与无病变组比较:1)P<0.05;与增厚组比较:2)P<0.05

组别 n FBG(mmol/L)HbA1c(%)TC(mmol/L)TG(mmol/L)LDL-C(mmol/L)HDL-C(mmol/L)内脂素(ng/mL)SAA(mg/L)无病变组 28 8.0±2.3 6.97±0.61 4.71±0.96 1.83±0.73 2.67±0.88 1.31±0.38 271.07±36.73 2.57±0.39增厚组 41 8.2±2.4 7.03±0.64 4.59±0.92 1.92±0.76 2.70±0.73 1.29±0.55 293.17±31.231)4.59±0.651)斑块组 39 10.7±3.31)2) 8.37±0.881)2)6.23±1.331)2)2.28±0.821)2)3.52±0.721)2) 1.27±0.53 321.17±36.151)2)6.34±1.531)2)

2.2 T2DM患者颈动脉IMT值与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 IMT值与 FBG、HbA1c、LDL-C、内脂素、SAA 呈正相关(分别 r=0.380,0.353,0.292,0.320,0.464,P <0.05);与 TC、TG 无相关性(r=0.028,0.224,P>0.05)。

3 讨论

动脉硬化是T2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T2DM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4〕。动脉硬化与糖尿病患者体内多种炎症因子的刺激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关。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的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表明〔5〕,T2DM患者中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出现动脉硬化的危险度比无胰岛素抵抗者增加3倍,其大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明显升高。

SAA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主要来源于肝脏。研究证明,在急性和许多慢性炎症时,患者血浆SAA明显升高〔6〕。SAA的功能还不十分明确,但近年来研究发现,SAA具有载脂蛋白的功能,可以调节HDL的结构和功能〔7〕。SAA可能是一种新的载脂蛋白,尤其是在患者出现炎症时,这种蛋白的活性明显升高。有研究表明,血清SA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Rabe等〔8〕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细胞中有大量的SAA mRNA。而Winkler等〔9〕研究表明SAA可以促进炎症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炎症发生。

内脂素是新近发现的一个脂肪细胞因子,具有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的作用和模拟胰岛素的作用,从而激活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发挥血糖调节功能,参与糖脂代谢的作用。Chen等〔10〕研究发现,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应用回归分析表明,内脂素是T2DM独立相关因素,因此推断内脂素可能在T2DM的发病与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国内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内脂素mRNA表达量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11〕,推断内脂素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参数。而最近研究表明内脂素可能具有促进炎症因子表达的作用,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应用高敏感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并将入选的T2DM患者分成无病变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斑块组患者FBG、HbA1c、TC、TG、LDL-C、内脂素、SAA水平明显高于无病变组和 IMT增厚组患者。说明 HbA1c、TC、TG、LDL-C、内脂素、SAA水在T2DM患者动脉硬化病变中发挥一定作用。无病变组和IMT增厚组患者HbA1c、TC、TG、L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而IMT增厚组内脂素、SAA水平明显高于无病变组。这可能由于亚临床动脉硬化患者尚处于血管病变的早期,血脂指标尚未出现明显变化,而此时血管内皮仍受到炎性刺激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因此内脂素、SAA可以异常升高。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值与FBG、HbA1c、LDL-C、内脂素、SAA呈正相关,证实了内脂素、SAA与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硬化病变程度相关。

综上所述,内脂素、SAA在T2DM患者动脉硬化早期已有升高,内脂素、SAA可能参与了T2DM早期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检测内脂素、SAA对于T2DM亚临床动脉硬化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1 王双力,付 瑜,单吉苹.联合检测相关血液指标对诊断糖尿病及其早期血管并发症的意义〔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8):719-20.

2 胡礼仪,张高明,王洪建,等.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9):675-7.

3 周盛鹏,谢锦桃,刘 军,等.美国糖尿病协会2008糖尿病诊疗指南〔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2):1056-8.

4 Su SC,PeiD,Hsieh CH,et al.Circulating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adiponectin in youngmen with type 2 diabetes〔J〕.Acta Diabetol,2010;48(2):113-9.

5 Cai RC,Wei L,Di JZ,et al.Expression of omentin in adipose tissues in obese an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Zhong Hua Yi Xue Za Zhi,2009;89(6):381-4.

6 杨 郁,杜建玲,张秀娟,等.2型糖尿病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188-9.

7 钟艺文.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2):68-9.

8 Rabe K,Lehrke M,Parhofer KG,et al.Adipokines and insulin resistance〔J〕.Mol Med,2008;14(11-12):741-51.

9 Winkler G,Cseh K.Molecularmechanisms and correlations of insulin resistance,obesity,and type 2 diabetesmellitus〔J〕.Orv Hetil,2009;150(17):771-80.

10 Chen GL,Liu LW,Xie S,et a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associated factors apoA-Iand serum amyloid A in Chinese non-diabet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hin Med J,2010;123(6):658-63.

11 矫 磊,刘金波,凌明英,等.网膜素-1、内脂素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8(1):8-11.

R587.1

A

1005-9202(2012)16-3396-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15

傅绪栋(1976-),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

book=2,ebook=3544

〔2012-01-15收稿 2012-03-10修回〕

(编辑 袁左鸣)

猜你喜欢

内脂颈动脉斑块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和脐带血清内脂素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内脏脂肪素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脂素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相关性研究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