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2012-02-01杨建峰霍艳飞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5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瑞舒伐介质颈动脉

沈 航 杨建峰 霍艳飞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沈 航 杨建峰 霍艳飞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炎性介质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4例ACS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ACS治疗方案,研究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睡前口服。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测炎性介质IL-6、TNF-α和MMP-9,并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IL-6、TNF-α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虽然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有抗炎作用,能改善斑块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

急性冠脉综合征;瑞舒伐他汀;炎性介质;颈动脉斑块

近年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其作用不仅仅依赖于降血脂效应,抗炎作用稳定粥样斑块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瑞舒伐他汀是一种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新一代他汀类药物,降血脂和治疗ACS效果良好,但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文通过观察ACS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对炎性介质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分析其治疗ACS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心内科在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ACS患者84例,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32~83〔平均(52.3±6.6)〕岁;不稳定性心绞痛70例,心肌梗死14例。入选患者均诊断明确,其他心脏病、免疫性疾病、肿瘤、最近服用抗炎药和降脂药均排除在外。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ACS治疗方案,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睡前口服,连续服用半年。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并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变化。用美国HP-5500超声检查仪器,探头频率调至6~12 MHz,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及分叉部,观察斑块形状和内部回声情况,测量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并测量距分叉处2 cm的内膜中层厚度(IMT)。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炎性介质水平 两组治疗后IL-6、TNF-α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1。

2.2 颈动脉超声变化情况 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虽然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炎性介质水平变化(±s,n=41)

表1 两组炎性介质水平变化(±s,n=41)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时间 IL-6(pg/ml) TNF-α(ng/L) MMP-9(μg/L)研究组治疗前34.46±8.71 323.39±71.56 228.13±80.02治疗后 13.18±4.691)2) 64.76±40.281)2)112.87±41.261)2)对照组治疗前 34.62±7.67 322.45±69.39 229.34±76.35治疗后 21.87±5.421) 248.95±60.091) 176.23±51.381)

表2 两组颈动脉超声变化情况(±s,n=41)

表2 两组颈动脉超声变化情况(±s,n=41)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 时间 斑块大小(cm2) 斑块数量 斑块厚度(mm)IMT(mm)研究组治疗前0.09±0.04 3.32±0.86 2.69±0.76 1.81±0.65治疗后0.07±0.031)2.76±0.751)1.86±0.431)1.26±0.451)对照组治疗前 0.09±0.04 3.33±0.81 2.68±0.74 1.79±0.56治疗后0.09±0.04 3.24±0.72 2.49±0.66 1.71±0.53

3 讨论

现代研究认为,炎症反应在斑块的稳定性以及血栓的形成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斑块炎症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分泌,尤其是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促进了斑块的不稳定和破裂,从而导致了 ACS 的发生〔1,2〕。

IL-6、TNF-α和MMP-9是研究较多的炎性介质,在ACS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IL-6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的炎症因子,能刺激肝脏分泌C反应蛋白,促进T、B淋巴细胞分化和生成抗体,从而参与炎症过程〔3〕。TNF-α是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现代研究发现,ACS越重,TNF-α水平越高,它是冠脉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4〕。MMP-9是由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分泌的,能降解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炎症刺激可导致基底膜破裂,导致冠脉微循环障碍。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颈动脉硬化与冠脉硬化有着共同病理基础,因此可以通过观察颈动脉斑块情况预测冠脉斑块情况。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无创检查手段,可以为ACS患者提供重要指标。本研究显示,服用瑞舒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这些炎症介质的水平,从而改善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同时能降低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总之,ACS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有抗炎作用,能改善斑块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

1 盛 益,岑镇波,张建盛,等.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2):129-32.

2 杨长宝,郑海军,邱春光,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1;30(15):140-1.

3 姜全心,杨文东.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2):183-4.

4 曹小织,江 丽.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作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9;5(5):240.

R541.4

A

1005-9202(2012)16-338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10

沈 航(1976-),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研究。

〔2012-01-15收稿 2012-03-20修回〕

(编辑 袁左鸣)

猜你喜欢

瑞舒伐介质颈动脉
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在我国的创新发展与应用
信息交流介质的演化与选择偏好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α-SMA、 TGF-β1表达的影响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