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疗法“异病同治”疗效初探*

2012-01-31任彬彬刘志诚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针灸疗法同治单纯性

任彬彬,刘志诚,徐 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临床研究

针灸疗法“异病同治”疗效初探*

任彬彬,刘志诚,徐 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目的:评价和探讨针灸疗法在“异病同治”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肝郁脾虚型”10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和105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均采用“肝脾同治”的针灸疗法施治3个月,观察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肥胖指标、痛经症状积分等改变情况。结果:原发性痛经组总有效率为96.30%,单纯性肥胖病组总能有效率为97.14%。结论:“肝脾同治”针灸疗法对肝郁脾虚型的原发性痛经和单纯性肥胖病(“同证异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说明针灸疗法是“异病同治”的有效方法之一。

针灸疗法;异病同治;肝郁脾虚型;原发性痛经;肥胖病

单纯性肥胖和原发性痛经是常见病、多发病,分属于内科病和妇科病,针灸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1~7]。当今有关针灸疗法在“异病同治”上的运用尚未见报道,为评价和探讨针灸疗法在“异病同治”上的应用价值,本研究观察了相同的针灸疗法(“同治”)对肝郁脾虚型原发性痛经和肝郁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病(“同证异病”)患者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近年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就诊的女性肝郁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病及原发性痛经患者213例,分为单纯性肥胖组105例和原发性痛经组108例。单纯性肥胖组10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8岁,平均28.31岁;原发性痛经组10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9岁,平均年龄27.95岁。两组患者年龄与肥胖度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1.2.1 单纯性肥胖病诊断标准 按照1991年全国第三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疗效标准》[8]。

1.2.2 痛经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痛经症状评分标准:无痛为0分;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为5分(基础分);腹痛明显,伴腰酸疼痛,伴恶心呕吐,伴肛门坠胀,疼痛仅1天之内,疼痛每增加1天者,视上述症状数目加分,每一症状加0.5分;腹痛难忍,坐卧不宁,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晕厥,虚脱者,视上述症状加分,每一症状加1分。

1.3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属肝郁脾虚型:形体肥胖,情志抑郁,急躁易怒,胸胁胀满,甚则窜痛,食少乏力,腹胀便溏,肢体水肿,月经前后少腹胀痛,色暗有块,或少腹隐痛喜按,色淡质稀者,舌质黯或淡,舌苔薄白,脉弦或缓。

1.4 病例选择

肥胖组患者排除患有任何并发症;痛经组:凡肥胖发生在先,肝郁脾虚型肥胖加重后出现痛经症候,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符合单纯性肥胖病又符合痛经诊断的患者;针灸治疗期间未接受减肥或痛经的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对象。

1.5 排除标准

肥胖组排除患任何并发症者;并发痛经组排除继发性痛经,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两组均排除其他证型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依据中医辨证施治基本理论,肥胖组和并发痛经组均采用耳体针结合的疗法。治则:疏肝解郁、化瘀止痛、健脾利湿、益气养血、祛浊降脂;主穴取肝俞、期门、太冲、公孙、三阴交、蠡沟、脾俞、章门、太白、丰隆、阴陵泉、足三里;配穴取中脘、水分、气海、关元、足三里、膈俞、地机、次髎、中极等;耳穴取肝、胆、脾、胃、三焦、内分泌、皮质下、神门等。

针灸体穴隔日1次,每次留针约为30 min,以泻法为主,刺激宜强,背俞穴宜用平补平泻法;耳穴埋藏王不留行籽,胶布固定,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每穴按压1 min,3日更换1次;两者同时进行,以1个月为一疗程,所选患者均治疗满3个疗程。

同时要求患者调适情志,保持精神愉快,合理膳食,适度活动,注意劳逸结合。

3 疗效观察

3.1 数据采集

痛经患者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计算痛经症状积分;测量身高、体重、体围(胸围、腰围、髋围、股围)、皮脂厚度(肱三头肌、肩胛角下和腹壁的皮脂)。

3.2 疗效判定标准

单纯性肥胖病并发痛经的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以下两个标准综合评定,评定时就低不就高(若依据单纯性肥胖病疗效标准为显效,而痛经疗效评定为有效,此时综合判定为有效)。

3.2.1 单纯性肥胖病疗效评定标准 参见1991年全国第三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疗效标准》。

3.2.2 痛经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痛经疗效评定:疗效判断值=(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痊愈:疗效判断值=1,腹痛及其它症状消失,停针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显效:疗效判断值≥2/3,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针能坚持工作;有效:疗效判断值≥1/3、<2/3,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针灸治疗能坚持工作;无效:疗效判断值<1/3,腹痛及其它症状无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4 结果

3.4.1 针灸治疗前后肥胖指标的变化 见表1。

表1 针灸治疗前后肥胖指标的变化 (±s)

表1 针灸治疗前后肥胖指标的变化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P<0.05。

组别 时间 体重(kg) 肥胖度(%) 体脂指数(BMI) 体脂百分率(%)痛经组 治疗前 69.91±7.45 31.32±9.97 27.53±2.06 44.60±9.45治疗后 63.38±7.79* 18.99±10.81* 24.95±2.28* 35.06±7.81*肥胖组 治疗前 74.55±10.29 34.16±12.62 28.44±2.82 47.56±8.21治疗后 67.03±10.34* 20.55±13.13** 25.56±2.94** 36.02±6.53*

表1示,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的体重、肥胖度、体脂指数和体脂百分率均显著回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针灸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和并发痛经患者均具有良好的减肥效果。

3.4.2 并发痛经患者痛经积分的变化 见表2。

表2 针灸治疗前后痛经积分的变化 (±s)

表2 针灸治疗前后痛经积分的变化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时间 痛经症状积分治疗前19.38±3.15治疗后 2.95±2.53*

表2示,针灸治疗后痛经组患者痛经积分显著下降,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针灸对痛经组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疗效。

3.4.3 并发痛经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并发痛经组针灸治疗后减肥疗效与镇痛疗效比较 例

表3示,针灸有良好的镇痛疗效和减肥疗效,且镇痛疗效优于减肥疗效,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42.80,P<0.01)。

3.4.4 针灸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针灸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例

表4示,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痛经和单纯性肥胖都有效,且治疗单纯性肥胖痊愈率(60.0%)高于并发痛经组(21.3%),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4 讨论

中医学的治疗思想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治则是整体上把握治疗疾病的规律,针对不同病情制定出不同的治疗原则;治法则是医者经辨证之后,明确辨证诊断,在治则的指导下,拟定针对病证的具体治疗方法。中医治则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标本先后、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正治与反治、调整阴阳等。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临床多见同病可能出现多种症候而采用不同治法,不同疾病又可出现相同性质的证候采用相同的治法,前者即为“同病异治”,后者即为“异病同治”。目前针灸理论与临床多以“同病异治”研究居多,而有关针灸的“异病同治”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观察了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痛经和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并进行了“异病同治”针灸疗法相关因素的探讨。

从脏腑理论来讲,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脾统血,主运化,喜燥恶湿。肝主疏泄与脾主运化、肝藏血与脾统血,肝脾两者生理功能相辅相成,共同在人体的消化吸收、气血运行、水液代谢、冲任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病理上两者相互影响传变,即肝病传脾(木旺乘土,肝郁犯脾),脾病传肝(土壅木郁,脾虚肝乘)。

肝通过冲任督脉与胞宫相通,而使子宫行其藏泻有序的功能。情志不遂,肝气受损,气滞血瘀,冲任失畅,血行失畅,瘀阻子宫,则见“不通则痛”的痛经。脾主运化,统摄血液,固摄子宫之权。脾气健运,血旺而经调。脾虚气弱,健运失常,气血生化不足,冲任失养,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冲任气血不盈,则见“不荣则痛”的痛经。单纯性肥胖病患者由于先天禀赋素虚、饮食不节、多逸少劳、思虑过度等病因,日久可见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司,水湿停滞,聚湿生痰,痰湿聚集体内,继之出现土壅木郁,即同时出现脾虚的证候;反之,患者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脾,损伤脾气,脾失健运,也可演变为既有肝郁又有脾虚的证候。从这方面来说,二者又具有相似的病机转换,只是表现出不同的证候。

肝郁脾虚型患者症候中有虚有实,往往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夹杂。笔者认为该型患者施治中应虚实兼治,并有所侧重。原发性痛经病位在胞宫、冲任,变化在气血,施治中以调理胞宫、冲任气血为主。临证中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即经期重在理气行滞、化瘀止痛或益气养血、调经止痛、缓解疼痛以治其标;平素审证求因以治其本,肝郁甚者重在疏肝理气、行滞化瘀、调理气血,脾虚甚者重在健脾益气、祛湿化浊、理血调经。同时由于患者均为肝脾同病,故应采用肝脾同治的原则。取穴时偏于肝郁患者,配肝俞、期门、太冲、蠡沟等,用泻法,刺激宜重;偏于脾虚患者,配脾俞、章门、太白、公孙等,用补法或加灸,刺激宜轻或平补平泻。

综上所述,单纯性肥胖病和原发性痛经均可出现肝郁脾虚的症候,笔者依据“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针灸疗法施治两种疾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施治中,坚持肝脾同治,在患者虚实夹杂的情况下,区别虚实轻重,即审查肝郁或脾虚症候的轻重,治疗时即坚持“异病同治”治疗原则,既有肝脾同治的主穴,又有所侧重,随症加减配穴。笔者遵循中医“异病同治”的治则,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和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同时具有减肥和镇痛的双重作用。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4-181

[2]刘志诚.肥胖病的针灸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71-173

[3]刘志诚,洪承鈗,孙志,等.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痛经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9):521-523

[4]许钰,刘志诚.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痛经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7):1396-1399

[5]石温,徐斌,刘志诚.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病并发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5):293-295

[6]Liu Zhicheng,Sun Fengmin,Hukui.Clinical study on treatment of simple obesity with acupuncture[J].Journal of Acupt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04,2(2):10-13

[7]Liu Zhicheng,Sun Fengmin,Lu Yan,et al.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simple obesity complicated with dysmenorrheal[J].Inter J of clin Acup,2006,15(4):213-222

[8]全国第三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单纯性肥胖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疗效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1):690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中国医药学报,1989,4(2):70-72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the Same Therapy”

REN Bin-bin,LIU Zhi-cheng,XU Bi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210029,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and discuss the value of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the same therapy”.Methods:108 cases of simple obesity and 105 cases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on liver depression with spleen insufficiency typ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combination of liver and spleen together cure for three months,and the changes of symptoms,signs,obesity indicators,dysmenorrhea symptom score were observed.Results:Acupuncture effective rate after the treatment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l group was 96.30%,and simple obesity group was 97.41% .Conclusion: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liver and spleen together cure)for simple obesity patients and primary dysmenorrhea on liver depression with spleen insufficiency type(the same syndrome but different diseases)has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and it’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othods to the same syndrome but different diseases.

Acupuncture treatment;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the same therapy;Liver depression with spleen insufficiency type;Primary dysmenorrheal;Simple obesity

R246

A

1005-0779(2012)001-000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873307;江苏省特色优势学科资助;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资助。

任彬彬(1987-),女,2010级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治疗内分泌疾病的机制研究。

△通讯作者:徐斌(1965-),男,研究员,研究方向:针灸治疗内分泌疾病的机制研究。

2011-08-20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同治单纯性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四水同治
中国官窑瓷器的最后辉煌:“同治大婚瓷”究竟多奢华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针灸疗法
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48例临床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