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融合”“借力”文章再塑党报优质品牌——《金华日报》复刊30周年的思考

2012-01-31文/陈

中国记者 2012年8期
关键词:金华日报党报

□ 文/陈 东

做好“融合”“借力”文章再塑党报优质品牌
——《金华日报》复刊30周年的思考

□ 文/陈 东

7月1日上午,《金华日报》复刊30周年暨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成立庆祝大会在金华市文化中心隆重举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以及《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专业报刊、院校的领导、专家和全国200多位地市级报社社长、总编辑欢聚一堂,共庆《金华日报》复刊30周年。

金华市委书记陈一新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金华日报》复刊30周年暨报业传媒集团成立表示热烈祝贺。

30年春华秋实,本刊2012年第3期专题介绍了《金华日报》新形势下的开拓发展实践,现再次选发社长陈东的文章,展现他们应对新媒体挑战的思考。

创刊于1949年12月1日的《金华日报》,曾五落五起,历经风雨。1982年7月1日第六次复刊后步入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报纸规模从四开4版到对开84个版,报纸结构从一报到“四报一网”(《金华日报》《金华晚报》《浙中新报》《兰江导报》和金华新闻网),发行量从复刊之初的2.78万份到近些年稳定在12万份。2011年“四报”发行量达到35万份,报纸广告收入从复刊之初的1.2万元到2011年的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亿多元。

《金华日报》复刊30年来,始终如一地注重办报理念创新,精心创作新闻精品。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率先提出“让党报飞入寻常百姓家”,到本世纪提出“办报为民”的核心理念,再到提出当下最需要坚守并突出的办报理念——“精神精品敬业,铸造百年金报”,始终如一地注重强化队伍建设,打造党报核心竞争力。如何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无论新旧媒体,自身特长是内力,发挥特长是主力——内容为王,要做到权威、本土。

首先是权威。《金华日报》作为党报,始终把权威性作为特色之一。着力做好发展报道,重点之一是创新重大主题报道,这是党报的传统优势;重点之二是创新热点引导,这是党报的传统短板。

2008年,《金华日报》推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新婺江行”,重走1991年开展“婺江行”活动时走过的9个县(市、区)、200多个行政村,时空再现,情景交融。2009年,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影像·寻访”,以影像为切入点,每期刊登一张或一组旧照片,向读者征集线索寻找照片中的主人公,实现过去与现实的对照、图片与文字的有机结合、作者与读者的激情互动。这两组报道均被评为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类一等奖。

热点引导的创新也是摆在党报面前的重大课题。

第一,将突发事件报道提升为重大典型报道。以2007年的“孟祥斌现象”系列报道为例。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跳江救人牺牲的事件发生后,各种流言甚多,舆论引导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金华日报》首先以《孟祥斌悲壮的一跳》《一个人感动一座城》等为题进行报道,同时成立特别报道组,以创新团队成员为主,展开了精心策划和全方位报道,共发稿200多篇。情满金华,情满浙江,孟祥斌被评为当年感动中国人物。

第二,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关于热点难点引导的“拟稿人”“代言人”“引路人”。

2009年4月,金华唯一不锈钢带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有舆论说,老板逃跑了,许多债主包括供货商、员工要不到钱了;还有人说,这里面可能有官员经济问题。马上介入后,我们的报道告诉读者几个重要信息:一是该公司确实在申请破产,因为资金链断裂;二是澄清了舆论的不实信息,老板并未逃跑;三是相关部门与企业已经在采取措施,尽可能保护债权人利益,从而疏导情绪,有助于社会稳定;四是分析了这家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原因,对其他企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这篇报道作为权威消息发布后,金东区党委政府、宣传主管部门、企业主均表示满意,该事件的负面影响也迅速得以平息。

在做到权威的同时努力实现内容提供的本土化。强调本土原创新闻,高举“原创第一、本地第一”的旗帜,在《金华日报》对开12版的版面设置中,除了国际、国内新闻和体育新闻版,其余10个版全是本地新闻。即便是文娱新闻,也通过“娱乐BBS”等名牌栏目将其再创作、本土化。

比如对国际国内新闻的本土化追踪。《金华日报》的做法是,有选择地追踪国际国内热点,以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比如对娱乐新闻的再创作。2006年开设的“娱乐BBS”专栏,由四位记者就同一娱乐事件或现象进行评论。以本土的语言与视角写娱乐新闻,以娱乐的形式反对娱乐低俗化。评论短小精悍、锋芒毕露、有趣生动,剖析社会现象,直指时代弊病。在经过几年的锤炼之后,这个专栏日见风骨,深受读者喜爱与好评。

□ 2012年7月1日,《金华日报》复刊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成立庆典。

二、新媒体是外力,我们对“传统”不离不弃,对“数字”心驰神往,积极追随,让新技术为传统媒体插上腾飞的翅膀。

首先,通过新技术追踪媒体受众,扩大受众面,将党报的影响力向网络延伸。

2007年1月13日, 《金华日报》 创办了以网络QQ群为报道对象的版面——赢家·群趣,每周刊出一期,至今已介绍了600多个各具特色的QQ群,展示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与政府部门联合,开通的100个部门QQ群,成为老百姓与部门沟通的新渠道;借此在报网之间搭建了持续互动、沟通、反馈、交流的平台,从而将党报的舆论引导力成功向网络延伸。这一创新举措主要包括:

一是整合网络上活跃的群体,成立全国首个QQ群联合会。作为全国首个以网络QQ群为会员的民间组织,它的成立引起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并被浙江在线、浙江省互联网协会评为2007年度浙江省“创业创新十大网事”。

二是搭建网友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创建部门工作QQ群。已建立了近50个政府部门工作QQ群,在群人数超过1万人,解决各类问题1.2万余个。

三是组织网友开展活动,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四是命名全国首批QQ群“青年文明号”,树立虚拟世界的文明标杆。2009年5月,报社联合金华团市委命名了全国首批QQ群“青年文明号”,目的是通过“青年文明号”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凝聚网络青年群体,引导青年网友文明上网,倡导构建和谐的网络世界,使广大青年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践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该栏目被浙江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评为“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优秀栏目,同时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三贴近”创新奖(全省共10个),2010年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

其次,借助新技术,实现网上网下采集新闻、网上网下传播新闻,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受众需求。

《金华日报》有多个品牌栏目、“市民援助中心”“新闻三秒区”“QQ群”均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另外,作为子报的《金华晚报》和《浙中新报》还有胜平接待室、援助快递、事事关心、民情新干线等名栏目,2011年度《金华晚报》的6138热线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这些栏目均在金华新闻网上设置频道与专栏,每一个频道和专栏都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为报纸提供了大量新闻资源。

自2000年9月建立金华新闻网后,经过四次大改版,不断完善,网站访问量直线上升,排名不断靠前,目前每天的页面访问量达到70多万人次,在国内70多万个网站排名中跻身500强。金华日报社还于2011年11月开通了手机报,目前用户达1万多户。这就使报纸新闻有了更快、更大的传播时空。

报社每天都及时将报纸新闻在网上传播,每周开展新闻上网浏览量排行。在每周一的例行评报会上对排行前20位的新闻进行通报并对排行榜的新闻进行分析梳理,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受众需求,提供受众真正需要的资讯。

三、全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包括内容的融合、传播手段的融合、采编能力的融合。

我们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只是介质和传播渠道的区别,它们的价值体现都是以实现内容的有效传播为归宿。也正因为如此,报纸的新闻传播可以利用网络聚集人气,获取信息,通过扎实打造后权威发布,实现新闻内容“在线上”和“在路上”的融合。

关于全媒体的试水,《金华日报》在做两个尝试。

一是滚动新闻。2009年开始,以互联网金华新闻网为载体,开始“滚动新闻”的运作。一旦接到重要新闻线索,记者马上带上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全套设备到达新闻现场,经内部流程把关后,在最短时间内将采访到的信息发布至网络,既有图片,还有声音、视频等;待事件有了新进展,再次发布;第二天版面上见报的文章已不仅仅是一个事件的报道,更有受众的评论,并结合网友评论展开多角度分析。这样的运作方式初步打造了一批全媒体记者。

二是官方微博。2011年7月底,《金华日报》官方微博“新闻现场”开始运行。主要措施包括:1.成立微博编辑小组,由12位年轻采编人员及2名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每天对全体采编人员提供的微博进行编辑与发布;2.规范流程,确定职责。如群体性事件、涉及公共安全事件、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的独家新闻等需要经过一定程序,才能决定发还是不发、怎么发;3.配备Iphone4。为全体采编人员配备Iphone4,要求全体采编人员参与微博;4.出台考核办法,将微博发稿数量与质量列入每月考核。

经短短几个月的尝试,官方微博的作用已初步体现出来。

一是有利于快速获取新闻线索,快速发布热点新闻,并体现权威性。今年7月,法明寺着火,《金华日报》官方微博最早关注并报道;对有关信息最早作了澄清。

二是互动性大大增强,体现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引导力。关于婺城区乾西乡湖头狗肉节的讨论最早是由微博发起,《金华日报》官方微博及时作出反应,纸媒同步报道;后来,当地政府作出取消狗肉节的决定后,又有人发微博,说其实没有取消,并发布现场杀狗的图片,再次引发关注。《金华日报》官方微博求证,同时关注动物保护组织专家来金实地调研,最后得出结论,狗肉节确实已经取消。在这场引起全国反响的微博讨论中,《金华日报》官方微博始终坚持新闻求证,体现引导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网络言论的生态。

三是培养了一支全媒体采编队伍,积累了全媒体运作实践经验,为《金华日报》向全媒体发展,为报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金华日报》官方微博“新闻现场”和《金华晚报》、《浙中新报》的官方微博粉丝已近30万,转发量、评论量之高引人瞩目。

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到底会走向何方?也许至今没有准确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传统媒体不能被新媒体牵着鼻子走,更不能自废“武功”。做好融合的文章,做好借力的文章。通过竞合,全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可以转型升级,走得远、走得稳。

(作者是金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编 辑 文 璐 wenlu@xinhuanet.com

猜你喜欢

金华日报党报
张金华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岁朝清供
陈金华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灵感日报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