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能不能做“头脑地区”

2012-01-30杨轶清

浙江经济 2012年10期
关键词:钱庄浙商宁波

浙江能不能做“头脑地区”

杨轶清,现任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提出浙商概念第一人,商业思想和企业策略学者。长期致力于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的研究和实践,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冲突与交融。先后任职于传媒集团、知名企业集团高管和工商大学学术研究工作,对民营企业的甘苦冷暖和表症暗疾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被誉为知晓企业家酸甜苦辣的浙商贴心人。

浙商的创投新事业会和他们的“草根”前辈一样,再次领跑全中国——只要他们继续弘扬浙商务实稳健的实业精神

浙商做创投,有条件有理由也应该做到中国领先。与此相应,浙江省也有条件有理由也应该成为中国的“头脑地区”。理由有三:

其一,产业进化论告诉我们,渔猎是人类生产的开端,其后是农牧即种养殖业,再往后是加工制造业,接着再进化是服务业,而金融投资则处于服务业的高端。所以,从制造业向金融业,从实业家到投资家,属于产业的进步和升级。谁掌握了金融投资业的主导权,谁就掌握了价值链分工和利润分配的主动权。从全球范围看,掌握金融资本和高新技术的属于“头脑国家”,而承担原材料出口和产品制造的属于“肢体国家”。

从全国范围看,浙江有条件做中国经济的“头脑地区”。第一条就是浙江具有产业进化优势。因为最近30年来浙江省的先发优势,包括浙江省特有的巨大的GNP优势(浙商在省外创造的财富),在目前浙江省力推的“浙商回归”工程中,最现实的就是省外浙商的资本回归。浙江产业资本存量雄厚,实际可支配资本总量巨大。而随着实业环境的改变,其中相当部分存量资本会溢出或升级为金融资本。

其二,浙商有做金融投资的“遗传基因”。在传统钱庄向近现代金融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执其牛耳同时也是创新的领跑者,即是浙商特别是其中的宁波帮。宁波商帮的钱庄业自明清时期就已有相当的发展,“信用最著,流通亦广”。清同治年间,宁波即有拥资数万可以直接过帐的大钱庄36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宁波商帮所经营的钱庄便执上海钱业之牛耳。当时上海已形成的9大著名钱庄集团中,宁波帮就占2/3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著名银行的总行有80%以上设在上海,宁波帮参与投资、创办、管理的几乎涉及上海所有的重要银行。1934年,浙江兴业银行调查报告中指出:“全国商业资本以上海居首位,上海商业资本以银行居首位,银行资本以宁波人居首位。”除银行外,宁波商人在证券、保险、交易所、信托公司等当时新兴的金融行业中更是独占鳌头。第一家华人自办的交易所、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第一家华人保险公司皆为宁波人创办。据有关资料统计,从上海开埠至1937年,宁波商人在沪地先后开设或出任经理的重要钱庄、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就有105家。

在中国近代钱庄、票号、典当等传统金融业向现代金融制度转型的历史进程中,领风气之先的就是宁波商帮。为适应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需要,宁波商人探索实施了多种新的制度。主要有过帐制、汇划清算办法、按日折计息和以银元为记帐本位等。这些创新的经营手法,都是中国金融业演化史上的重要突破。

其三,浙商做金融,同样需要务实低调的实业精神,因为实业和金融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两者都需要一脉相承的浙商精神。一直以来,浙商在商贸流通领域的“一虚一实两大世界之最”经常被津津乐道: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在浙江,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在浙江。前者是传统行业的霸主,后者是新经济的王者。他们都是“浙商造”,而两者的内涵在本质上非常接近。

从内涵上说,叱咤风云的网络英雄和义乌的小商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以耕地种田的吃苦精神做生意,造就了义乌奇迹;同样,以摆摊做生意的务实精神做网络新经济,造就了浙商的IT奇迹。

马云曾经说过:假如当初阿里巴巴不是办在浙江,很可能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因为浙江有新经济发育最重要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同样,浙商的创投新事业也会跟他们的“草根”前辈一样,再次领跑全中国——只要他们继续弘扬浙商务实稳健的实业精神。需要指出的是,在产业演进的过程中,浙商的企业家精神弱化淡化的危险开始出现。如果离开了浙商精神这一根基的支撑,浙江的既有领先优势将一步步丧失,新的优势也无法确立。

猜你喜欢

钱庄浙商宁波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从新闻报道看“浙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评读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公安部严打地下钱庄 涉案交易金额近2000亿元
赢的最高境界
外部激励因素对浙商政治参与动机的影响及其途径分析——基于五个地区浙商的实证分析
赢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