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麻醉方法在骨科动物实验中效果比较

2012-01-30梁佩红陈居铕谭见容杨小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巴比妥钠骨科死亡率

梁佩红,江 斌,陈居铕,谭见容,杨小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广州 510220)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研究的飞速发展,医学实验中动物实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大多数临床医学技术的新尝试,都先在动物身上做实验,然后再应用到临床上。在骨外科手术模型的动物实验方面,麻醉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的质量、结果和进程。传统的麻醉药戊巴比妥钠,在动物实验麻醉中,因深麻醉量与致死量很接近,实验动物存在个体差异,麻醉剂量难掌握,极易造成术中麻醉死亡;如何提高和改进麻醉效果,是动物实验手术的关键。经过参考相关文献[3-6,9],摸索、实践、总结,我们逐步形成一套比传统的单纯用药效果更佳、且操作较为简便的麻醉方法,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新西兰兔80只,不分雌雄,体重2.5~3.5kg,均购于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SCXK(粤) 2008-0002】,单笼饲养,自由进食。于2010年9月~2011年6月在广州市十字会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实验【SYXK(粤)2006-0072】,随机分为3组,速眠新II组20只,戊巴比妥钠组30只,复合组(速眠新II戊巴比妥钠联合用药组)30只。

1.2 实验药品

1.2.1 麻醉药品 速眠新II注射液:长春军事医学科学院 军事兽医研究所,批号为:吉兽药试字(2004)005013;戊巴比妥钠粉剂:北京化学试剂公司,批号为020919。

1.2.2 呼吸兴奋剂的准备 麻醉前准备可拉明、洛贝林,在动物麻醉时,一旦发现麻醉过深,及时肌肉注射上述药品,以减少动物死亡。

1.3 实验方法

实验随机分为3组(A、B、C),速眠新Ⅱ组(A组):按速眠新Ⅱ0.3m l/kg,肌肉注射麻醉;戊巴比妥钠组(B组):用戊巴比妥钠粉剂加生理盐水溶解,配成0.6%水溶液,过滤除菌,按35~40mg/kg静脉注射麻醉;复合组(C组):先行0.6%戊巴比妥钠按35~40mg/kg静脉注射麻醉,待进入麻醉期后再行速眠新II按0.1mg/kg肌肉注射,表1。

表1 动物麻醉分组处理情况Tab.1 Group of anesthetic animal

1.4 观察指标

1.4.1 诱导期 从给药到进入麻醉的时间,此时呼吸平稳缓慢、肌肉开始松弛等。

1.4.2 麻醉期(麻醉持续时间) 进入麻醉后到苏醒的时间,此时呼吸平稳,睫毛反射、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肌张力显著降低,皮肤捏痛觉消失,趾蹼反射消失。

1.4.3 苏醒期 从开始苏醒到站立行走的时间,实验动物各种反射、反应开始恢复,肢体开始活动。

1.4.4 麻醉效果① 进入深麻醉时的稳定性:以兔睫毛、角膜反射减弱,肌张力松弛,兔耳皮肤夹捏反应消失为准,呼吸45±5次/m in,心率120±15次/分。② 麻醉死亡率:观察麻醉期及术后实验动物的存活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诱导期

A组诱导期时长为10.0±5(min),B组与 C组诱导期时长均为4.0±2(min)。B组与 C组的诱导期时长明显短于A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2 麻醉效果

A组进入麻醉期的时间长,B组和 C组进入麻醉期较快,维持时间长,A组与B组、C组比较,维持时间有差异(P<0.05);复苏期A组、B组、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2。

表2 三种麻方法效果比较Tab.2 Comparation of three anesthetic methods during

2.3 麻醉期及术后的死亡率

A组与B组麻醉效果不够理想,表现为肌肉不够松弛,有痛觉,术中常需追加麻药,术中死亡率较高,C组的麻醉效果较好,死亡率低;术后 A组、B组、C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表3。

表3 麻醉期及术后的死亡率比较Tab.3 Comparation of anesthetic period and mortality rate after surgery

3 讨论

骨外科方面的动物实验,与其他的动物实验相比,麻醉的要求较高,特别是脊柱手术[7]。理想的骨科手术麻醉是①麻醉药物起效快,持续时间长;②镇静和镇痛作用强,整个手术过程中动物无躁动;③有良好的肌松作用;④麻醉苏醒快,药物不良反应轻,术后对实验动物影响小,死亡率低。实验过程中,好的麻醉方法,除了保证实验的质量外,还同时关注到实验动物的福利和伦理道德问题[8]。

首先,从实验动物的伦理道德来说,随着动物保护运动的深入,实验动物学的关注焦点逐渐从饲养管理和使用操作转向动物福利,而且现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涉及实验动物的论文,不但要求实验动物合格证,还需要提供所在单位“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因此,高质量的麻醉,完全符合人们日益重视动物伦理道德中的动物福利和提倡的“3R”(replace替代、reduction减少、refinement优化)原则。

其次,从实验质量来说,实验结果显示,速眠新II无论从诱导期、麻醉效果、维持时间,都差于B组和C组;速眠新II是由氟哌啶醇、保定丁、新保灵等药物制成的复合制剂。保定灵所含的二甲苯胺噻唑类似甲苯噻嗪,是 α2-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起麻醉作用,镇静、肌松作用良好,镇痛作用较差,抑制呼吸和心脏传导系统,容易出现呼吸频率和心率下降;氟哌啶醇有较强的安定、镇痛、肌松作用,但抑制呼吸作用明显,术中须反复追加麻醉药,有产生快速耐受的可能,用药量大,难以掌握,容易导致术中动物死亡,也给术者带来麻烦。戊巴比妥钠虽然诱导期与维持时间都较理想,但由于具有拟 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与GABA受体结合,麻醉剂量的戊巴比妥钠能直接活化氯离子通道,使氯离子大量内流致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从而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具有较强的镇静、镇痛、催眠作用,对呼吸有明显抑制。因为实验动物存在个体差异,麻醉药物的剂量不好控制,易导致 ① 术中苏醒,此时需追加麻药,这样会影响手术的连贯性,增加实验动物的痛刺激。② 术中麻醉意外死亡,因大量戊巴比妥钠极易引起呼吸抑制而致死,恰恰深麻醉的量与致死量很接近,故有术中死亡的危险。且本品在苏醒前伴有动作不协调、兴奋和挣扎现象,易造成术后外伤。C组则较理想,联合用药,麻醉时间延长,弥补了单一用药的不足,对于骨科手术,特别是脊柱手术,既可达到骨科实验手术的要求,也较为安全;两种麻醉药的先后使用,会产生协同作用,减少两种药物的单一使用量,速眠新II具有中枢神经性镇痛、镇静和肌肉松弛的作用,而合用后戊巴比妥钠剂量的减少,也有效地降低了它们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诱导期缩短,麻醉维持时间延长,使药物浓度基本保持在安全范围内,降低了实验动物的死亡率[1、2]。

由于我们研究的方向是创伤外科,特别是骨科方面的相关研究,往往制作的动物模型都需要进行骨科手术,手术的部位比较深,且复杂,故实验动物的麻醉效果要求高,须做到肌肉松弛,肌张力少,无牵拉反应,无痛觉;同时,自主呼吸、心跳保持良好,麻醉平稳后,维持时间能使手术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3组麻醉方法中,我们认为,复合组麻醉既能实现造模的要求,保证实验质量,也符合实验动物的伦理道德要求。麻醉效果好、安全,是骨科手术动物模型的较佳选择。

[1]杨智,康林,邓长青,等.引入速眠新II对戊巴比妥麻醉效果的改进[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3)65-66.

[2]刘小玲,张平,姜德涌,等.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在动物麻醉中的应用比较[J].南华大学学报,2004,4(32)131-132.

[3]杨培梁,王元占,朱玉峰,等.全身复合麻醉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5,4(15)198-199.

[4]吴曙光,钱宁.速眠新在实验动物麻醉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1(29)58-59.

[5]李峰,段小红,吴军正.戊巴比妥钠麻醉口腔实验动物效果的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29,59-60.

[6]钟伟帮,武兆忠,郭露萍,等.三种常用动物实验麻醉药对小白鼠麻醉效果比较分析[J].2006(6)9633-634.

[7]孙煦化,李敏,王莉,等.几种麻醉剂在家兔脊柱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1,32(2)211-213.

[8]左志英.实验动物的中国福利[J].科学与文化,2010,12,22-23.

[9]吴曙光,巫全胜,赵菊花,等.速眠新II与戊巴比妥钠对实验用白香猪麻醉效果的观察[J].实验动物科学,2007,24(2)24-26.

猜你喜欢

巴比妥钠骨科死亡率
尼极藏茶对诱导睡眠的影响
恬梦复合植物固体饮料对小鼠睡眠的改善作用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一种酸枣仁提取物、茶氨酸、γ-氨基丁酸配方产品改善睡眠作用研究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五味子酸枣仁软胶囊改善动物睡眠功能的研究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