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络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乙醇中毒156例临床分析

2012-01-30黄榆富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6期
关键词:醒脑乙醇中毒

黄榆富

(临湘人民医院,湖南 岳阳 414300)

急性乙醇中毒是急诊科的常见疾病,且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其中尤以重度酒精中毒发病率增加显著,重度酒精中毒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言语不清、昏睡、躁动、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临床常采用基本治疗方法,包括洗胃、补液、胃肠黏膜保护、制酸治疗等治疗,虽然能使患者自行恢复,但患者苏醒时间较长[1]。2007年6月至2010年4月临湘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对急性乙醇中毒312例患者采用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湘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312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其中男245例,女67例;年龄16~48岁,平均28岁。饮酒量50~250 mL 87例。250~500 mL 155例,500~750 mL 58例,750~1000 mL 12例。就诊时间0.5~1h 113 例,1~2h 126例,2~5h 73例。兴奋期155例,共济失调期68例,昏睡及昏迷期83例,深昏迷伴发抽搐6例。31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组、对照组各15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送诊时间,饮酒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诊断标准[2]:①有明确的大量饮酒史;②颜面潮红或苍白,球结膜充血,头晕、多语、语无伦次,中枢神经抑制、兴奋,行走时共济失调;③呼气及呕吐物中有乙醇气味;④伴有昏迷,瞳孔散大,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呼吸慢并有鼾音等临床症状。同时排除药物中毒、低血糖、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昏迷。

1.3 治疗方法

所以患者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轻症给予催吐,重度给予洗胃、以尽快排出胃内酒精,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等,呕吐频繁者给予胃复安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并进行补液、利尿治疗,以平衡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平衡。对照组给予纳络酮进行促醒,先以0.4~0.8mg纳络酮静脉注射,后将0.8~1.2mg加入250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治疗,纳络酮使用剂量依据患者中毒程度进行调整,但不超过10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将20mL醒脑静溶于250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分别观察治疗后2h、6h的治疗效果及两组患者的意识状态、症状消失情况。

1.4 疗效判断

治疗过程中每隔半小时观察1次。记录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意识转为清醒时间。①有效:指患者用药后意识不清,但肢体出现不自主运动或者刺激有反应;②显效:指患者用药后神志开始清醒,可简单对答,但仍有头晕、心悸、行走不稳等症状;③治愈:指患者用药后神智清醒,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临床中毒症状消失。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l.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2 h后,两组患者疗效有效率比较,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P<0.01)。治疗6 h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距无统计学意义。见表l。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临床状况比较

治疗组平均清醒时间为(24.15±1.02)min,平均症状消失时间为(57.21±1.53)min;对照组平均清醒时间为(51.15±1.04)min,平均症状消失时间为(86.24±1.78)min。治疗组平均清醒时间、平均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50,P<0.001、t=154.48,P<0.001)。两组用药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 论

急性乙醇中毒是指饮用过快或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超过了肝脏的氧化代谢能力而在体内蓄积,导致血液中乙醇浓度骤然升高。乙醇进入人体后,约80%由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其余部分在胃中吸收,空腹饮酒吸收快,90%在肝内代谢、分解成乙酰辅酶、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只有10%从肾内和呼吸道排出。研究证实,急性乙醇中毒时,血浆中的氧自由基,尤其β-内啡肽(β-EP)水平增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降低,大量β-EP,产生吗啡样生物学效应,高水平的β-EP有抑制中枢神经及心脑血管功能作用[3]。β-EP与阿片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先兴奋后抑制作用,会引起呼吸、循环衰竭,导致运动与神经精神失常,体内自由基大量生成,对脑细胞产生损害[4]。

纳络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对天然或合成的麻醉剂引起的昏迷、呼吸抑制具有拮抗作用,通过血脑屏障迅速对抗乙醇的致病作用,可使血液中乙醇含量明显下降,能有效地抵抗β-EP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脑内β-EP和防治自由基所致损伤,并起促醒作用[5]。可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意识清醒,降低病死率,只要不长期应用,不产生依赖性。醒脑静注射液是南传统医学配方“安宫牛黄丸”为基础研制的水溶性静脉用注射液,其主要成份麝香、牛黄、郁金香、栀子、冰片等具有芳香开窍、化痰通瘀、开窍醒脑的作用。药理基础研究表明[6]醒脑静中麝香的有效成分麝香具有极强的醒脑开窍、通经活血作用,对各种昏迷有明显的催醒作用,从而使昏迷时间缩短,改善患者的预后。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时,在消除酒醉状态的同时,还可使升高的血浆β-EP降至正常水平,可自静脉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而发挥作用。通过本组资料的研究,两组平均清醒时间、平均症状消失时间均有明显的差异(P<0.001),证明醒脑静与纳络酮联合治疗乙醇中毒有协同作用,使其疗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醒脑静还具有降低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改善急性乙醇中毒时脑部的症状。

总之,醒脑静与纳络酮联合应用,特别是治疗重度急性乙醇具有有效、快速地解除急性乙醇中毒的症状,体征及使重度中毒患者的呼吸循环障碍迅速得到改善,还能减轻患者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急救中推广应用。

[1]张海洲.急诊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03-204.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50-954.

[3]王一镗.急诊医学[M].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2005:487-489.

[4]许静,孟庆义.急性乙醇中毒时猝死原因及防范[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459-460.

[5]张燕锋.纳络酮与硫必利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83-84.

[6]王淑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5):574-575.

猜你喜欢

醒脑乙醇中毒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乙醇的学习指导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新催化剂推进直接乙醇燃料电池发展
榆神50万吨煤基乙醇项目乙醇装置建设进展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中毒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西游记》中毒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