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之路

2012-01-29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14期
关键词:插秧机湖南省机械化

■ 文 / 本刊记者 吴 婷

2012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就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具体意见。文件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着力解决水稻机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机收等突出难题,积极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4月份,中国农机发展论坛在湖南长沙举办;紧接着,省农机局举办了以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为主题的湖南专场论坛,对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做了分析和部署。作为全国水稻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湖南省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经历过怎样的风风雨雨,今后又将走向何方?本刊记者收集相关资料,与您共同了解。

回顾历史,曾经辉煌

全国解放后,各级政府即着手解决农业“三弯腰”问题,重点突破机插、机收和机脱三个环节。从“农具改革”开始,先后推广绳索牵引机插船,引进、仿制、生产了多种多样的人力插秧机、动力插秧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湖南曾两次大规模推广使用水稻插秧机。

据湖南农业志记载,1953年湖南省农业试验总场就对水稻插秧机进行过研究和探索;1958年在全国农业展览会上就有1台简易人力插秧机获特等奖;1960年全省开展大制造、大推广、大使用插秧机的群众运动,形成湖南省推广应用插秧机的第一个高潮。到1960年5月底,全省共制造了各种插秧机67万台,机插面积达到了333千公顷,占早、中稻面积的15%。特别是60年代湖南省来阳插秧机厂研制的东风24-3型机动插秧机不仅是全国首创,而且是世界实用型插秧机的先行者,吸引了日本、韩国等外国人士前来参观学习。尽管数字有很大的水分,但当时推广使用插秧机的声势可想而知。

湖南第二次推广插秧机的高潮是20世纪70年代初。1970年,当时的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成立了湖南省水稻插秧机办公室,并发出了《关于做好插秧机生产、推广使用的通知》,各地县也迅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1970年7月23一29日,国家一机部在湖南省株洲召开了全国水稻插秧机经验交流会;至1971年底,全省人力插秧机的保有量达到了36731台、机动插秧机1465台,机插面积达2.6万公顷;1971年以后机插面积开始逐年下降,到1979年全省机插面积降为415.7公顷;1980年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插秧机的推广使用越来越少。

这两次湖南水稻插秧机的研究推广未能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限。对1980年以前的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农业机械部门曾概括为3句话12个字,即脱离实际、孤军深入、急于求成。1980年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人口比重大,采取行政手段推行农业机械化,急于求成,脱离了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不符合技术经济演进规律,不经济,也养不起;另一方面,研究人员认为水稻种植机械在技术路线上有问题——始终没有摆脱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的手工栽插技术模式,而大苗育秧生产机械化一直没有解决,因此影响了插秧机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对我国水稻插秧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大苗插秧质量不稳定,且拔秧机也未解决的难题,果断采用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制和反复试验,实行工厂集中育秧方法,研制和推广带土小苗插秧机,只有几年时间,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就得到普遍应用。八十年代,日本水稻种植机械化已经达到了98%,居世界前列。

▲ 插秧机标准化的水稻田里,大通湖农民正驾驶六行式插秧机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即将成为历史。

寻找差距,任重道远

虽然近年来我省水稻机械化尤其是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有了较快发展,但整体上仍比较落后。我们从湖南省农业厅了解到,今年早稻集中育秧仍以软盘抛秧为主,占早稻集中育秧面积的53.4%,其次是湿润育秧,占43.9%,机插秧仅占2.7%。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也在水稻机械化论坛上自揭“家丑”:湖南是全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但在种植面积3000万亩以上的8个省份中,湖南的水稻机械化水平倒数第三(见表1)。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与南方其它省份相比,湖南省在种植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上差距尤为明显,仅为6.27%,分别比江苏、湖北、安徽、江西、广西低89%、73%、66%、52%和38%。王罗方局长认为我省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关键作业环节特别是种植和烘干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不高,仍处于起步阶段;二是地域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长株潭、洞庭湖等经济发达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而经济比较落后的湘西、湘南山区,发展则相对较慢;三是农机装备结构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高性能的大中型机具少,农机化发展质量不高;四是农机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库棚建设严重滞后,农机抗旱排灌设施不足和老化,不适应农机化发展的要求;五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一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受到制约;六是基层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不强。要实现我省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仍然任重道远。

与此同时,广大农民群众对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需求与日俱增。王罗方局长在论坛上指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农村季节性和结构性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新生代农民已不愿意也不适应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渴望尊严生活和体面劳动,因此,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来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落后生产方式,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水稻即将收割7月6日。“种粮大户”夏根固的水稻还有一周左右就要收割了。自家插秧机种下的水稻在田间整整齐齐排列,饱满的稻穗低垂着,谦逊而又骄傲地接受检阅。

新的时期,新的机遇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稻机械化的发展。在今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文件)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普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要全面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加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研发推广,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推进水稻栽插收获和玉米收获机械化”;农业部先后于2006年和2011年出台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和《关于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意见》。

国家政策强力支持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诸如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的强农惠农政策和措施,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机械化的热情。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自2004年开始实施,从当年全国地方各级财政共投入补贴资金4.1亿元,带动农民投入20亿元,到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达到200亿元,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同时国家加强了补贴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补贴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技术方面,与我国同属于人多地少、土地规模小的日本,已经在八十年代率先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时我国在水稻育秧工艺和插秧、抛秧、摆秧以及直播机械的研发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基本解决了水稻种植机械化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在机械化移栽方面建立了初步的技术体系。目前正在研制开发插秧机的厂家风起云涌,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插秧机越来越多,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2006年,机插秧技术己经覆盖我国水稻优势产区,全国首批50个水稻机插秧示范县建设项目获得成功,江苏、黑龙江、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等水稻优势产区插秧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同时,贵州、重庆、云南等省市的机插秧技术示范效果良好,为丘陵山区推广机插秧技术积累了经验。

实践证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正处在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 新型水稻农机具演示会2012年湖南省农机科技下乡启动仪式现场,各式农机具在水稻田中穿梭往来,恰似一条条“田间蛟龙”。

乘势而上,方兴未艾

在深入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王罗方局长指出目前湖南省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存在着复种指数高、地域差异大、水田条件复杂、生产经营规模小、农民购买力不强等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省农机局在政策、技术路线方面出重拳,强力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

政策方面,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将"农民差价购机,省级统一结算,补贴拨付企业"的补贴方法,改为"农民全价购机,补贴直补到户",减轻农机生产、经销企业垫付资金的压力,防范不法分子套取补贴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此举被媒体称之为“湖南农机购置补贴新政”。

技术路线方面,王罗方局长在接受《中国农机化导报》采访时强调,在耕种收和烘干四个环节中,最难解决、也是最现实的瓶颈就是机插问题,而机插是最能体现农机农艺融合这一概念的关键环节。目前湖南省正在这方面进行突破。接下来将重点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水稻机收技术、发展产地烘干技术、创新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服务模式、研发丘陵地区适用机具、创新不同区域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等。同时王罗方局长建议,要加大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推进水稻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强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组织领导,以保证水稻全程机械化顺利实施。

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全省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各地市认真探索土地流转模式,使土地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以及专业合作社集中;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发农户购机热情;以示范、交流、培训等各种方式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省早稻机插秧形势很好,令人欣喜。不论是平湖区、丘陵区,还是山区的县市,几乎没有空白,最少的一个县也插了8000亩。本刊记者前不久在益阳市大通湖区获悉,当地的种粮大户夏根固今年1.3万亩早稻全部采取了机插秧的种植方式。大面积标准化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谷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仓库里新购置的稻谷烘干设备也正在组装,准备派上用场。而在大通湖全区早稻推广的3.4万亩机插秧,平均亩产目测均将超过450公斤。

打铁要趁热。正值湖南省“双抢”时节,7月12日,省农机局2012年“农机科技下乡” 暨新型耕作机械现场演示会在汨罗举办,标志着湖南省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的全面启动。省内的“中天龙舟”、“润田农机”、“湘源金穗”等8家企业,各自拿出新产品演示,引人注目。烈日下,履带自走式旋耕机、机耕船,乘坐式耕作机、收割机,高速插秧机,各类农机具在水稻田穿梭来往,恰似一条条“田间蛟龙”。 按照王罗方局长提出的设想,全省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2015年将达到70%以上、2020年达到90%以上,此次演示会无疑为我省未来水稻机械化作业描绘了美好的图景。

猜你喜欢

插秧机湖南省机械化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超智能插秧机
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技术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福尔沃2Z-8238插秧机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