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稻免耕稻草覆盖还田栽培技术研究

2012-01-29罗子毛熊啸锋胡德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13期
关键词:桃江县禾苗晚稻

罗子毛,熊啸锋,胡德平

(1.桃江县大栗港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湖南 桃江 413400;2.桃江县马迹塘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湖南 桃江 413405;3.桃江县鸬鹚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湖南 桃江 413402)

晚稻免耕稻草覆盖还田栽培是一项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1-4]。针对常规耕作破坏耕层土壤结构,能耗大、成本高,以及水稻收获后大部分稻草被焚烧,浪费了生物能源,造成了大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稻草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晚稻试验。研究了免耕条件下不同量稻草覆盖还田对晚稻生长发育、产量、经济效益和土壤容重的影响,以期为晚稻免耕稻草覆盖还田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桃江县大栗港镇青山村进行,土壤系花岗岩发育的麻沙泥,土壤理化性状:pH值6.3、有机质 29.5 g/kg、全 N 1.35 g/kg、全 P 0.63 g/kg、全 K 22.4 g/kg、碱解 N 176.3 mg/kg、速效 P 10.4 mg/kg、速效K 98 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①翻耕,稻草不还田(CK);②免耕,50%早稻草覆盖还田;③免耕,100%早稻草覆盖还田。小区面积67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

试验前作早稻于7月8日机械撩穗收获,收获后立即分区作土埂,将各区多余的稻草清理出去,处理②、③分别喷施“克无踪”3 000 mL/hm2除草灭茬,喷施免耕土壤调理剂3 000 g/hm2疏松土壤。供试品种为湘晚籼13号,6月14日播种,7月11日移栽。

基肥为复混肥 (N∶P2O5∶K2O=20∶8∶12)600 kg/hm2,分蘖肥为尿素105 kg/hm2。各处理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与大田一致。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晚稻生长动态观察与测产 在一个重复内各处理定点10蔸禾,进行分蘖和株高观察记载,收获时分小区进行单收单晒,单独计算产量。

1.3.2 土壤容重测定 晚稻收获后用环刀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蘖动态

苗情动态观察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前期处理1分蘖较快,而处理3分蘖较慢,处理2的分蘖速度介于处理1和处理3之间。分蘖中、后期处理2、3的分蘖速度加快,赶上并超过处理1的分蘖速度。株高增长速度变化趋势与分蘖基本相同。单位面积最高苗数、有效穗均为处理2、3高于处理1,处理2、3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这说明免耕条件下,不同量稻草覆盖还田处理能增加单位面积最高苗数。但不同量稻草覆盖还田免耕处理分蘖前期禾苗生长较慢,后期能赶上并超过稻草不还田翻耕处理。其原因可能是前期稻草未分解释放养分,禾苗生长较慢,后期稻草腐解释放养分,促进了禾苗生长。

表1 免耕条件下不同量稻草覆盖还田对晚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2.2 经济性状与产量

各处理水稻经济性状的产量情况见表2。从表2中可知,单位面积有效穗以处理3最高,处理1最低,处理3比处理1增加57.6万穗/hm2,处理2、3之间差异不大。这说明免耕条件下稻草覆盖还田对单位面积有效穗增加有明显作用,但不同量稻草覆盖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

表2 晚稻免耕稻草覆盖还田栽培对水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每穗粒数以处理3最高,为87.8粒/穗,处理1次之,处理2最低,但每穗实粒数则以处理1最高,处理3次之,处理2最低。各处理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各处理结实率均较高,以处理1最高,达93.8%,处理3次之。

千粒重以处理1最高,达29.4 g,高于处理2、3,其原因可能是处理1有效穗比处理2、3少的缘故。

产量以处理3最高,处理1最低,实际产量处理2、3分别比处理 1增加 295.9 kg/hm2、691.6 kg/hm2,增产率分别为5.4%、12.6%。经方差分析,处理3与处理1、处理2产量差异极达显著水平,处理2与处理1产量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免耕条件下不同量稻草覆盖还田比翻耕稻草不还田增产,并且产量有随着稻草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2.3 土壤容重

各处理的土壤容重结果见表3。与对照相比,晚稻免耕稻草覆盖栽培处理的土壤容重稍有下降,下降幅度为0.01~0.03 g/cm3。免耕100%稻草覆盖还田土壤容重下降0.03 g/cm3,免耕50%稻草覆盖还田的土壤容重只下降0.01 g/cm3。在土壤三相比中,免耕稻草覆盖还田比翻耕稻草不还田处理土壤的气相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说明免耕稻草覆盖还田对土壤通气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表3 晚稻免耕稻草覆盖还田栽培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g/cm3)

2.5 经济效益分析

各处理经济效益见表4。从表4中可看出,处理2、3比处理1减少了耕田成本1 200元/hm2,增加农药成本390元/hm2(“克无踪”和“免深耕”的成本),合计减少成本810元/hm2。处理2、3的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均比处理1增加,单位面积产值分别增加710.16、1 659.84元/hm2。单位面积纯收入以处理3最高,达9 422.08元/hm2,处理2、3均比处理1分别增加1 520.16、2 469.84元/hm2。投入产出比以处理 3 最高,达 1∶2.74,处理 1 最低,为 1∶2.12。各处理单位面积的产值、纯收入、纯收入增加量的排列顺序为:处理3>处理2>处理1;各处理投入产出比处理3<处理2<处理1。这说明免耕条件下不同量稻草覆盖还田比翻耕稻草不还田节约成本,增加单位面积纯收入,提高投入产出比值,经济效益显著。

表4 各处理经济效益分析 (元/hm2)

3 结论

不同用量稻草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晚稻,虽然分蘖前期禾苗生长较慢,但稻草分解释放养分后能促进禾苗生长,与翻耕稻草不还田相比,增产5.4%~12.6%,并且对土壤通气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免耕稻草覆盖还田节省了耕田成本,增加了收入,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是一项节本增效的保护性耕作措施[5-6],可以在适宜条件下推广应用。

[1]黄风球,孙玉桃,叶桃林,等.湖南双季稻主产区稻草还田现状、作用机理及利用模式[J].作物研究,2005,19(4):204-207.

[2]万名选,雷幼兰,叶桃林,等.稻田少耕分厢撒播水稻试验研究总结[J].湖南农业科学,1989,(1):17-21.

[3]余崇祥,汤海涛.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对晚稻土壤环境影响初报[A].刘巽浩,高旺盛,朱文珊.秸秆还田的机理与技术模式[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83-190.

[4]肖小平,李 琳,李 永,等.不同耕作方式和不同量稻草还田对晚稻综合效应的研究[A].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68-472.

[5]任泽民.湖南水稻免耕直播、免耕抛秧技术的发展前景[J].作物研究,2003,17(4):174-175.

[6]杨光立,李 永,李 琳,等.免耕条件下稻草覆盖还田对晚稻综合效应的研究[A].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23-426.

猜你喜欢

桃江县禾苗晚稻
巧解一道多项式最值问题
小熊的家
走进桃江县
禾苗上的露珠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To Pull Up Seedlings To Help Them Grow
主推生猪健康养殖技术,力促养猪业转型发展——桃江县养猪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安福县:发放晚稻测土配方施肥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