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医学教育中的问题与建议

2012-01-29于耀清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循证医学

于耀清,陈 军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疼痛生物医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38)

疼痛医学教育中的问题与建议

于耀清,陈 军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疼痛生物医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38)

疼痛医学建立在多学科融合的基础上,是一门基础教育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的新兴学科。虽然该学科逐渐受到关注,但是相关教育的科学体系尚未建立,严重制约了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通过分析当前疼痛医学教育的特点和面临问题,我们从疼痛医学教学体系、疼痛医师的专业培训、其他学科教学经验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疼痛医学;教育;科学体系;培训

10.3969/j.issn.100221701.2012.10.021

2007年,国家卫生部227号文件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然而我国现行医学本科教育尚未将疼痛医学划为本科生的必修课,部分院校仅将其列为麻醉专业的辅助课程。疼痛医学面临专业教材缺乏、学时不足的困境,更紧迫的是疼痛医学教育体系尚未建立,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疼痛医学教育,培养合格的疼痛医学人才,国内外均没有成功的教学模式可供参考。

一、疼痛医学教育的特点和面临问题

1.疼痛医学需要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但相关科学知识体系尚未建立。

疼痛医学是在融合多学科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但并非多学科的简单相加。我国现行医学教育尚未将疼痛医学划为本科生的必修课,缺少系统性的疼痛医学基础教育。目前高等医学教育中仅对本科麻醉学专业学生开设疼痛诊疗医学,从事疼痛科或疼痛门诊工作的很多来自麻醉科医生,对疼痛的基础理论了解不深、神经功能特殊检查不熟悉、生化和影像检查知识不全面、临床诊断经验不足、相关介入技术比较生疏等因素严重制约着疼痛医学的发展[1]。如何构建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是疼痛医学教育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

2.疼痛医学与多学科联系密切,但教学评价和考核体系不明确。

疼痛医学具有明显的多学科性特点,所涉及的学科包括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介入科、肿瘤科、康复科、老年病科等。另外,长期慢性疼痛可引起恐惧、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情绪认知问题,进而使疼痛复杂化[2]。因此,一名合格的疼痛科医师应当接受正规的疼痛医学教育培训过程,学习内容除了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麻醉学、药理学等重要课程外,心理咨询、康复理疗等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也必不可少。如何在众多专业内容中建立和实施符合疼痛医学自身特色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是应该解决的问题。

3.疼痛医学重视实践操作,但基础技能培训不足。

疼痛的临床治疗与一般临床学科有许多不同之处,涉及内科的药物疗法、外科的手术疗法、麻醉科的神经阻滞、康复科的物理疗法、神经内科的心理疗法以及介入疗法、射频热凝、电刺激治疗、针灸疗法等,可以说疼痛治疗的方法是最繁多的[3]。合理运用相关技能为患者解除或缓解病痛,已经成为疼痛科医生的重要素质,然而,临床医生很少有机会接受这些方法的系统培训。

二、对当前疼痛医学教育的建议

1.在基础教育阶段,构建专业化的疼痛医学教学体系。

我国疼痛医学教育应该首先建立专业化的疼痛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有条件的医学院校,通过调配师资、设立专业、完善教材大纲和计划、优化课程体系等综合手段,形成疼痛医学专业化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大学本科期间就能接受正规的、系统的疼痛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由国际疼痛学会(IASP)授权发行的《疼痛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一书,内容包括疼痛总论、疼痛评价及心理、疼痛治疗、临床疼痛分析等四大部分[4],基本涵盖了当前疼痛医学的关键内容,是教学内容的重要参考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科学实践和操作能力训练,学习效果注重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必要的闭卷考试外,应该提高开卷考、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技能、实践操作、学术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的比重。

2.在临床教育阶段,加强疼痛医师的分级培训和高级人才培养。

目前,从事疼痛诊疗的专业人员来自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肿瘤科等,医疗素质和教育背景参差不齐,如何规范和提高现有疼痛医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呢?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分级培训经验值得借鉴。例如对麻醉专业学生采用全国统编教材《疼痛诊疗学》安排课堂讲授和实习;对疼痛学研究生主要是提高疼痛医学科研思维和科研设计能力,注重疼痛基础研究和疼痛治疗新技术学习;对进修医师主要加强“三基”培训,包括疼痛临床药理学,常见疼痛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神经阻滞和射频操作技术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疼痛治疗并发症的防治等;对科室内部则加强考评,并且与个人专业职称晋升和评聘挂钩,以保证学科人才队伍梯队的建设和个人专业素质的提升[1]。通过分级培训教育,不但能规范现有从业医师的临床医疗行为,并且为疼痛医学发展过渡期的医疗需求提供了保证。

医学教育为有机的连续统一体,即医学院基本教育、研究生(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如缺少统一规范的专科医师培训、准入和管理制度;专科培训尚不规范、缺乏系统性;临床型研究生与普通住院医师的技能培训界定不明、内容相互重叠等等,但是疼痛医学知识综合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使得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势在必行。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的研究生培养过程,将锻炼出优秀的高级疼痛医学人才,促进临床慢性疼痛机理的深度解析,为探索出新的、行之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创造条件,并最终对疼痛医学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学习神经病学教学的成功经验。

疼痛医学与神经病学在发展历程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近十年来,我国神经病学教学、医疗、科研等方面成绩瞩目,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断丰富发展,其中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疼痛医学借鉴。

第一,在基础教育过程中注重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和实用性。例如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动机启发、问题启发、病例启发、讨论启发等,调动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2Based Learning,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以老师讲授为主,通过提高能动性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综合能力的目标。病例导人式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以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

第二,在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中注重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在仔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运用评价临床文献的正规方法,发现有用信息,从而有效应用文献(证据)来解决临床问题,制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其成果已经运用到帕金森病、癫痫、头痛、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痴呆和认知障碍等疾病的诊疗[5]。循证医学的教学方法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进行文献检索、筛选最佳方法结合实践进行应用的技能,其核心内容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跟踪学科进展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6]。

综上所述,疼痛医学已成为紧迫的社会需求,科学规范的疼痛医学基础教育和临床教育势在必行。疼痛医学教育需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提高创新,摸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通过借鉴、创新、发展之路实现疼痛医学的科学发展。

[1]陈金生,高崇荣,卢振和,等.浅谈疼痛医学教育管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62264.

[2]王锦琰,罗 非.疼痛心理学的发展及其临床和社会意义[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3):2382240.

[3]谭宪湖.疼痛诊疗学教学实践的探索[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 (S1):2422243.

[4]Fields HL.Core curriculum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pain.Seattle, WA:IASPPress,1995.

[5]刘 鸣.循证神经病学的发展、问题与展望[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2):91293.

[6]李伟荣,陈 葵,李继梅.用循证医学指导神经病学中周围神经疾病的临床教学[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9):1342136.

G40203

A

100221701(2012)1020040202

2011209

于耀清,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病理性疼痛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院校管理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循证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医学的进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