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亟待加强的小学科学软环境建设

2012-01-29刘立新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年16期
关键词:专职教案分组

刘立新

亟待加强的小学科学软环境建设

刘立新

从缺少标准化的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室以及由于实验器材短缺无法开展分组实验,到如今科学实验红红火火、科学教研氛围日益浓厚,科学教学拉开了新一轮教改的序幕。这些都得益于国家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专用橱柜到位,实验仪器标配,科学教材全免,所有这些使科学教学的深入进行有了基础性保障。自“四配套”工程实施以来,城乡小学尤其是薄弱学校的科学教学现状又是如何呢?最近笔者随教育相关部门走访了部分农村小学,感触很深,发现国家花费巨资建设起来的科学仪器室、科学实验室在许多地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作用,科学仪器闲置、使用率不高、实验室空置等不良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与硬件相配套的诸多软环境建设不到位有关。

一、软环境之科学教师队伍非专业化

过去专用教室(仪器室、实验室)多处于一种“代管”状态,经常出现“管而不用”或“用而不管”的状况。“四配套”材料到位后,各地各校也都非常重视,重申专用室应由专人管理,并配备了实验室管理员。但由于科学教师大多毕业于普师专业,由许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兼职教师担此重任,很多学校配备的实验员甚至扮演着语数英和科学双重角色,天平自然向主学科倾斜。科学教师队伍的非专业化严重制约了科学课堂教学。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科学教学来说,缺少的不是“米”,而是有学科专长的“巧妇”。

科学教师由非专业化向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有:

1.建设由科学骨干教师引领的专职教师队伍

有条件的城区学校应尽可能按班级数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我校3~6年级有40多个班级,目前有3名专职科学教师,虽然还不能满足当前科学教学的要求,但已向科学教学专职化方向发展。农村学校要以省“四配套”工程为契机,精心挑选有一定科技特长的教师从事科学专职教学。目前我市所有乡镇中心校都配备了实验员,专门从事学校科学的教育教学与管理。

2.建立兼职教师相对集中的排课制度

让兼职科学教学人员相对集中,就是兼职教师要有一定量的科学课时数,避免一员兼多门的现象。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科学学科组开展一定量的科学教研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科学后备教师。

3.完善省市、县、乡多级教材培训体系

自江苏省“四配套”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先后有多人参加了培训活动。培训大大提升了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但参与培训的教师大多为各校的专职教师,培训面小,受训人员相对集中,再加上科学教师的队伍不稳定,特别是兼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导致培训对象经常更换,因此培训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有相当多的一线科学教师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

要想大面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必须使培训活动深入基层,覆盖一线所有兼职教师。因此,今后教材培训的重点应由省市级向县乡镇级、校级方向倾斜。

二、软环境之专兼职教师备课环节薄弱

尽管我们对所有学科提出了“教学五认真”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各校对教师的常规检查大多着眼于专职教师层面上,对科学教师备课笔记的检查自然也不例外,但对兼职教师备课笔记的检查多流于形式,不备课和抄袭教案现象仍然突出。由于备课环节的薄弱,造成课前教学具准备不充分,科学课堂仍停留在讲读层面上,不利于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备课管理是实现学生科学探究的必要前提。具体做法有:

1.备课重心应从“写”教案向“做”教案转移

所谓“做”教案,就是把教案上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具、学具和教学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准备。科学教学不能成为“无米之炊”,要真正让科学课从“讲读”层面回归到实实在在的“操作”层面上,而进行实际操作的主角应该是全体学生。

2.备课资源应由独占向共享发展

目前的科学教学,教师大多各自为战,这不利于提高科学教学的整体水平。教师耗费许多精力准备的教具、学具有时会变成一次性器材。提倡专兼职教师的教案共享,特别是教具、学具共用,是目前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软环境之实验室课程设置不到位

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为农村小学配置了科学实验器材,但由于受益面广且重点向薄弱学校倾斜,对于4轨及以上规模的学校来说,实验室的数量还远远不够。笔者见过规模较大的学校,二三十个班级只有1个实验室,教师说即使从上午第一节课排到下午最后一节课,要保证每班一周一节实验课都很难。现在各校的普遍做法是优先安排专职教师使用,这样一来,在实验室的使用上就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这与实验室无课程设置或设置不合理、不到位有很大关系。让实验室满负荷运作是目前需要各校迫切解决的问题。实验室课程设置应尽可能做到人人有安排,班班能实验。

学期初,实验室管理员应协同教务处制订实验室课程安排表。在确保专职教师优先使用的前提下,每班1~2周至少有1节实验课。对实验室数量不达标的学校,可把课程表设置成单双周,尽可能满足实验班级的教学需求,最大程度上发挥实验室、仪器室的功效。

四、软环境之分组实验仪器使用率不高

走进各校科学仪器室,仪器橱里形形色色的教具如艺术品一样陈列其中。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更是整齐划一地排列着。细细观察不难发现,除了少数演示用器材和一两件分组材料有使用过的痕迹外,大多数供学生探究的分组实验器材仍被纸盒包裹得严严实实。随专家组一同检查后,大家普遍认为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使用率低下,闲置现象突出。科学仪器室亟待从原来的重服务教师教学向重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帮助转轨。只有教具使用率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才会增强,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要提高仪器使用率就必须从制度上入手,建立健全实验室、仪器室的动态管理制度。实行实验室使用登记制度、分组实验记录制度和仪器使用借还制度,从制度上规范科学教师的教学行为。

五、结束语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和语文、数学具有同等地位的基础性学科。当硬件环境具备,所谓“师资匮乏”“制度缺失”“管理不够”等,不应该成为阻碍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软肋。只有与硬件相配套的软环境跟上了,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才能迎来春天。

(本栏责任编辑/金彩霞)

2012-02-28

刘立新,在读本科生,小教高级。

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专职教案分组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触摸春天》教案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立定跳远》教案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分组搭配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怎么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