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铁会议

2012-01-28翁礼华

浙江经济 2012年3期
关键词:汉武帝财政政策辩论

《盐铁论》篇各标目,前后联成一气,采用对话文体,成为后人了解和研究西汉中叶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和重要历史资料

自古以来,围绕着富民强国还是富国强兵的问题,中国朝野之间一直存在不同认识,而其中争论的焦点往往是财政政策。要缩小这一认识上的差异,最好的办法是举行听证会。中国早在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2月,就举行过有文字记载的国家财政政策听政会。

听证会的起因是谏大夫(言官,相当于今中央政策研究室官员)杜延年向帮助小皇帝刘弗陵治国的辅政大臣霍光建议:“现在年景不好,一些农民流落他乡,应该恢复文帝时的政局,提倡节俭,对下宽和,争取百姓支持。”霍光同意了他“重视民生”的意见,就让各地推举民间知名人士——贤良文学,集中到首都长安开会,讨论民间疾苦,指陈国家政策。

这次会议,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政府一方,与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民间一方,相互辩论得非常激烈,政府方面的主要发言人是御史大夫桑弘羊,他共发言114次,御史(纪监部门官员)也发言19次,丞相史(相当于今国务院官员)发言15次。

会议争论的焦点是盐铁酒专卖的财政政策。贤良文学反对官营政策。他们认为,政府要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而不应该实行盐铁酒专卖和均输,将这些赢利事业掌握在自己手中,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从事工商业,与民争利,破坏了社会淳朴的风气。而且平准、均输法,造成农民贱卖自己生产的东西,又不得不用高价去购买自己不生产的东西上交国家,加重了农民负担,再加上官府随意收购货物,造成物价飞涨,这有利于商人投机倒把,不利于百姓生活;盐铁酒官营之后,生产的产品质次价高且不适用,尤其是农民不愿购买既笨重又昂贵的铁制农具,造成用木犁耕田,用手除草,有时买盐铁要走很远的路,官吏还常强迫购买,给农民造成很多不便。

桑弘羊承认,由于一些地方官不按国家规定办事,盐铁酒等官营事业的确造成不少流弊,但他坚决不同意全盘否定。他认为,这些官营事业对国家来说,是利多弊少,应当选良吏除流弊,继续坚持下去。要抗击匈奴,巩固边防,救济灾民,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如果不搞这些官营事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就要增加农民的赋税,反而更会加重农民的负担。如果国家不经营,豪强大贾就会把持这些工商业,他们不但借此鱼肉百姓,还会因此形成分裂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同时,会议还结合财政政策讨论了对匈奴的和战和国家实行德治还是法治的问题。

辩论会实际上是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的总评估。作为轮台戍兵建议的起草者,桑弘羊在辩论会上全面肯定了汉武帝在下达轮台诏以前各项政策,并希望继续推行。而贤良文学则要求重新评估和修改汉武帝下达轮台诏以前所实施的所有政策。作为国家实际权力的掌控者——霍光,没有出席会议,但他对会议极为重视。他既不同意桑弘羊的意见,也不完全赞同贤良文学全面否定汉武帝政策的看法,他没有接受贤良文学要求全部罢除盐铁酒专卖、均输等官营事业的建议,只是罢去酒专卖和关内铁官;他也没有采纳贤良文学主张对匈奴实行感化政策,放弃防御和抵抗,而仍然加强了边防建设。听政会达到了缩小朝野思想差距,适当调整国家财政政策的预期效果。

事过30年后,庐江太守丞(相当于今副省长)桓宽根据会议的官方记录,加以推衍整理,增广条目,把双方互相责难的问题详尽地记述出来,写成《盐铁论》。全书分为10卷60篇,前41篇是写会议上的正式辩论,自第42篇至59篇是写会后的余谈,最后一篇“杂论”是作者写的后序。篇各标目,前后联成一气,采用对话文体,以生动的语言真实反映当时的辩论情景,成为后人了解和研究西汉中叶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和重要历史资料。

在中国财税博物馆,不但有《盐铁会议》场景的皮影戏录像,还正在室外制作盐铁会议的雕塑,重现当年激烈而有趣味的辩论场景。

猜你喜欢

汉武帝财政政策辩论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树为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