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增长促转型抓统筹惠民生

2012-01-28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朱伟

浙江经济 2012年3期
关键词:惠民经济建设

□文/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朱伟

稳增长促转型抓统筹惠民生

□文/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朱伟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嘉兴市将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契机,紧紧围绕“稳中求进”这一总基调,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突出发展转型、发展惠民、发展保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惠及嘉兴人民的小康社会。

(一)稳增长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仍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一是增加有效投入。以项目攻坚为重点,深入开展“双重”专项行动,启动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社会民生投入“三个千亿”工程,有序推进一批对发展起支撑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着力优化投资内部结构,出台加快有效投资增长的若干政策意见,积极引导各类资本更多地投向科技创新、产业提升、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领域,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同时提高投资质量。

二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强化对企帮扶,政策措施、资源要素、收入分配等要更多地向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倾斜,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研究制定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降低民营资本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加大实体经济投入,促进民营经济提质发展。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大力开展与央企、浙商对接合作,认真抓好已签约项目落地实施。

三是确保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大力开拓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各类展会,积极培育境外营销网络。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扎实推进自主品牌培育、重点出口基地建设,积极鼓励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资源进口。加大“走出去”力度,加快推进境外生产基地、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并购获取技术、销售渠道。

(二)促转型

只有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城市“四城联建”。整合提升嘉兴科技城等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孵化网络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本地化、产业化率,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深入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促进人才、科技、产业良性互动。

二是积极实施“两退两进”。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力争在“退低进高、退二进三”上取得重大突破,提高要素资源使用效率。积极探索体制创新,力争在土地出让制度创新、建立有偿退出机制、创新运作机制等方面率先突破。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按照“退出一批、淘汰一批、转移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引导低端产业有序退出。重视工业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带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三是深入推进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大企业“三大倍增”计划。突出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重点扶持发展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和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现代商贸等服务业行业,力争在总量上有较大提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新兴产业中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企业和环节。实施大企业“创优引领”计划,积极培育块状经济和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力争百亿企业达到3家。

(三)抓统筹

把握机遇,突出重点,不断提升统筹发展的能力。一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强化市县联动,加大对海岸线资源及重大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社会事业的统筹力度。加快嘉兴港建设和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海河联运进程,积极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强化临港产业与滨海新城联动发展,依托海洋资源和腹地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临港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二是深化城乡区域统筹。加快城市有机更新,统筹推进国际商务区、空港新城等开发建设,着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两新”工程建设,梯度培育发展现代新市镇,进一步加大对王江泾、崇福、姚庄3个省级小城市试点工作力度,形成以县城为核心,小城市为重要结点,特色镇为终端的梯度发展格局;深入开展百个示范性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加快农房改造集聚。

突出发展转型、发展惠民、发展保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惠及嘉兴人民的小康社会

三是抓好重大产业集聚平台统筹建设。重点推进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及临杭和临沪新区、滨海新区等产业集聚新平台建设,争列省级产业集聚区,平湖经济开发区等省级开发区要积极争列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提升市镇工业园区,开展异地园区合作开发与建设。抓好8个省级和30个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加强集聚区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各项服务配套功能。

(四)惠民生

坚持发展惠民,着力增加百姓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健全社会保障。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全面实施“五大创业行动计划”,完善以创业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强化增收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构建全民社保,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各类养老制度之间、医疗制度之间相互衔接转换,并逐步推动实现常住人口的基本全覆盖。

二是优化民生事业。深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提高社会服务管理能力。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推进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进一步加强物价管理,做好“米袋子”、“菜篮子”工作,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进一步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形成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同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社会多元治理格局。不断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力量。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化解、信访和联合调解等机制,加快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提高群众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水平。

猜你喜欢

惠民经济建设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因地制宜 推惠民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