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的文化发展观引领艺术职业教育

2012-01-28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艺术类文化产业职业院校

王 丰

(作者为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副司长、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会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文化强国建设背后有一个最重要的支持,就是人才的支持和支撑,艺术职业教育迎来了又一个历史机遇。作为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重要配套文件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文化产业要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国际通行看法,支柱产业占GDP 的比重须达到5%。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从2004年的1.94%发展到2010年的2.75%,按照“十一五”期间平均23%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文化产业占比5%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文化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组部发文,到2015年,我国文化艺术类人才,诸如社会学专家、复合型专家、记者、编辑、主持人、网络、数字出版、游戏动漫、版权保护、文艺编导、评论、戏曲、非遗、文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国内文化贸易等至少要培养190 万人以上。2009年高校招生625 万,艺术类85 万;2010年高校招生650 万,艺术类98 万。艺术类比例将近七分之一。

回顾十年艺术职业教育道路,很多成果和经验需要总结,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教育培养更多人才,这也是办学的真正目的。我们始终在强调办学条件与优势,应当更多从学生角度思考如何办学。就职业技术教育而言,它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目的就是给人能够在社会上有生存的职业,这才是成功的教育,这个规律也是我们从事艺术职业教育要遵循的教育规律。

就宏观艺术教育发展而言,我们要实现传统专业(音乐、舞蹈、戏曲)人才培养的突破,注重艺术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进而在全国高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加强文化艺术素养课程的全面推进。艺术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它不仅承担着培养适应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优秀艺术人才的重任,而且本身也是文化建设大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浙江的文化资源丰富,艺术职业教育在全国起步较早,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影响力。构建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格局,既是艺术职业院校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服务于文化建设全局的应有之义,也是艺术职业院校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赢得自身发展的保证。艺术职业学院在各省市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进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为各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的支撑和保证,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面对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艺术教育在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中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乐观地面对这样的增量空间的同时,也必然要迎接巨大的挑战,如,各省文化建设发展的特点与专业人才需求结构产生的巨大矛盾压力;各省高等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合理等。面对压力和挑战,各省要充分挖掘本地区艺术教育资源优势,不拘于统一模式,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以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即新的文化发展观引领艺术职业教育在高效健康的道路上发展,多出人才、多出精品,以艺术职业教育为龙头,带动艺术教育整体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艺术类文化产业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