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进步的辩证关系

2012-01-28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23期
关键词: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文明

邓 可

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进步的辩证关系

邓 可

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生态文明,从广义上讲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状态。科技进步是指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持续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工作指导方针,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手段和成就。本文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内涵主要是指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进步在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改造和征服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以四大文明古国为代表的农业文明到以西方工业革命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再发展到当代社会的生态文明,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界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为重要、影响最为深刻的手段就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发明了许多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事物,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物质生活水平,实现了人类社会的空前繁荣和发展。但同时,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匮乏,尤其是核技术的滥用,可能会对人类生活的整个地球造成毁灭性的潜在威胁。因此我们要科学地看待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进步的辩证关系,合理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造福人类。

引言

11月8 日,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报告中指出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报告还指出,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提高社

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1 科技进步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要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①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②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③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合理规划国土资源,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以提高生产率,以科学发展观制定人口资源环境的平衡战略;

2)学习国外先进的社会管理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

3)建立强大的运用高精尖技术武装起来的海军装备,培养高素质的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能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的海军官兵。

2 科技进步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要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①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②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③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④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⑤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力提倡科学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发更多的替代能源和生态产品,支持低碳环保和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合理开发,加强各种资源的保护和循环使用;

3)用科学知识武装各级管理干部的头脑,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小康社会。

3 科技进步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要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①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②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③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④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大对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投入和行业政策倾斜,运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生态产品对水土进行综合治理;

2)运用科学手段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和森林绿地保护,强化领导干部的环境保护和科学防治观念,变“被动环境治理”为“主动防治减灾”;

3)加强与国际社会的科技交流和技术合作,提高各级环保部门的责任意识,为地球村的光明未来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

4 科技进步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要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①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②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③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④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⑤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科学有效地建立和完善整个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实行一票否决;

2)运用科学手段,加强全民环保教育,营造爱护生态的社会风气;

3)发动全社会各阶层精英人士的聪明才智,形成各项制度建设的智囊团,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理论创新的基础。

科学技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休戚相关的,它深入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如飞机、火车、汽车何轮船,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使我们的出行更方便和快捷。家用电器的发明,如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和电视,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丰富多彩。通讯工具的发明,如电话、手机、电脑和互联网,使人们即使身处异地也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实时联系,互联网的产生更加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现代科学技术就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点缀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日复一日的简单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确实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我们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

首先,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生态。比如核技术在民用事业中的应用,之前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和最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都对其周边地区和海洋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恶劣影响;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和各种转基因产品也对食品安全造成不可预知的潜在威胁;白色塑料垃圾、报废的核废料、废弃的家用电器和电池等的存放和处理等问题也难以彻底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都将对生态和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污染,不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

其次,科学技术在军事武器方面的应用,也对人类社会的安全问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的两颗原子弹,至今都难以愈合当地人民的心灵创伤和环境破坏。上世界七十年代以来,东西方冷战时期开展的各项军备竞赛和各种地区战争中运用的先进武器,都能够毁灭地球无数次,摧残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科技创新一旦应用到军事武器当中,无疑会给人类社会的安全和自然生态的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如果核武器落到像朝鲜和伊朗这样的流氓国家手中,整个国际社会将遭遇灭顶之灾,届时摧毁的不只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是整个地球。

最后,由于科技水平的差距和文明程度的不同,可能会拉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可能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向其他国家输出落后技术和产能的同时,输出洋垃圾和环境破坏的成本。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比如由于我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存在的经济差距,一些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却能带来GDP收益的化学和重工业项目,已经成为内地政府争相引进的香饽饽,无论当地居民如何反对,甚至爆发群体性事件,地方政府都会义无反顾强行上马。其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环保部门不公开透明的环境评估和地方政府不公平民主的公民参与,这些问题都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

5 结语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共同组成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多个维度,它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生态文明的本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敬畏自然”。

科学技术在给人类文明添砖加瓦,推进社会不断前进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比如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危机以及核技术的滥用,都对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构成了毁灭性的威胁。因此,科学技术必须与生态文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使所有国家共同寻求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全球一体化的未来才是光明的。

我们党和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在党的十八代报告中提出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发展目标,从实现四个现代化到五大建设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从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到开始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我们的发展思路已经从掠夺性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的经济腾飞过渡到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沿着更为科学和文明的道路前进。

中国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实行,只有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与保护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走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道路,才能保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断崛起和强大。

[1]胡锦涛.党的十八大报告,2012

[2]李园园.科学技术的两面性,2008

[3]百度百科.生态文明的内涵,2011

[4]百度文库.科技进步的内涵,2010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3.127

猜你喜欢

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文明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请文明演绎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漫说文明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评《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书评)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