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电视新闻采编的画面细节把握

2012-01-28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23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细节

王 科

西安交通大学广电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49

试论电视新闻采编的画面细节把握

王 科

西安交通大学广电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49

作为一种叙述手段,细节在各种叙事文本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电视新闻作为一种传播符号多元化的叙事文本,细节在其中起着比在其他平面媒体新闻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电视新闻画面细节的分类、作用及把握几方面来展开论述。侧重于将画面从传播符号的角度对电视新闻细节的把握进行梳理。

电视新闻;画面;细节;传播;采编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字幕等为基本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功能是电视新闻与其他媒体新闻的共性特征,而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同时传播现场声音、动态画面为传播符号则是电视新闻的个性特征。电视传播符号的鲜明特征集中体现在其综合性上,可以概括为“是直观的视听形象系统”,尤其是视觉系统的电视画面,更是观众最直接和深刻的认知反应。”

虽然电视新闻是最直观、现场感最强的媒体新闻形式,但稍纵即逝的电视画面如何在短短几分钟的新闻时长内即达到传播目的,同时又使观众印象深刻?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往往就要依靠细节来阐释。电视新闻中宽泛的视野、空泛的描述无法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但如果在拍摄的画面里能集中在新闻事件的某一局部或某个点,做具体、细致的描述,往往就会受众留下深入脑际的印象,这就是细节在电视新闻中无可替代的作用。电视新闻中的细节多以近景或特写镜头加以突出和强调。细节能使新闻更加丰满和生动,因此也被称为“新闻的血肉”。

电视是综合文字、声音、图像,同时又动态的视听兼备的“多元素综合”新闻传播媒介,其既能反映大千世界,也能讲叙人间万象。只有在拍摄电视画面时选取最有说服力的“以小见大”的细节,对各种能反映新闻事实的繁杂信息元素进行筛选,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媒体在传播新闻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也就是说,电视媒介的特质决定了电视新闻画面必须要强调细节。

细节画面是指由摄像记者在新闻现场抓取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包括一些人物的微小动作与表情,或是一些带有强烈视觉效果的画面,还有一些“细枝末节”,甚至一些人们容易忽略却在特别时刻具有特别意义的符号等。这些细节画面会引导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去体会蕴涵在新闻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主题。细节画面是记者用以表达主题的有效载体,它能细致地表现环境的特殊性,还能通过表情、情绪等细节拍摄来刻画新闻人物的思想性格,能使新闻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更具灵气。

一条电视新闻仅有的几个镜头无法形成情节,其传播魅力的体现,全在于对细节的运用。细节巩固了电视新闻画面的主体地位,丰富的细节,使画面更有吸引力,电视新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会因为细节的刻画而更加使人难以忘怀,新闻事实会因细节描绘而更加真实感人。总的来说,画面细节可以使电视新闻产生一波三澜的叙述效果,增强叙述过程的艺术感染力,激发观众情感,使其在观看之后即获取丰富饱满的信息,同时也对新闻主旨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此可见画面的细节在电视新闻中的特殊作用,那么电视新闻画面细节如何分类,每种画面细节的特征和作用如何,在选择画面细节上又要如何把握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1 电视新闻画面细节的分类

图像是构成电视视觉元素的重要内容。图像的最小构成单位是镜头,对镜头的分类有两种:按景别可依次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按运动情况可分为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运动镜头主要指推、拉、摇、移、甩、跟等运动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特别的镜头——长镜头。

景别的大小、镜头运动的不同对画面细节的信息传播也有很大的区别,以下我们来具体进行分析。

1.1 按不同景别的分类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的框架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由于电视画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限性,电视新闻传播者只能代替观众用镜头对新闻事实信息进行选择。不同景别的画面包括不同的表现时空和内容,因此景别的变化使画面中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同的景别对于事物的表现效果是很不同的。大景别视野开阔,小景别视点精确,注意力相对集中,通过不同景别的镜头,才使画面对事物的表现和叙述有了层次、顺序和重点。变化的景别更容易使观众认知事物的完全面貌。

下面对各景别做简单地介绍。

远景——表现空间范围最大。多用于表现宏观性、讲场面的事物。在电视新闻中,常用来交代新闻事件发生的环境。一个远景要让观众看明白需要5秒,如果是运动的,则不宜过快,时间稍长。另外,远景有空镜头的特性,常用来转场。

全景——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能够表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位置关系,也能够清晰地表现任何事物的整体形象。

中景——人物的具体动作和交流情节已能被表现出来,还能适当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和人物之间的谈话及感情交流。是电视新闻中常用的镜头。

近景——较之于中景,近景更能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情绪等。人物面部的神情、事物的细小动作等都已能显著体现。

特写——特写镜头排除了与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突出细节,放大形象,强化内容,且画面的视觉冲击、对观众的情绪感染力都很强。特写在电视新闻画面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揭示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新闻事件的内在特征,以最为肯定的信息内容供人们判断。特写的细部信息能很好地消除观众对事物的不确定性。

1.2 按镜头运动方式不同分类

相对于固定镜头来说,根据摄像机的运动形式及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不同拍摄,可以把所拍到的画面大体分为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等类型,画面细节同样也可以如此进行分类。

推镜头——推镜头可由两种方式形成,一是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二是机位固定,通过连续变焦,推向被摄主体。推镜头细节的画面视觉效果是,对观众的视线起指向性的导示作用。所以在推镜头的过程中要把落点落在观众感兴趣的那部分。推镜头细节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保持了画面时空的统一和连贯,消除了蒙太奇组接带来的画面时空转换的可能性和虚假性,使主体与所处环境的联系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拉镜头——拉镜头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是:景别由小变大,观众的视野范围逐渐扩展。其效果是,把未知的东西一步步扩充进镜头,因而能造成悬念、对比、联想等戏剧效果,具有结束性的意味,这种退出感使它常用于片尾。

摇镜头——摇镜头是指景别不变,机位不变,镜头从一点一向另一点,有左右摇、上下摇等。一般这种镜头的画面视觉效果,用大景别摇能使画面展现更为宽阔的区域,用小景别摇能使画面传递更多而细的信息。它同样能对观众视线起到引导作用,显示镜头起点和落点两个事物间的某种联系。

移镜头——移镜头是机位边移动边拍摄,反映和还原出人们边走边看的这一视觉感受。其特点是机位发生变化,边移动边拍摄,各种运输车辆或轨道车等都是它的运载工具,航拍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移镜头的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在新闻中,移镜头的运用会达到生动、感受原貌的表达效果。

跟镜头——始终跟踪一个或者一组运动主体,这个运动的被摄主体在画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它利用连贯清晰地表现运动者的被摄主体的体态、神态等特点,也有利于交代运动中的被摄体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

长镜头——长镜头又被称作“段落镜头”或“多构图镜头”,它是指在一个持续时间比较长的镜头内,可以用固定镜头,也可以用推拉摇移多层次、多景别地表现同一景物。它有利于保证时空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合理地使用长镜头能有效增强新闻的现场感。

2 电视新闻画面细节的作用

电视新闻画面的分类众多,各自镜头代表的特点也各异,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追求用画面细节反映新闻事实,是镜头形式准确到位的一种体现。画面细节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2.1 画面细节可以强化新闻的真实性

有时一个画面细节比千言万语要生动、深刻、真实的多,所以画面细节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反映新闻事实。如伊拉克战争期间,电视里反复播放着这样一个画面:一个伊拉克小男孩满眼饱含着泪水,带者恐怖的眼神,不停地在哭泣。它可以让你真实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所以,画面细节的运用强化了真实感。

2.2 画面细节可以突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电视新闻画面要善于抓细节—一将人物的心理状态通过画面加以表达,细节在表现人物时,不仅可以观其形、听其声,而且可以传其神,这是其他文学艺术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在我们的电视新闻中,很好地运用细节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当年“撒切尔夫人离开北京人民大会堂走下台阶时崴了一下脚”,“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撤离港督府时一直低头不语”这两则新闻报道中,他们表情细节和动作细节的镜头无疑反映了当时人物内心的状态,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使新闻充满感染力。

2.3 画面细节可以提高传播效率,突出传播主旨

众所周知,细节的本质就是“放大”,通过细节的刻画,把一些具有强调、放大作用的画面信息展示给受众,可以将人物和事件的特征加以突出,从而愈加显示出电视新闻中人物形象(不管是个体人物还是群体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揭示出新闻的本质,以期达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增强观众记忆深度的目的。1986年1月29日凌晨,美国“挑战号航空飞机失事的新闻,中央电视台是这样编辑制作的:导语过后,航天飞机升空、爆炸、碎片坠落在大西洋——这一镜头足有一分半钟,这期间一句解说也没有,完全是现场同期声,使观众在震惊之余品味这场悲剧的全过程。接着是在发射现场家属、学生的惊呼声、美国总统里根发表电视讲话的内容。这些细节的呈现,充满了现场感和真实性,使观众感同身受,对新闻事件产生深刻的印象。

2.4 画面细节可以传递深度信息,加深新闻厚度

人在长期的认识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图像或心理结构,形成特有的“资讯统”。外部信息经感觉进入大脑后,不只是在大脑中简单传递,而是与大脑内部的原信息相互影响后再进行处理加工。

人们如果对外部的感知能够在思维深处进行的思索,并形成强烈的对该感知的意象,就可获得对事物的深度理解。就电视新闻而言,由于记者精心选取角度,利用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对新闻事件的独特理解,细节就赋予了一种记者独特的心理感受和意象空间,使得画面不但蕴含了丰富的外在形式,而且为观众提供了抽象思维层面的意象。通过电视画面的细节展示也使得画面深层次的内涵张力体现的十分鲜明。

3 电视新闻画面细节的把握

“细节决定成败”,获取电视新闻细节也是如此。要想抓取理想的细节,新闻拍摄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新闻拍摄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指记者在明确报道任务之后,所作的有关这次报道的具体准备。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此次报道能否顺利进行,甚至对报道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新闻拍摄前期准备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明确报道目的、做好背景资料的研究

任何一次报道都有其明确的目的,这是整个报道的方向和依据,对于确定报道内容和选择报道角度有重要的参照作用。报道目的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新闻线索以及进一步深入了解关于与此次报道有关的新闻事实、历史、社会背景、现实状况以及事件进展等等背景材料,并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逐步明确本次新闻报道的传播主旨。只有在报道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新闻拍摄时做到细致入微,才能利用特殊的画面细节,挖掘出有深度的新闻报道。

3.2 制定拍摄方案

电视新闻要想捕捉到以小见大的细节画面,就要在新闻报道前制订详细的拍摄方案。拍摄方案包括确定采访报道的表现形式,选择拍摄现场,考虑画面表现内容,设置采访提纲等等。如果有多套摄像机采访,还要设计机位布置及其运动方向。现场直播时还应考虑新闻背景的介绍和相关新闻资料片的穿插。

电视新闻拍摄并不是有形就拍、有闻就录,而是要求记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捕捉充满表现力细节的最佳角度和时机。在新闻现场,事件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所以就要求记者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在拍摄时机到来前就努力把握好新闻事件发展的走向和脉络,做出有预见性的判断。拍摄方案越周密、细致,尽可能将各种有利的、不利的因素都考虑进去,最后的拍摄才会越成功。一套详细周密的拍摄准备方案是电视新闻报道成功必不可少的保证。

3.3 电视新闻中画面的实用

怎么运用细节?运用什么样的细节?运用多少细节?它应该由新闻的主题来决定。细节不能喧宾夺主,选择要精,不能过多过滥,否则会弄巧成拙,淹没了重点和主题,要能把众多繁复细节中真正典型同时具有感染力的内容和画面提取出来。在新闻拍摄的过程中要让记者本身进入角色,投入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发现和及时捕捉到精彩感人的画面细节。

在电视新闻的拍摄中还应有敏锐地区别事物特点、发现典型又善于运用典型去塑造细节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具有说服力的画面细节。这也就是在看似普通的表象下发觉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内容的能力。

要全面的表现新闻事件,完美的展现新闻人物,对新闻画面细节的挖掘也显得尤为重要。细节包含了新闻的大量信息,只有坚持要有新闻价值,要能深化主题这两条原则才能更好的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画面的细节。画面细节虽然要求是真实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仅仅满足于细节的真实再现,只有揭示出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将其与主题有机融合,画面细节才有生命力

电视具有视听兼备的功能,其优势表现为不同细节的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达到信息传播合力。在电视新闻采编中合理搭配运用好不同画面细节的使用,将会更好的起到电视新闻的传播效用。

[1][美]威尔伯·施拉姆著.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

[2]王纬主编.镜头里的第四势力.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6月版

[3]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新闻佳作赏析95年至2001年.

[4]新闻心理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5]电视传播的哲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6]钟大年著.纪录片创作沦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7]纪录片编辑室栏目组著.日击纪录片编辑室.东方出版中心,2001年版

[8]电视新闻节目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实用电视新闻采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3.081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新闻编辑在电视新闻中的重要作用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奇妙的细节
细节取胜
决定成败的,绝不是细节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