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东南再生稻稻作区水稻新品种品比试验

2012-01-28钟顺清曾世清宋绍明张义团

园艺与种苗 2012年1期
关键词:中稻再生稻生育期

钟顺清,曾世清,宋绍明,张义团

(四川省富顺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自贡 643200)

四川东南部因其有适宜的气候资源和耕作基础,历来是再生稻的重要种植区域。再生稻稻作区形成了独特的“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具有“两省两增一提高”的费省效宏的优点。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剧增,农村主要劳动力逐年匮乏;对“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更加依赖。适宜于再生稻稻作区的水稻品种不仅要求其头季稻产量高,头季生育期适中,而且还需要再生力强,再生稻产量高。该试验旨在众多新品种中筛选出适宜于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的水稻品种。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0年3—10月在富顺县(再生稻最适宜区)代寺镇李子村1社进行,选取稻田肥力中等的农民承包田进行,前作为冬水田。

1.2 试验品种

冈优1237、Ⅱ优9号、冈优2009等25个品种详见表1(品种由各种子公司提供);以Ⅱ优838作对照(CK)。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16.7 m2,长∶宽=3∶1,大区四周设保护行。行距为 33.3 cm,株距20.0 cm,穴植单株,每小区栽250穴。

1.4 试验进程及田间管理

3月1日播种,湿润育秧,地膜覆盖;4月20日移栽,秧龄50 d,5叶1心;8月18日头季稻收获,10月18日再生稻收获。

试验田施人畜粪水15 000 kg/hm2,碳铵375 kg/hm2,过磷酸钙 600 kg/hm2,氯化钾 150 kg/hm2作底肥,栽后7 d施尿素150 kg/hm2作追肥,头季稻齐穗后10 d施225 kg/hm2尿素作再生稻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后2 d施再生稻发苗肥尿素75 kg/hm2。试验治虫不治病,其他田间措施与大面积相同。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调查

由表1可知,参试品种头季生育期为162~168 d,其中头季生育期最长是内香2924为168 d,最短是蓉稻415和川7优89为162 d。由于再生稻的速生性(生长发育快、生育期短),为保证再生稻有足够时间充分利用头季中稻收割后的光热资源,头季中稻的生育期宜为中偏早。与对照Ⅱ优838相比,除内香2924比对照晚1 d,其他品种均早于对照。

2.2 主要农艺性状

2.2.1 株高。参试品种株高在108~122 cm,属于中偏高品种,最高为G优802,株高122 cm,最矮为蓉稻415,株高108 cm。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品种间株高差异不显著。由于中稻倒二节、倒三节再生芽成穗率高,在头季稻收割时应尽量做到“留二保三”,因此该区域在其他性状相同情况下,株高应选取中偏高的品种。

2.2.2 由表1可知,各品种间最高苗差异显著,以Ⅱ优498和中优368最高,为21.4万苗/hm2,以Ⅱ优3213最低,为14.2万苗/hm2。其中Ⅱ优3703、一丰8号,天龙优504、冈优99-4和Ⅱ优 615,显著低于对照。

表1 头季稻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及理论产量

2.3 抗性

经观察所有品种均未出现倒伏,未发现感稻瘟病品种,宜香3551、准两优1141、川优89感纹枯病较重。

2.4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2.4.1 头季中稻产量。如表1所示,头季中稻产量以川优3203最高,较对照增产12.0%,其次是川香198和天龙优504;泸优2号最低,比对照减产13.0%。经方差分析显示,除泸优2号和川优89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余23个品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2.4.2 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由表2可知,再生稻产量在1 282.5~2 802.0 kg/hm2,其中Ⅱ优498、蓉稻415、G优802、Ⅱ优615等4个品种均达到2 700 kg/hm2以上,分别比对照增产40.9%、40.8%、39.3%、39.2%;而宜香3551、泸优2号、川7优89等3个品种产量最低,分别比对照减产35.5%、34.6%、33.2%,并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就产量构成因素而言,各品种间有效穗和穗粒数差异显著,变化范围分别为123.0万~276.0万穗/hm2和51.9~93.0粒;有效穗高的Ⅱ优498、蓉稻415、G优802、Ⅱ优615产量也较高,而宜香3551、泸优2号、川7优89等有效穗低的品种产量也较低,穗粒数与产量的同步增长不明显。结实率和千粒重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变化范围分别为72.1%~89.1%和26~30 g,可见其不是再生稻产量的决定因素。

表2 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2.4.3 两季总产。由表3可知,2季总产以川优3203最高,为11 481.0 kg/hm2,较对照增产11.8%,川香198、冈优2009、宜香1313、蓉稻415、Ⅱ优498、Ⅱ优3213、Ⅱ优 615、华优 75、G 优 802、一丰8号、Ⅱ优9号、内5优5399、冈优1237等品种2季总产均达10 500 kg/hm2以上;泸优2号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对照,为8 503.5 kg/hm2,较对照减产11.2%,另外,宜香3551、川7优89显著低于对照。

表3 2季稻总产量 kg/hm2

3 结论与讨论

从试验中可知,再生稻有效穗和着粒数是其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2季总产和头季产量以及再生稻产量有同步增长趋势,头季产量高再生稻产量低的特性不明显。

通过对参试品种综合性状的分析比较,川优3203、川香 198、冈优 2009、蓉穗 415、宜香 1313、Ⅱ优498、Ⅱ优3213、Ⅱ优615等8个品种头季产量高,再生力强,再生稻产量高,抗逆性强,最适合作为中稻—再生稻品种推广应用;华优75、G优802、一丰8号、Ⅱ优9号、内5优5399、冈优1237等6个品种2季产量均达10 500 kg/hm2以上,再生力较强,再生稻产量也较高,可继续试验择优推广;而宜香3551、泸优2号、川优89,由于头季和再生季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减产,因此不宜作中稻—再生稻区推广品种;天龙优504、冈优1237头季中稻产量较高可做中稻区推广品种。

[1]周智华,陈全美,李小玲,等.杂交组合头季稻—再生稻栽培品比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200-204.

[2]石扬娟,申广勒,周宗玲,等.9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品比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02-3303.

[3]李发祥,黄兴江.13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品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2):96-97.

[4]吕泽林,钟顺清,杨航,等.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87-8891.

[5]刘代银,钟顺清.四川发展再生稻的主要成效与经验[J].四川农业科技,2010(1):5-6.

猜你喜欢

中稻再生稻生育期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再生稻自适应仿形割台性能试验与分析
吉林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不同生育期干旱与氮肥施用对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落成仪式在黑河举行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2014年峄城区花生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