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陶瓷花鸟画艺术风格

2012-01-27赵世文

中国陶瓷工业 2012年4期
关键词:花鸟工笔花鸟画

赵世文

(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所,江西景德镇333000)

浅议陶瓷花鸟画艺术风格

赵世文

(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所,江西景德镇333000)

陶瓷花鸟画在陶瓷装饰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陶瓷花鸟画是在我国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以及艺术交流的不断拓展,陶瓷花鸟画在创新和风格等方面愈加丰富,艺术家逐渐把一种人格力量、文化内涵注入到花鸟画之中,托物言志,寓意社会现象、高尚品德,表达思想感情。

陶瓷花鸟画;风格

0 引言

陶瓷花鸟画是陶瓷传统装饰的重要题材,也是陶瓷绘画三大组成部分之一。陶瓷花鸟画所描绘的是生机勃勃、富有动感的生灵,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游鱼、鸣虫都是它的表现题材,在描写这些物象之时,陶瓷艺术家们多着力于捕捉对象最具有动感的瞬间,使得陶瓷花鸟画能够充分地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之美,在彰显自然生灵之美的同时,艺术家们寓情于物,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寓意社会现象。

当然,陶瓷花鸟画不同于纯粹的中国画,它还是一门工艺性很强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在进行陶瓷艺术绘画创作时,它既要照顾到中国画的美学要求,而且又要符合其工艺特性,更多的是在绘画主体的三维空间上进行装饰,这时进行作画必须考虑艺术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陶瓷的外形美。本文将着重探讨陶瓷花鸟画的风格和特色。

1 陶瓷花鸟画的源起

花鸟是人们生活中十分常见之物,艺术家们在艺术中可谓自然而然。追溯花鸟画的起源,我们最早可以将它追溯至象形文字的创立时期。各种象形文字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简单的绘画形式。我们的先祖原本以打猎,采集野果为生,动物、植物一开始就与人类的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它们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在艺术中最早的表现对象。

花鸟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起源于初唐(大约公元七世纪初),五代两宋时期,花鸟画是第一个高潮。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有黄派和徐派之分:黄派花鸟色彩妍丽、精细工致,是典型的院体花鸟;徐派花鸟则趋于清润淡雅,符合文人的审美需求。这两种风格在花鸟画的发展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中国花鸟画不断走向繁荣。在明中期之前,花鸟画仍以工整细润者居多,明代中期以后,花鸟画风大变,写意花鸟得到很大发展并逐渐成为花鸟画的主流。

陶瓷花鸟画就是在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兴盛起来是在唐代长沙窑时期,并随着陶瓷装饰材料的发展而发展,历久不衰,直至当代。唐代长沙窑以高温褐绿彩花鸟画为主,风格写意。至宋代时,北方的磁州窑兴起,磁州窑最负盛名的是白地黑彩,其花鸟画题材与中国水墨画效果极为相近。至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出现时,其明快美观的艺术效果使其很快成为陶瓷彩绘的主流。明清时期,更多的陶瓷花鸟画品种出现。从装饰上来看,五彩花鸟画、青花五彩花鸟画、斗彩花鸟画、珐琅彩花鸟画、粉彩花鸟画、新彩花鸟画等各种陶瓷花鸟画类型争奇斗艳,风格各异。从技法上来看,又有陶瓷工笔花鸟画和陶瓷写意花鸟画之分。当代陶瓷花鸟画依然兴盛,在陶瓷花鸟画艺术创作中,工笔、写意以及工写兼备等各类风格百花齐放。

2 陶瓷花鸟画的情感抒发

从古代到现代,陶瓷装饰中有一些普遍性、共同性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构成了陶瓷文化的内核,也成为创作者内在感情抒发的主体。在陶瓷花鸟画中,笔墨往往是创作主体内在情感的载体。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曾说:“用情笔墨之中、放情笔墨之外”,陶瓷艺术家们正是通过他们笔下千变万化、形式多样的彩绘笔墨来倾诉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绪。这样,笔墨就会因为创作主体的感情融入而具有丰富的表情。

陶瓷花鸟画中,笔触的酣畅淋漓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肯定或否定时感情的抒发,并反映陶艺家的人生观、理想与个性。比如,陶瓷花鸟画中有大量模仿郑板桥的竹画。郑板桥所画之竹,寄寓了其个人理想,他的作品多以独特的“六分半书”与不求形似、朴拙简淡的画面巧妙结合,陶瓷艺人试图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特点。而“诗言志”这一说法不仅仅只是对诗歌表情特性说明,它也触及到整个艺术的本质特点,充分说明了中国艺术表现情感的基本特征。在画论当中我们也有类似的论述。唐代画家张躁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收录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便是对绘画传达创作主体内在情感的高度概括。陶瓷花鸟画也是如此,往往是作为遣兴抒怀的手段为人们所接受、所喜欢。在陶瓷花鸟画中特别讲究诗情画意,注重情景交融。尤其是在陶瓷写意花鸟中,艺术家们更是自由地将个人情怀蕴含在陶瓷花鸟画之中。长期以来,人们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是历代文学作品经常歌颂的对象,也是陶瓷花鸟画经常描写的题材。艺术家们通过细心刻划、深入描写,不仅刻画出它们外形的美感,更彰显了一种坚强的气节,不向恶劣环境屈服的顽强斗争精神。在这里陶瓷花鸟画由于陶艺家们的心灵加工即所谓的“中得心源”,变成创作主体表达自己某种意愿的符号,而艺术家们的内在精神也在物象中得到表现。花鸟的自然本质或许本身不存在什么差别,但当它们成为创作主体为表达自身某种情绪而借助的客体之时,它们便被赋予了强烈的感情色彩,由此,人们的某种主观意愿也在花鸟不同的生长特性中得到体现。

陶瓷花鸟画的意境多体现为自然花鸟的生活情趣以及花鸟生动活泼的形象和栩栩如生的神态,在典型环境的气氛烘托下,营造成大自然中生机勃勃的意境,从而表达出作者的饱满激情。这种意境的创造,由题材和所要表达的感情所决定,有的繁盛、有的清新、有的广阔、有的幽深等等,也有表现生活角落的小情趣。但由于主观意向的介入,客观的花鸟超越了自然的属性,而成为人们某种观念愿望的寄托。如描写松,可以联系到人的品德和情操。如描写菊的傲霜、梅的凌寒,这就是花鸟画的意境。还有,墨竹往往代表着虚心向上高风亮节的道德品质;一丛兰草往往有出世隐逸、孤芳自赏的意味;以仙鹤、灵芝寓意“长寿”等众所周知的一些意象就更不用多说了。

总之,自然界中的花鸟千姿百态,它们的不同形态满足着陶瓷艺术家们不同的精神指向。所谓“喜画兰、怒画竹”,也是不同的人格寄托所传达出的不同情感。当代陶瓷艺术家强调个性表现,讲求借物抒情,以绘画表情写胸中逸气,陶瓷花鸟画正是他们怡情悦性的一个好去处。

3 陶瓷工笔花鸟画的艺术风格

中国工笔花鸟画,兴起于北宋,鼎盛于明清,繁荣于近现代,集中体现了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它往往通过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体现时代精神面貌,从而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因而,在中国各民族题材的绘画表现中,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

线描是工笔花鸟的重要一环,它具有十八种表现形式,因对象较山水具体细微,又比人物画丰富。因而工笔花鸟画,更重视笔墨线条的运用。手法各异,用笔轻、重、迟、缓、正、侧所产生的效果也就各异,然以秀而不媚,清雅多姿。其墨法浓淡,淡笔瘦线,而又不乏刚劲,风格婉转处,又足往往令人敏思,让人怀忆,达到相对的自由表现境界,其作品也就显示怡淡,平和的品格,返朴归真超脱的境界,让人感悟人与大自然的融合,从中感到美的境界。

在工笔花鸟中,构图的主要标准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构图也是体现思想内容的一种手段,定气势、宾主,虚实相生,疏与密,聚与散,均衡稳定,呼应,穿插等。也可将西方现代派的一些构成方式与传统工笔画的方程融合起来,这样也就决定选择传统技法的多样性。众所周知,花鸟画注重寓意,但不乏只从寓意着眼,更多的是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思想感情,启发性地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工笔花鸟的设色技法具有多样性,点、染、平涂等,其应用使得色彩达到物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而写意则简炼,更具程序性与不可易性。花鸟画是表现人的意志精神的,是以自然的面貌,以画面的生趣,天趣来再现的,把画家的审美追求与自然形象融为一体。写生花鸟画创作的主要基础,在掌握花卉的造型基本规律,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而最高要求是通过精确的形来表达花卉的内在精神面貌,而形的精确不等于精神面貌,但神一定是存在于精神的形象之中。齐白石曰:不似为欺世,太似则俗气。花鸟画高于自然,美于自然,才具有美的艺术价值,因此,在创作中,我们应关注画面主体色调与背景色调的冷暖之间的对比,强弱程度,是否突出主体的同时,又能否和谐统一,而不是关注画面的物象色调与自然真实物象色调是否一样。

至于陶瓷工笔花鸟画,他们的笔墨骨法也别有讲究。不同于西方的静物写生,陶瓷花鸟的工笔细描仍然是线的艺术,只是线有时细如游丝、有时刚劲如铁。特别是鸟兽的毛,常是一根一根地细心勾描而成,其逼真程度远远胜于色块的表现力。线是主观的产物,色彩则是自然本身所有的。因此,以线作为基本表现手段的中国画,比起以色彩、团块为表现手段的西方绘画,更倾向于主观性。但在花鸟画,特别是表现鸟、兽的翎毛之时则有所不同了。翎翅、兽毛原本就是由那些如丝的绒毛组成,用精细的线条来表现它们,似乎更加接近自然。陶瓷花鸟画在景德镇陶瓷界又称为翎毛,足见景德镇艺术前辈对鸟兽翎毛的重视。景德镇的陶瓷工笔花鸟画中的鸟羽兽毛都是用一根根的线勾出来的。陶艺家们花费巨大的精力去勾画羽翎、兽毛,不仅仅是为了再现客观对象,更是为了表现花鸟的勃勃生机,细腻逼真、传神写照,正是陶瓷工笔花鸟所要追求的笔墨效果。

4 结语

传统和现代是绘画史线索的两端,所有的画家都要在这两端之间的线索上找到准确的位置,两者是相互统一的。陶瓷花鸟画也不例外,它有几种表现形式,写实、装饰、传统和中西融合,我们应继承传统又不失创新的理念。

然而,事物发展进步是阶段性的,表现技法的完善和笔墨趣味的张扬,都不是艺术的终极目的。从龟甲“取物象形”到“骨法用笔”再到“以形写神”,表现出技法的演进和绘画艺术的创新。总而言之,有效地利用技法形式来表现人类的审美情感和心性意象,才是艺术创作的本来目的。

1 朱守聚.工笔花鸟画的民族审美观及创作特点.济南大学学报,1995(4)

2 杨霁,吴炫.对陶瓷文化内涵与传承的思考.景德镇陶瓷,2012(1)

3 王琳,李冬明.浅谈陶瓷新彩工笔花鸟.景德镇陶瓷,2006(4)

4 夏金标,邵徽亮.浅谈花鸟工笔画与陶瓷花鸟工笔画技法装饰.景德镇陶瓷,2011(4)

5 吴志辉,傅晓文.浅谈花鸟画之美.中国陶瓷,2010(12)

The Art Style of Ceramic Bird-and-flower Paintings

ZHAO Shiwen
(The Art Research Center,Jingdezhen Art Porcelain Factory,Jingdezhen,Jiangxi 333000)

Ceramic bird-and-flower paintings have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eramic decoration.Under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y have developed as an independent genre from the traditional painting of similar motif.The encounter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the furtherance of their cultural exchange have led to the production of more diverse and creative ceramic bird-and-flower paintings,as artists have put into their works their individuality and culture.Their works express their thoughts,their vision of the society and their moral qualities and feelings.

ceramic bird-and-flower painting;style

on May.12,2012

TQ174.74

A

1006-2874(2012)04-0044-03

2012-05-12

猜你喜欢

花鸟工笔花鸟画
红胸啄花鸟
写意花鸟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曹娜书画作品
花开的声音
花鸟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