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命伦理学视角加强高校学生社区自杀预防与干预*

2012-01-26金伟琼陈庆健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伦理个体

金伟琼,陈庆健

(1 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浙江 温州,325035,306940818@qq.com;2 温州医学院学生工作处,浙江 温州,325035)

1 高校学生社区自杀事件的伦理因素分析

1.1 社区物质化的生活形态对学生个体生命伦理价值形成冲击

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高校运用社会优质资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社会资金和社会管理方式逐渐被引入高校学生社区,为社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提供多元主体和开放式管理的运行机制。[1]这同时也改变了学生传统校内生活住宿的方式,它更多地与社会接轨,电影院、休闲茶吧、酒吧、购物中心等生活设施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滋生了部分学生追求物质生活、物质享受的价值观念,这与传统伦理价值观以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为最高目标相矛盾。传统的个体伦理价值以讲奉献、重精神为主,而物质化的社区生活形态对学生传统个体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冲击。一旦个人的物质欲望追求得不到满足,其心理的价值伦理底线就会产生裂痕,重生活、轻生命的伦理价值观念就会使个体失去归属感。

1.2 社区的教育形态对大学生生命伦理道德的形成作用日益削弱

高校学生社区是大学生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形成的主要场所,也是行为表现的主要场所,除了课堂学习外,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生社区。因此,高校学生社区成为新形势下学生道德教育、思政教育的新平台、新阵地、新领域。然而,如今的高校学生社区因为地域的原因常常建设在远离市区的郊区,思政工作者在坐班的8小时工作时间内,学生都在课堂上课,等学生下课后教师们又回到了市区。这种师生背反的现象导致教师很难在高校学生社区展开思想引领、伦理道德的教育活动。即使开展了某些教育活动,也常常受到当前社区多元化的物质文化形态的冲击,难以起到长期的效果。[2]这一教育形态,造成了部分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或是出于对某人的报复而在社区里采取极端的手段,而不考虑自身做出的这些行为后对周边同学产生的负面效果。

1.3 社区的形态特征对个体生命价值认同的导向作用日益加深

高校学生社区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居住人群,他们年龄相仿,有着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兴趣爱好,如生活在同一寝室或邻近区域,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性上容易相互感染。这样的人员组成与居住形式决定着高校学生社区具有同一性、群居性、感染性的形态特征。个人生活是一个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小到寝室,大到整个学生社区,这种存在总是表现为鲜活的群体状态,是个体对现实群体依存的物质基础,由此产生的个体价值也是大学生社区生活的伦理基础。由于青年大学生伦理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很容易受周边环境及居住人群的影响。一旦周边出现价值取向歪曲的个体,对大学生个体价值认同的导向就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 从生命伦理学的视角加强高校学生社区自杀预防与干预

2.1 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当前社区环境建设中,虽然拥有齐全的硬件设施、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硬”的东西缺少了“生命”的气息,没有生机。生命伦理学赋予了生命崇高的地位,认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它用不同的方式倡导人们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以人为本。[3]用生命伦理学中所提倡的价值理念指导学生社区的建设,改变社区的规章制度,让社区充满朝气、活力、人性、仁道。让温馨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神圣与生命的伟大。大学生在此种生活状态下对生活、对生命产生尊崇的情感,以这种情感来审视大自然赋予的一切生命,发现生命的本源,感受生命的奥妙,从而消除放弃生活、伤害生命的想法,[4]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2.2 根据学生社区特点,结合生命伦理的内容开展生命价值教育

科学的生命伦理观要求把生命的尊严和神圣与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结合起来,[5]形成对生命伦理秩序和功能的高度概括和理性认识。它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正确认识和了解生命与身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熟悉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法则和技巧,懂得珍爱生命的道理和方法,维护自身和他人的生命;二是实践层次,除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还要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不轻视生命,不践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三是情感层次,欣赏自己,热爱生命,不断的自我省思,让生活充满人文关怀、正义关怀和社会关怀,维护和谐的生活环境。[6]因此,在进行学生社区生命伦理教育时,应结合社区的特点,从认知、实践、情感三个方面强化教育方式的实效性。①结合学生社区的生活特点,开展生命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群体正确认识学生社区发展过程中物质化、社会化的现状,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态度。同时,应使其不要忘记生命是作为肉体的客观存在,它是与社区环境乃至社会形态共存的,应让生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积极向上的养分;②结合社区的环境特点,开展生命实践教育。实践是生命伦理教育的重要环节。导致大学生漠视生命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对生命和生活的基本信念以及实践生命的切身感受。在学生学习之余,针对学生社区社会化的环境特点,开展学生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生命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发展自我、改造自我、实现理想、塑造健康人格;③针对社区人群居住密集的特点,开展生命情感教育。情感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生命情感的首要任务是能够转化情感阴影,培养积极的生命情感。学生社区活跃的人际关系与情感交流为生命情感的体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开展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命观

远大的理想可以让人产生不断进取的不竭动力,在当前社会环境比较浮躁的背景下,对医学生开展理想教育尤为重要。要教育医学生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国家民族命运结合起来,用现实生活中的优秀人物和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影响、感染学生,使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积极的生命观。此外,还要采取措施,锻炼学生坚韧的品质与抗挫折能力,使学生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不会因一时的不满意或不顺心而作出过激行为。

2.4 以伦理道德教育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生命价值

伦理道德教育是一种以价值观建构为核心的精神实践活动,其宗旨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合乎时代特征的价值观,为其处理生活问题提供价值尺度。对德育实践而言的价值主要是指个人“活着”对他人所产生的意义,即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伦理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明白“身为一个人过怎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一个人的生命怎样才能充分展现其价值”,这是高校伦理道德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7]也是道德实践在学生社区开展的主要任务。高校应充分抓住学生社区生活的特点,利用各类活动载体开展伦理道德教育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活着”的意义,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

[1] 李亮,张红兵.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探究[J].理论月刊,2010,(11):173 -175.

[2] 王惠民.论多元文化冲突下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J].社科纵横,2010,25(11):121 -125.

[3] 周家荣.生命伦理学的宗旨及其对“三生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109 -111.

[4] 周媛.论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D].重庆:西南大学,2011:32.

[5] 石大璞,高万祥,李恩昌.大学医学伦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25.

[6] 马英.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智慧之思[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20 -22.

[7] 宁金平.从大学生的生存状况看大学生命价值教育[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10):117 -119.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伦理个体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How Cats See the World